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與商業的界線該如何拿捏?加州社企麵包店為我們上的一課
編譯:張欣舫
2009年,一家位於加州的麵包店因經營看不見未來、面臨倒閉危機而上演著「脫手秀」。當時,這家名為盧比康(Rubicon Bakery)的麵包店由一個公益團體以非營利的模式經營,身為前華爾街銀行家的餐廳業者Andrew Stoloff因愛上了這家麵包店提供弱勢族群工作機會的理念,在眾多親友的反對聲浪中出資買下了盧比康。今天,盧比康麵包店已成為一個成功的社會企業,在Andrew接手後,營收翻漲五倍,其客戶甚至包括大型有機通路商Whole Foods
類似的成功故事還包括一家位在紐約的麵包店:Greyston Bakery,這家麵包店也提供弱勢族群工作訓練,而它的成功事蹟包含提供布朗尼給知名冰淇淋品牌Ben and Jerry’s,近期更展開零售事業,開發了包裝餅乾生產線並與Whole Foods合作販售。從2009年至今,這家麵包店員工數已增加了一倍,該店最特別的員工政策為「開放應徵(open hiring)」,任何人都可以在等待名單上留下名字,通常是缺乏工作經驗或很久沒有工作的人,錄取後會展開為期10個月的學徒訓練。
諸如此類的案例讓社會企業的概念變得吸引力十足,但根據一份2007年的研究顯示,社會企業的失敗率和一般小型企業相當,有超過一半的公司在幾年內宣告失敗。研究也發現,即便是為人熟知的成功案例,其真實狀況也較大眾所認知的不穩定。
的確,當Andrew買下盧比康麵包店時,該店的各方面狀況皆不樂觀,資金短缺與過時的設備讓他們無法同時展現社會意義並賺取穩定利潤,但盧比康依然有它珍貴的理念資產。當時的經營者堅持買家需延續其理念,才吸引了擁有華頓MBA學歷,同時又是舊金山成功餐飲業者的Andrew接手經營,這在盧比康商業化的過程中,是十分關鍵的一步。
Andrew接手盧比康後,立刻向當時的員工保證不會解雇任何人,接著,他陸續投入了一百萬美金對麵包店進行大改造,但他對於所有投注的時間、經歷和金錢從不感到後悔。當Whole Foods找上盧比康,希望他們能提供肉桂麵包時,這個產品對盧比康來說是全新的生產線,但Andrew說:「我從不拒絕好客戶。」現在,Whole Foods也販售來自盧比康的蛋糕。
社企創業家必須謹記擁有滿腔熱血是不夠的,Andrew說:「常有人跟我說他們想開和我一樣的麵包店,他們心地善良、想幫助人,但如果沒有一個可執行的商業計畫,我們誰也幫不了。」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

文章標籤

  • 社企評論風向球

    社企評論風向球

    社企流編輯群帶你在此專欄中,輕鬆吸收世界各國對於社會創新、社會企業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