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流年會活動報導:被誤假公益 社企在台扎根難
記者張博亭/台北報導
「社會企業」概念在歐美國家相當普遍,然而在台灣,非營利組織要永續經營,常須仰賴捐款,如果組織開始銷售商品服務,在偽善的社會氛圍下,也容易被認為是「假公益,真斂財」,所以社會企業概念在台灣扎根有一定的難度,社企流今天在一周年論壇中找來許多社會企業實踐者分享經驗。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是紀錄片「不老騎士」的幕後推手,她笑著說當時推動不老騎士活動,拍成50分鐘短版紀錄片,受邀到香港創投放映時,當場就賣了10幾片光碟,作為公司營運的基金。林依瑩表示,台灣現況是公益團體忙於接政府補助案,但政府的政策常無法符合民眾的需求,公益團體如果只靠政府,會待在框架裡,但如果靠企業,可能受景氣不好影響,所以如果社福團體能自給自足,讓組織永續發展,這是最好的狀況。
(圖:社企流論壇,邀請不老騎士夢想幕後推手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右),分享服務老人夢想的經驗,並與主持人TED Taipei策展人許毓仁(左)進行對談。 記者黃義書╱攝影)
以立國際服務共同創辦人周曦翎表示,自己以前在國外擔任律師,職業內容很容易向大家解釋,後來開始創辦社會企業,除了要面對社會如何看待你,家人如何定義你等外在壓力,也要面對創投對社會企業經營獲利的質疑,她表示經營社會企業就要適時撇開道德束縛,而是要朝改善社會問題的有效方式來思考。以立的商業模式是招募並培訓國際志工,到比較貧窮的國家蓋房子,並且幫助改善當地社會環境。
(圖:以立國際服務共同創辦人周曦翎,分享做國際志工的經驗。 記者黃義書/攝影)
多背一公斤網站創辦人余志海表示,像孟加拉的窮人銀行創辦人尤努斯,就是用創業精神來解決社會問題。社會企業不僅要解決社會問題,也必須要養活團隊,創造收入,像他們團隊在09年有做公益賀卡,出售一張10塊人民幣,賣一張捐一本書給鄉村。他強調做社會企業要有兩個參考標準,包括是否能真正改變世界?以及能否自我造血嗎?多背一公斤團隊也蒐集了中國1600間學校的需求,做了一公斤盒子,裏頭裝有餅乾材料與使用指南,提供學校老師活動主題建議,後來發放接近3000個盒子,也拿到更多活動教案,他們也設計有趣的「救災包」來創造獲利。
【2013/02/03 聯合晚報】

文章標籤

  • 社企流一週年回顧專欄

    社企流一週年回顧專欄

    此專欄收錄社企流2013年2月3日一週年活動「From Idea to Action-五百個種子對世界的想像」講者專訪與活動報導文章,以及精選2012年網站文章而成的「一週年特刊」,讓無論從哪個時間點開始關注社企流的讀者,都能透過此刊物輕鬆地溫故知新、鑑往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