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新聞/文:鄧孟泫、王慧婷
當遇到動物受虐、受害案件發生時,你知道該如何舉證、報案嗎?許多民眾在遇到動保案件時,時常因不了解舉證流程而將屍體火化、唸咒超渡,導致報案時因證物毀損而無法成案。為了提高大眾對於動保案件的認識,「動保法律互助」不僅以淺白的方式向民眾解析動保案件,更創設全台第一隻動保法律互助機器人,協助民眾通報案件;每月提供 2 至 3 次免費的動保刑事案件法律諮詢,讓更多案件有機會成案。
結合不同專業,送養志工隊轉型為亞護會
中華亞洲環境生態護育交流協會(以下簡稱亞護會),最初是一群在臺北市動物之家中負責「幸福轉運站」的送養志工隊。創辦人左湘敏在擔任志工的 16 年裡,發現儘管很努力地送養了許多動物,但收容所裡的動物仍然爆滿、送養不完,因此決定開始轉型,「如果沒有真正去改善大環境,那動物的處境永遠不會改善,因為不管我送多少出去,動物要面對的是真實的社會。」左湘敏說道。整合動物保護、環境教育等不同專業,將議題擴展至環境與生態護育,向大眾推廣生命教育。
因大橘子虐殺案,發現動物案件成案不易
2015 年 12 月台北市大安區溫州街的流浪貓「大橘子」,遭到台大陳姓僑生虐殺的案件,喚起了許多台灣人對於動物議題的關注,亞護會理事長何承翰當時為該社區的守望相助隊隊長,協助當時的愛媽報案的過程中,發現動物案件成案的不容易,歷經 26 小時與公部門的交涉,案件才終於成案。
成立動保法律互助,帶民眾了解《動保法》
為了推動修改《動物保護法》第二十五條,提高刑事罰則,國際間共計 247 個動保團體於 2016 年 4 月發起「為毛孩子連署」行動。
2017 年完成修法後,對於吃貓狗及用汽機車拉狗,從原本的無法可罰,到訂定處罰罰鍰;同時,虐待動物的刑責也從原來的一年,提高成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然而,何承翰、左湘敏發現,儘管法案修過,一般民眾、政府公部門,甚至是執法人員的認知,還跟不上這一套法令的修訂,因此在修法後將原「為毛孩子連署」粉絲團改名為「動保法律互助」,希望帶領民眾認識修法內容,提升大眾對於《動保法》的認知。
創立之初歷經黑暗期,案件類型五花八門
動保法律互助初期在協助民眾通報動保案件與舉證時,由於一般民眾不了解發生什麼樣的動物案件應該向誰報案,以及什麼樣的案件觸犯什麼法律,像是:狗狗在鄰居家盆栽上尿尿, 鄰居要告他毀損,但由於毀損的首要構成要件必須是「故意為之」,因此並不能算是毀損。也有民眾詢問:當自己養的寵物,被別的飼主養的動物咬傷,如何尋求法律維護權利?如果是故意的,由於已涉嫌虐待動物,可向縣市主管機關檢舉,或是向警察、檢察官提出告發;如果不是故意的,則可以向對方要求造成動物傷亡的民事賠償責任。因此,一開始回答的問題類型五花八門,大多是人與人之間的糾紛。
左湘敏也談到,一開始遇到許多熱心民眾不斷轉傳正在處理或是處理過後的新聞事件連結,導致訊息不僅回覆不完,也覆蓋掉真正需要協助的報案訊息。
為分流訊息,創設全台第一隻動保機器人
在訊息回覆不完、忙到焦頭爛額時,左湘敏和何承翰在偶然機會下,看見「離婚機器人」的諮詢網頁,啟發了創設動保聊天機器人的想法。然而,機器人的創設,在與人的互動上必須講求邏輯。左湘敏說,由於她對機器人的建構是「完全的菜鳥」,於是委託心理師張義平設計第一版的動保聊天機器人,並與製作聊天機器人系統的平台 CHATISFY 合作。
