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論壇/「社會企業」啟發年輕人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記者王燕華、廖雅欣(2013年11月21日)
「要做唯一不爭第一」,司法院前院長賴英照建議年輕人,思考走不一樣的路,聯合報願景工程陸續報導的「社會企業」理念,或許可給年輕人一些啟發。
「做人或經營企業,都要做有益社會的事。」賴英照以美國一名年輕人賣鞋的故事,建議年輕人不論找工作或創業,不妨結合社會公益,既能養活自己,也能貢獻社會,形成良性循環。
他說,這兩年流行的「Toms Shoes(明日之鞋)」,背後有個動人的故事。公司創辦人是名年輕人,他在阿根廷旅行時,發現很多小孩沒鞋穿,他們的腳很多都受傷,當下決定幫他們找到鞋子穿。
這名年輕人背了二五○雙阿根廷傳統鞋回美國,在網路開賣「買一送一」,命名為「Toms(Tomorrow's) Shoes」,後來透過洛杉磯時報的報導,一天就接到兩千兩百張訂單,他開大巴士載著鞋子去阿根廷,村莊裡的孩子歡呼鼓掌,迎接人生第一雙鞋子。
「做該做的事,不做不該做的事。」賴英照也不忘提及倫理的重要性。像最近食品安全問題,企業應該從消費者角度,設身處地經營企業。
香格里拉冬山河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清來,卅幾年前丟掉人人稱羨的公務員鐵飯碗,以「社會企業」經營理念從商。他發展休閒農業,為農業找出路,不僅重拾農民自信心與光榮感,更讓年輕人返鄉有事可做、有活可幹,願意留在農村,帶動農村正向發展。
張清來說,他國小沒畢業,靠苦讀考上公務員,但最後決定做生意,放棄公務員職務,他立志「我要成為企業家,而不是做一個只會賺錢的商人」。
張清來說,企業家心中有社會責任,他將經營企業當做社會企業,除了企業本身帶動社會正向發展,也成立基金會、參與公益活動,目前也擔任國家教育研究院委員,常到各大學、研究所演講,這都是身懷使命感,期待能正向影響社會。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