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社企:大愛感恩科技-物命永續的新企業價值
文:呂家睿/圖:大愛感恩科技、陳宜萍

「本月社企」為社企流編輯室其中一個撰寫主題,每個月會介紹一個具有社會創新性、獲利能力、與永續經營潛力的社會企業,除了分析該企業的社會創新模式外,也會較為深入地報導其在經營管理上的成功關鍵或面臨挑戰,希望讓讀者全方位認識一個社會企業。

企業家為築起事業的高塔,褲腳濺著除了泥巴,更常有著辛酸血淚。過度追求事業與財富的成長,人們好像已經忘了自己真正要的到底是什麼,有一家特別的企業-大愛感恩科技透過不一樣的思考模式為企業價值帶來一場省思。

緣起無常

2004年末,世界本應沉浸在歲末的欣喜中,然佳節的歡愉氣氛卻因印度洋深海短短一瞬之間的變異,頓時蒙上陰影。9.2級的強震、30米高的海嘯、51萬餘人的傷亡,讓世人更加體會了生命的無常。
在這場浩劫中,源於台灣的愛心並未缺席,身著「藍天白雲」制服的慈濟志工們,在  證嚴法師的帶領下在第一時間即發揮高效率的動員能力,深入災區並解決當地燃眉之急。本次救災行動中,參與志工不乏家大業大的企業鉅子,隨著行動進展,在體驗到助人之樂的同時,也深感慈善機構在經營永續上的困難度,這兩股體悟在救災行動告終、眾人各自返國後逐漸醞釀,成為了大愛感恩科技的「緣起」。

我們不是企業家

自南亞海嘯救災結束到大愛感恩科技正式營運,中間經過數年時間,古語有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於此漫長的拓展看似不合邏輯。但當中的延宕,卻有著對於企業意義深層思考。
在海嘯後諸位企業家秉持著商界講求速度、效率的思維開始籌辦企業,期待為慈濟的人道援助提供資源活泉。然而在將理念稟報 證嚴法師後,證嚴法師建議:「企業一詞過於躁進,企業家們總期待用一塊錢的資本快速賺取十塊錢的利潤,在奉獻為懷的社會救濟上,躁進不如一步一腳印的踏實,因此 證嚴法師建議我們稱自己為『實業家』」大愛感恩科技 執行董事李鼎銘說。
證嚴法師要實業家弟子學習的除了腳踏實地的慈善精神外,更要有耐心。從一步步的觀察、了解、實踐中找出問題,方能對於慈善組織的永續經營奉獻力量。

拋磚引玉 掘井人

對於慈善組織而言,仰賴外界募款、援助,就如同向天乞雨般,總需面對著龐大的不確定,於此能自立立人的向下「掘井」,成為了實業的創設目標。
在救災實務中,食、衣、住、行的資源,以及調配資源的資訊科技為五項首要。發起大愛感恩科技的五名實業家,各自在五項領域中有著出眾表現。在動心起念到企業正式成立的籌備期間,他們深刻發揮自身影響力,四處募資、宣揚理念,循序漸進地開鑿,最終豐沛的成果灌溉了人道救援志業田畝。

寶特瓶的轉生

近來珊迪颶風橫掃美國東岸,一如往常慈濟志工們總在最快時間內集結、展開救助,而在他們所發放的條條毛毯中,有著來自太平洋另一端人們的奉獻。
因為認同慈濟推動環保的理念,全台灣有近二十萬名定期/不定期環保菩薩無私奉獻於資源回收志業上。過往回收的寶特瓶,只是將回收品賣給一般回收廠商,所得雖全部捐助大愛電視台。但在如此模式下,寶特瓶僅被視做「垃圾」販賣,低估了其再生潛力。於此大愛感恩科技秉持著延續物力的精神,向慈濟環保回收站購買塑膠類一號飲用水寶特瓶,經由紡織業上/中/下游合作夥伴運用專業良能及科技將寶特瓶再製為各種日常生活用品,並將所得利潤完全回饋到慈濟基金會作為社會公益與賑災使用。

不是技術的技術

在尋常企業間,技術研發屬於少數菁英所承擔,但在大愛感恩科技,核心技術卻是由事業全體共同建構。上至經營階層,下至基層員工皆以奉獻精神全心工作,「外面公司需要請假才能做好事,而我們只要認真上班就是做好事。」李鼎銘說。
在這一個愛心接力的平台,無私奉獻的志工亦扮演著重要角色,李鼎銘先生將自家航運事業交給專業經理人,而全心全意在大愛感恩科技擔任快樂的志工執行長,而在此平台上合作夥伴廠商端,甚至最前端的環保回收菩薩亦多不可勝數。使大愛感恩科技成為了一個「有故事」的品牌,而每一件環保織品的背後讓環保菩薩們的奉獻得以被感受到,兩相的互惠最終交織成專屬的關鍵「技術」,一個基於人本價值的「技術」難以被他人仿製『軟實力』。

非營利的營利組織

「我們是非營利的營利組織!」李鼎銘打趣地說。扣除營運所需及稅金,大愛感恩科技盈餘全數回饋慈濟作為公益用途, 但依循法規,大愛感恩科技登記於經濟部商業司下,係屬品牌商。名目的認定,大愛感恩科技看來就如同所有鼓勵消費,瘋狂生產的製造業者般,然實質而論,喚起群眾節約,「回收好,不用更好」的消費意識才是所期望的。他們希望不以製造者自居,更期待成為環保觀念的傳播者、公益理念的教育者。
當多數企業陷入瘋狂地毛利率、市佔率等數字指標的競逐中,人類一切文明行為的「以人為本」卻也在同時隨之隱蔽。靜下來思考如何帶給人們、環境生生不息的喜樂與永續為大愛感恩科技所欲傳達的核心理念。它全然顛覆著商業理念而行,所得到的,卻是多數傳統商業難以觸及。

延伸閱讀

文章標籤

  • 本月社企

    本月社企

    社企流每月採訪一間社會企業,足跡從台灣到國際,帶你認識動人的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