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社企 家管員開創婦女第二春
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
(圖:居家照顧員李明蘭(左)真心把失智阿嬤當成自己親人照顧。 記者陳易辰╱攝影)
「90秒內摺一件襯衫、POLO衫及小背心、褲襪、短襪和內褲」標準化的作業流程加上細心服務,這不是一般清潔公司對家事管理員的要求,而是彭婉如文教基金會的堅持。為了讓婦女有更多就業機會,也能和市場競爭,平價與品質讓彭婉如基金會為眾多婦女,開創家事服務業的一片天。 彭婉如基金會目前有2300名家管員,服務一萬名使用者,一年的薪資規模多達12億元。今年56歲的林彤樺原在科技廠當作業員,七年前難逃裁員風波,在同事建議下參加彭婉如基金會的家管員說明會。「聽完後立刻報名培訓,卻被刷掉…」經過這次,林彤樺才知道,原來要當一名家管員不容易,不僅要通過面試,培訓課結束後還要測驗,並取得相關證明。
由於身材較胖,培訓員原本擔心林彤樺無法勝任家管員工作。但她深信自己可以做得很好,努力說服基金會人員,並通過各項測驗。如今她已擔任家管員五年,從剛開始想做好一件家事都是項挑戰,到現在各種家事都能得心應手,她說:全靠「用心」服務。
「每個家庭都不一樣,溝通就變得很重要。」林彤樺曾遇過每項家事都要規定的雇主,讓家管員無法展現專業。還曾有屋齡老舊的屋主,抱怨她沒把馬桶刷乾淨、把廁所木門下緣不慎毀損。雖然面對種種挫折,但她仍開心看待工作,從沒想過放棄。
林彤樺去年經歷喪子之痛,也因此減少工作量,卻得到許多關懷,還有人主動表明,願意等她心情平復再上工,讓她很感動。努力工作換來的真心相待和肯定,也讓她工作起來充滿成就感。
50歲的李明蘭,是彭婉如基金會的家庭照顧員。緊握失智症阿嬤的手,雖然從電梯口到社區一樓沙發只有幾步距離,但她卻堅持每一步都要走得踏實,真心把阿嬤當成自己親人般照顧。
原本在科技公司上班的李明蘭,退休後參加彭婉如基金會的照顧服務員培訓,至今工作已三年。對她來說,這個人生的轉變無疑是展開第二生涯,雖然每天從上午9時工作到下午6時,每周只能休息一天,但她用心表現,今年還獲得基金會頒發的天使獎。
除日常生活照顧,李明蘭還會陪著受照顧者一起上教堂、到醫院復健。當知道她只是照顧服務員,曾有人驚訝:「妳不是阿嬤的女兒?」這句話讓她感動萬分,證明付出得到肯定。
【2013/01/15 聯合晚報】 原文連結

文章標籤

  • 願景工程基金會

    願景工程基金會

    「願景工程基金會」是獨立、非營利的新聞倡議組織。「為改變發聲、讓改變發生」是我們的使命。持續耕耘公路正義、環境永續、偏鄉教育、社會企業、弱勢關懷等過去十年卓然有成的議題。我們相信,因議題而起的行動,將涓滴成河,為台灣的正向改變不斷發生。
    官網:visionproject.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