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Min An on PexelsPhoto credit:Min An on Pexels
社企流/文:蘇郁晴
當鄉村人口不斷往都市移動、城鄉差距越來越大且國土發展逐漸失衡,鄉鎮地區該如何串連在地特色,吸引青年人才回流、重新活絡地方?有一群看見地方特色、落腳當地並開設小店的主理人,正用他們的力量,為地方帶來改變的可能。
過去,新北坪林以包種茶而聞名,加上位處北宜公路中繼點,是往來台北及宜蘭間遊客休息處,吸引大批遊客前來。然而,在雪山隧道通車後,這裡變得杳無人煙。多年前,蔡威德因研究所論文到此進行田調,逐漸愛上坪林的美。於是,2013 年的夏天,便催生出一間結合創茶食、茶山體驗和小農產品的「坪感覺」茶餐廳,將在地特色與茶農串連,推廣深度體驗活動,重新為坪林創造全新價值。
(北港青年蔡威德在坪林開設「坪感覺」農創食堂,拉近外來客與坪林的距離。來源:永豐基金會)
(北港青年蔡威德在坪林開設「坪感覺」農創食堂,拉近外來客與坪林的距離。來源:永豐基金會)
說到雲林,你第一個印象會是什麼?是北港朝天宮?還是古坑綠色隧道?對於曾在雲林唸書的李宜倩來說都不是,而是看見雲林獨特的「小」,從在地的「小人物」、堅守「小土地」,到做有益土地與眾人的事而獲得的「小滿足」。為了持續延續這份「三小」能量,畢業後持續留在雲林,成立「三小市集」,透過市集為生產者與消費者間搭建溝通橋樑、設立販售門市「食育基地」且同步擴增線上市集服務,進一步與大眾溝通友善農產品背後的故事、理念等,為在地帶來商機,也活絡地方。

支持在地特色小店,啟動翻轉地方的可能

這些藏身在鄉村裡的小店,透過自身力量連結社區人事物,為地方帶來新的發展可能,但也需要更多支持。永豐基金會在永豐金控支持下成立,期望為小店們打造一座從可見到實踐的橋樑,為小店、地方和社會建立溝通平台,串連在地力量與專業團隊,讓更多資源、靈感與故事聚集發生,助小店一臂之力。
「我們想要利用槓桿原理找到一個放大力量的支點,讓每個小單位都有能力發揮,經過多次討論,以『小店』作為基金會支持的主軸。」永豐基金會董事長陳思寬指出,台灣扶養比早已超越 41%,這個世代的青壯年所面臨的困境往往是沈重的,來自城鄉工作機會不均、離鄉工作難以兼顧家中老小、期望工作有意義等問題間的拉扯。若我們能將支點放在這群社會中堅份子身上,也許能緩解上下世代的問題、為青壯年世代減輕負擔。
地方小店也看見這些問題,成為重要的解方之一,「台灣各地有很多有趣的小店,特別是在鄉村地區,不只是店面,還能串連鄰里生活或著工作機會,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傳遞鄰里情懷,也傳承傳統技藝。」永豐基金會董事湯曼琪認為,優質的工作機會和生活機能不是侷限於都會區,小店也能為地方發展帶來新契機。
(永豐基金會搭建平台,透過支持小店發展讓地方恢復生機。來源:永豐基金會)
(永豐基金會搭建平台,透過支持小店發展讓地方恢復生機。來源:永豐基金會

搭建一個不一樣的平台,號召眾人成為地方小店助力

永豐基金會亦打造一個溝通平台,從 3 個方向著手,針對不同對象,提供多元溝通管道與需要的資源。
第一,面對一般大眾,平台上設置故事牆與專欄,收錄地方小店的創意和打拼故事,包括如何設計創新的商業模式回應在地問題,再進一步串起地方產業,藉由這些故事期望能啟發民眾對生活、對自我能發揮的影響力有不同的想像。
第二,針對企業和地方小店,則建立「資源銀行」頁面。小店若要永續經營,需要如資金、行銷、財務等資源,永豐基金會透過資源銀行號召理念相投的合作夥伴,成為支持小店越來越茁壯的助力。
第三,自 2022 年 10 月起,永豐基金會針對全台小店展開「小店永豐計畫」,投入千萬資金並組成專業團隊,廣邀各地有創新想法且擁有具體行動的特色小店進行提案,幫助獲選團隊強化營運體質、提高營業收入。

