編譯:邱韻芹
編按:對於想要開創嶄新職涯以實踐「世界將因我不同」的學生來說,投入社會企業也許是個好方向,而且無需等待畢業,大學四年就是最佳創業時機。
(圖片來源:aberCPC/Alamy)
學生參與社會企業好處多
無論是創業或謀職,溝通技巧、承擔與投入(commitment)、批判思考、決策、創造力和領導力都極其重要,創辦社會企業能夠操練這類在課堂上較難學到的技能,而這些極其重要的能力,也會增添未來求職的籌碼。
大學或商管學位的價值
校園可以提供人脈、技能和研究訓練,是創辦社會企業的良好環境。首先,大學校園裡有各式各樣有趣的人,適於集結志同道合的創業夥伴。再者,社會企業在本質上其實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而解決社會問題並非只有一種專業,往往需要跨產業、跨領域的綜合技能。
在創業的過程中,會計、財務和市場調查等傳統商業技能也很重要,這些技能將協助創業者成功地運作企業。 然而社會企業也需要創造力、行動力和風險承受力,而這些能力較難單從商管課程的訓練中取得,但大學中的跨領域學習卻能連結人文與科技,有助於創辦社會企業。
大致說來,大學提供的研究訓練是有用的,因為研究能激發創新,而創新正是企業發展的動力。
必要技能
不同的創業階段需要不同的實務技能。創造力是創業初期的最重要元素,接著便需要良好的專案管理技術來妥善運用資源與提供服務。此外,溝通技巧與行銷能力可以讓創業計畫和構想擴散到全世界。在心態方面,社企創辦人和學者鼓勵有志創業者保持熱情,相信自己,「不然怎麼能說服人們相信你呢?」在創業的過程中,也要充分瞭解自己的弱點,並在有限的財務資源下激發創新能力。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社會企業總監Pathik Pathak建議,學生創業家應該善用校園提供的創業加速器(accelerator)、創業基金和導師(mentor)制度等資源來實現創業計畫。不要放棄,也不要害怕失敗。
邁向成功、展望未來
學生就業媒合網站YouthDirect的創辦人Edouard Payne指出團隊合作的重要,「不要什麼事都自己來」。創業家應該及早建立人脈網絡,並積極尋找資金。找出強而有力的商業模型也是關鍵,除了證明自己能夠獲利,也較能引入後續規模化所需的資金。另一方面,有志創業的學生也可以選擇先加入現有的專案來充實自我經驗,這些對於客群的理解與經驗可以避免日後過度追逐科技卻忽略使用者真實需求的錯誤。
協助英國社會企業發展的UnLtd 政策經理Karl Belizaire認為,社會企業是新興、可以解決社會問題的企業模式,應該有更多的大專院校將其納入課程規劃中,因為愈早鼓勵社會創業的精神,就愈有機會造就未來成功的社會企業。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