目前動保機器人已升級至第三版,動保聊天機器人的運作,一開始會提供使用者幾個選項,像是使用者若是希望取得「認養合約」、會自動將拍攝時間與地點顯示在照片或影片上,使舉證照片與影片的拍攝更加容易的「時間相機」,則可以點選「下載實用工具」;當事人若想要報案,則可以點選「學習舉證須知」,學習判斷案件是屬於行政裁罰或刑事責任,從而知道要向動保處,還是警察局報案,確認報案所需要收集的證據,當事人也可以透過機器人預約法律諮詢。而對於其他像是新聞事件轉傳的訊息,則會由機器人向使用者道謝,取代過去人工的一一回覆。
有了動保聊天機器人在前端分流訊息後,讓真正報案的資訊可以進來,從中判斷哪些案件需要與律師諮詢與討論策略。也因為一開始由機器人與民眾互動,讓報案人在一開始較能夠冷靜下來,想清楚動保案件中的人、事、時、地、物,節省了互動過程中許多的人力與心力。
尋求法律專業,成立動保法律諮詢小組
初期面對案件與問題類型的五花八門,也讓左湘敏和何承翰了解到他們必須尋求法律專家,解決這些問題。第一年他們找了一家商事法律事務所合作,但結果不如預期,左湘敏說,一開始以為律師應該所有的法律都懂,但是實際上商事律師的法律專業仍以商事法為主。接著則與另一家對動物較有熱情的律師事務所合作,但由於對方太過忙碌,而無法持續追蹤案件進度。
直到近幾年,開始與梅玉東律師合作,集結不同專業領域的人,成立「動保法律互助諮詢小組」。案件會先由機器人與左湘敏經過層層篩選,判斷案件的複雜、嚴重程度是否需要進行諮詢。每個月則會針對這些篩選過後的案件當事人,提供 2 至 3 次的動保刑事案件公益法律諮詢,小組成員有律師、錄案師、社工師,以及動保委員與個案進行每次 40 分鐘的討論與諮詢。
諮詢過程中,律師梅玉東扮演主要與個案討論的角色,告訴當事人如何與檢察官、法官應對,對於案子進行較有利,除了歸類案子以民法、行政罰,或是刑法處理,也會給予當事人司法程序的協助(例如:如何寫書狀),其他人則會在一旁進行補充,像是當事人若碰到承辦人員不願意讓案件成案的狀況,本身也是動保委員的何承翰在與公部門交涉上較有經驗,則可以提供當事人報案過程與承辦人員應對上的建議。
對於討論案件上,集結不同專業的人很重要的原因,左湘敏說:「每個人從他的專業出發只會看到一部分。可是處理一個案子通常不是一個專業就可以解決,它必須兼顧很多面向」。
動保刑事案件成案困難,保存證據很重要
動保案件在刑事的司法體系中有完善的救濟體系,當收到不起訴處分時,可以聲請再議,若遭到駁回可再聲請交付審判,儘管不一定會成功,但相較於行政罰有較完善的把關,且處罰較重。然而動保案件並不是那麼容易能進到刑事的司法體系,梅玉東談到原因在於,《動保法》傷害動物有刑事罰則的僅有第廿五條與廿五條之一,且主要處理故意侵害動物的案件型態,對於犯罪的構成要件也非常的嚴謹,如「宰殺、故意傷害或使動物遭受傷害,致動物肢體嚴重殘缺或重要器官功能喪失。」、「宰殺犬、貓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禁止宰殺之動物。」或「使用藥物、槍械,致複數動物死亡情節重大者」。因此儘管有完善的救濟體系,只有少數案件能進到刑事訴訟中。
左湘敏提到,最近有一個案件:當事人飼養的兩隻狗遭到鄰居毒死,畫面雖然清楚拍到是鄰居夫妻拿著手電筒在那裡鬼祟地起立蹲下,但最後檢察官仍以不起訴處分,原因是這對夫妻說他們沒有在放毒藥,而是妻子的零錢掉了,所以丈夫拿著手電筒起立蹲下是在幫妻子找錢,因此無法百分之百確定是鄰居夫婦所為。
何承翰說:「如果走刑事,舉證的責任就非常地重,一開始沒有想到驗食器上面的指紋、保存好證據,其實你後面要再追回來幾乎都不可能。」時常有民眾在發現動物案件後,因宗教信仰,將屍體火化,導致因證據毀損而無法成案,因此動保法律互助也一直向民眾宣導保存證據與堅持報案的重要性。
