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社企流
第二屆亞太社企高峰會「啟動亞洲」於 2019 年 5 月 11、12 日連續兩天於高雄展覽館盛大舉行,首日邀請到馬拉拉基金會共同創辦人 Shiza Shahid ,與加拿大社會創新中心創辦人暨執行長 Tonya Surman,分享她們在社創之路上的經驗談;次日則邀請微軟全球助理法務長與台灣微軟公共暨法律事務部總經理施立成,分享科技可為社會創新與社會企業家帶來哪些助益。
社企活用人工智慧,將使營運事半功倍
施立成以近年掀起熱潮的人工智慧為例,談及科技可為社會創新帶來的正面影響、可能面臨的挑戰及人們面對新科技應抱持何種心態。
首先,施立成引用微軟現任執行長 Satya Nadella 對於未來科技趨勢的看法:「每一個企業,都會是軟體企業。你必須開始擁有數位化的企業思維和作為。這不再只是單純購買與執行一個諮詢方案,也不僅是一個軟體解決方案,而是你必須思考屬於你自己公司的數位化未來。」
施立成口中的「軟體企業」,並非生產軟體的企業,而是活用軟體工具,使商業模式更加事半功倍的企業。人工智慧對企業的影響,小至改變個人的工作型態,例如使用 AI 即時翻譯、Powerpoint 影像識別等工具,大至整體企業的商業模式都將有所轉變。
施立成呼籲社會企業應積極擁抱數位轉型,並從小型的 AI 計畫開始做起,因為人工智慧將能幫助社企創業者更加清楚社會議題的問題背景,並掌握與目標族群溝通的最佳管道。社企創業者需先清楚定義應用 AI 的需求,方能活用科技的效益。
「這是一個數位轉型的過程。」施立成進一步說明,企業欲進行數位轉型,可從 4 大領域開始著手,對內包括激勵員工和營運優化,對外包括耕耘客戶和產品轉型,而人工智慧將是數位轉型的樞紐,助企業更有效率地達成轉型。
當企業活用人工智慧,將能提高營運效率與效能,更精準地運用資源。國際數據資訊(IDC)即指出,人工智慧在未來 3 年內,可為企業增加 1.2 兆美元的收益,因此施立成認為,社會企業若欲實踐可長可久的永續商業模式,可借助人工智慧的推理能力、理解能力與互動能力,將社會問題背後的海量資料加以分析,用於和目標對象溝通,並提升整體企業的營運效率。
此外,施立成表示,人工智慧不僅能應用於社會企業的商業模式,更能直接對社會議題促成正面影響力。以微軟推出的 AI for Good 全球性計畫為例,微軟將人工智慧技術用於人權與永續議題中,包括以 AI 保育瀕危物種的 AI for Earth 計畫、拓展視障者視野的 AI for Accessibility 計畫 ,以及為偏鄉居民提供人工智慧資源的 AI for Humanitarian Action 等計畫。
人工智慧並非取代人類,而是延展人類的智慧
人工智慧的潛力無窮,但是隨著科技光速發展,許多人也對人工智慧產生疑慮。施立成拋出詰問:「當電腦的行為越來越像人類,會對人類造成什麼影響?」
施立成接著引用《The Future Computed》一書說明:「到最後,問題不再是電腦可以做什麼,而是電腦應該做什麼。」身為科技公司的微軟,發展人工智慧的願景始終不是取代人類,而是「以延展人類智能的方式,發展人工智能。」
關於大眾最擔憂的 AI 取代人類工作的疑慮,施立成進一步剖析,若是以蒐集資訊並傳遞給他人為核心競爭力,但過程中未對資訊加值的工作,被 AI 取代的風險性高,例如放射分析師、客服、翻譯等職位;而 AI 較難取代的能力,則是人類獨具的創造力、同理心等特質,例如老師、社工等工作。
施立成也提醒社會企業工作者:「無論想要解決什麼社會問題,以人為本、如何解決人的問題,會是當中最重要考量的因素。」
最後,施立成呼籲:「科技是幫助各位更快速解決問題的好工具,數位轉型的路上,我們一起與社企攜手同進,一同改變世界,讓科技共好。」
兩日精彩絕倫的第二屆亞太社企高峰會於昨日(12 日)圓滿落幕,共有超過千人共襄盛舉,並展開極具價值的交流對話。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表示:「在高峰會,所有利害關係人得以連結,並於交流中瞭解不同部門的觀點。」
亞太社企高峰會執行委員會共同主席蘇國禎也盼望:「今天我們以 Activate Asia(啟動亞洲)為題,希望未來有一天是 Acticate World(啟動世界),由台灣來啟動世界!」
本文為啟動亞洲高峰會合作專欄,如欲轉載全文至其他介面,請來信洽詢社企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