讓台灣地圖上默默無聞的小地方被「看見」

第一屆小店永豐計畫吸引超過 200 間店家提案,2023 年 5 月永豐基金會公布最後獲選的 10 間店家,不但能獲得專業的諮詢服務,還有獎金支持。獲選店家分布台灣各鄉鎮且類型多元,包括位於台中的明日餐桌、花蓮的豆花兒、新北石碇的螢火蟲書屋等,每間小店別具特色,背後也都有著動人的故事與主理人堅持的信念。
由舊礦工古厝改造而成、位於新北石碇的螢火蟲書屋,是由返鄉青年葉家豪成立。最初,因為不捨記憶中的家鄉被垃圾掩蓋,他從淨山為起點,邀請志工一同撿拾山林裡的垃圾,期望為家鄉打造更好的環境。有了書屋作為據點後,他提供缺乏資源的孩子們一個能讀書學習、課後輔導、手作課程的空間,陪伴他們學習與成長;此外,葉家豪也善用石碇山區濕氣重的優勢,種植出不同品種的菇,並與十八重溪在地的媽媽班共同研發香菇雞湯、香菇水餃等產品販售,實現山村永續的理想。
位於台中的明日餐桌,則是全台灣第一間的續食庇護聚落,創辦人楊七喜與團隊夥伴們每天前往市場收集店家格外蔬果,經過楊七喜的巧手化成美味佳餚,再以自由定價方式提供顧客享用。她也邀請經濟弱勢者以工換食,透過自身勞力換取餐點,將餐點打包分送給街上的無家者,讓大家都能夠飽餐一頓。為了推廣剩食議題,明日餐桌開放一般大眾參與收集醜蔬果的過程、到處推廣食農教育,實踐更多美好願景。
(明日餐桌是全台灣第一間的續食庇護聚落,創辦人楊七喜與夥伴們每天前往市場收集店家格外蔬果,再經巧手化成美味佳餚。來源:永豐基金會)
(明日餐桌是全台灣第一間的續食庇護聚落,創辦人楊七喜與夥伴們每天前往市場收集店家格外蔬果,再經巧手化成美味佳餚。來源:永豐基金會)
在花蓮新城老街,一棟白色老屋裡,乘載花蓮新城國小孩童們的棒球夢。練習曲書店創辦人胡文偉棒球教練與妻子張椀茹,為了能照顧更多缺乏陪伴的孩子、創造偏鄉就業環機會,共同翻新老屋打造一間照顧孩子們的豆花店——豆花兒,延續著練習曲書店的精神,試圖在小村裡種下希望。豆花兒以在地小農種植的花生製成豆花,並聘用部落媽媽、以及棒球隊裡年紀較大的孩子來此打工、學習。店內盈餘供孩子吃、住與陪伴、邀請專業老師提供課後輔導,並持續開發新城在地花生商品提高部落收入,要讓孩子的成長過程能好好被對待,讓這份愛,能延續不斷。
(位於花蓮新稱老街上的豆花店,期望為孩子們創造出一條築夢的道路。來源:豆花兒粉絲專頁)
(位於花蓮新稱老街上的豆花店,期望為孩子們創造出一條築夢的道路。來源:豆花兒粉絲專頁
永豐基金會希望,透過平台的推廣與「小店永豐計畫」的辦理,讓台灣地圖上不被注意、甚至被遺忘的小地方,有機會逐漸被眾人看見。
核稿編輯:葉于甄 (此文章由永豐基金會所支持、社企流獨立製作,不影響報導之真實性與準確性。)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