而近期舉證成功的一個案例,是發生在基隆市崇法街,有一戶人家飼養的黑狗,從四樓摔下來到馬路中央。飼主宣稱是狗狗自己跳下來的,但經過動保法律互助成員實際到現場測量,狗掉落的位置,卻飛越了一個車道和平台,建築物只有 12 公尺高,但狗陳屍在 6.7 公尺以外的馬路中央,代表狗不可能是失足掉落,而是經過外力被丟出來的,因此經過計算與檢察官的詢問,最後飼主承認是自己將狗丟到樓下的。
培訓錄案師,警方與動保員間協助的角色
左湘敏說,台灣目前並沒有所謂的動保警察,在動保案件的處理上,警察雖有偵查權但並不了解《動保法》、動保員沒有警察的偵查權且為上下班制,假日無法運作,因此雙方要合作更是難上加難。
而錄案師既了解案件、能快速分辨案件適用的法律,也能在與當事人對話的過程中,幫助他回顧案情,完整記錄案件經過。在警察與動保員及報案者之間擔任協助的角色,讓案件能順利成案。左湘敏形容「錄案師」為動保警察出來之前黑暗時期的一個工作者,她也強調,錄案師並不是要取代任何一個職位,而是存在於動保警察出來之前的一個緩衝的組織。
錄案師的培訓課程,主要分為 3 大項:首先,須先建立《動保法》的概念,了解什麼樣的案件會觸犯什麼法律、有什麼樣的罰則;第二步,則請心理師到課堂上教導學員如何不在錄案的過程中心理受創,以及如何在傾聽目擊者說話的過程中,與目擊者建立信任感,聽出言外之意。
最後一步,則是帶領學員認識「錄案表單」的填寫方式,錄案表單是為了確保錄案師在與目擊者或是當事人談話過程中,能把必要的資訊記錄下來(像是:動物受傷程度、行為人攻擊動物的頻率),轉介案子時能讓下一個單位在看完表單後,就能大概了解狀況,以節省轉介過程所耗費的時間。
左湘敏談到,她曾經遇過一個案子是妻子長期被丈夫家暴,而丈夫也攻擊飼養的狗狗,而當她幫這位女性報案後,過了 8 個小時後,承接到的主責社工才回她電話,但社工拿到的資料和她花了一個多小時跟 113 保護專線講過的資料「完全是斷層」,等於在轉介資料時,又需要再花費一個小時重新說明,導致轉介過程耗費掉許多時間。因此錄案表單的紀錄,則可以避免轉介過程中時間的浪費。
及早覺察動物案件,防止更多遺憾事發生
左湘敏觀察歷年動物案件也發現,暴力的行為是一個歷程,它是會一直延續下去的,許多涉犯重大動保案件的人,在觀察整個脈絡後發現有將近 4 成的人,或多或少都有對人傷害及其它的行為。何承翰說,只要有任何的紛爭發生,就有人去關注,其實到後面很多都不會衍生成動物案件,也可以阻止後面更讓人難過和遺憾的事情發生的可能性,「甚至我會覺得寧可真的搞錯也好,我還是會多一點雞婆去關心,這樣才真的會有機會改變。」
經過努力,案件受理與破案率提高
創立動保法律互助的 4 年多裡,左湘敏談到最辛苦的地方是引導民眾正確報案,努力讓案子可以有機會成案的過程。而她也發現今年下半年度案件主動受理以及破案的機率提高了,這是一個正向的發展。而過去許多人看到動保案件將屍體燒掉的狀況,在宣導了多年之後也有所改善,現在有更多人建立了「把證據保存下來、堅持報案」的觀念後,成為下一顆種子繼續向其他人播種理念。
(來源:生命力新聞)
採訪側記
採訪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動保法律互助諮詢小組每一個人對於動物的熱情,從過去擔任送養志工行動的付出,到現在致力於制度的改革、理念的傳播,保有對動物的感性與面對現行法律時的理性,結合不同領域的人,讓動物案件議題不再只有單方面的聲音。每一個人為了動物學習法律和各方面的事物,是為了捍衛動物的權益,這樣的精神尤其讓人感動。下一次看到動物案件時,別忘了保留好證據、堅持報案,讓每一個生命都能被好好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