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圖:2013藝文社會企業發展論壇昨天在國立政治大學公企中心舉行,現場與會來賓眾多,座無虛席。 記者鄭清元╱攝影)
「藝文界創造的價值若無法交換,只是獨樂樂而已。」二○一三年「藝文社會企業發展論壇」昨天在政大公企中心舉行,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指出,「我要替商平反。」施振榮說,「交換(trade)」就是「商」,但藝文界提到商就說是銅臭味,他也變成「奸商」;藝文界唯有建立能營利的模式回饋社會,所有共創價值者才能交流。
藝文社會企業發展論壇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國立政治大學、聯合報系願景工作室聯合主辦,邀集施振榮、政治大學校長吳思華、聯合報副社長羅國俊、政大「創造力講座」主持人吳靜吉等眾多藝文、學術界人士,吸引滿場聽眾。
施振榮以「王道精神與社會企業」為題演講,主張用王道精神及社會企業為已「價值半盲」的人類文明「除蟲」。
施振榮指出,他近年提出的「六面向價值總帳論」分別是有形、直接、現在,以及無形、間接、未來,三組相對的概念;人類社會發展至今,不論資本主義或民主政治,都著重有形資產、短期選票、直接的效果,造成價值半盲困境。
施振榮說,西方一九八○年代前只談股東利益最大化,八○年代中開始談利益相關者最佳化,談如何保護彼此的利益,九○年開始有企業社會責任概念;「華爾街講話最大聲,實際上造成整個企業不平衡。」
「王道精神就是對資本主義盲點做補強。」施振榮指出,王道精神在現代指的是領導之道;三大核心信念分別是永續經營、創造價值、利益平衡。
施振榮說,社會企業是未來文明發展很重要的機制,聯合資本主義機制以及非營利事業的思維,再加上台灣特有的多元文化及中小企業的文化特色,有機會對人類社會貢獻重大。他提醒藝文團體,「政府的錢越來越少,要靠政府靠不住」,必須改變思維,帶進企業經營精神,想像成為藝文企業。
施振榮說,國藝會補助過去列為費用,政府對補助的思維也是在年底前花掉。他認為,必須用「投資」取代「補助」概念,讓社企運用資本賺錢。「用了大量資源,就該做出貢獻,這才叫王道。」施振榮說,利他是最好的利己。
【2013/01/17 聯合報】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