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台科大Photo Credit: 台科大
他們不是建築達人,卻幫忙翻修老屋。他們不是水利專家,卻幫忙做濾水器。他們是台科大 USR 計劃訓練出的「無國界工程師」,前進印尼、越南、與台灣偏鄉,幫忙改善當地環境。

CSR@天下/文:顏和正
彩繪圖書館、解決漏水、改建老舊廁所還把「有電腦但沒網路」的校園加上 WIFI,讓一所小學煥然一新。聽起來像是電視節目《全能住宅改造王》,但其實是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的學生,在 2019 年前進印尼山區協助當地小學的校園社會責任(USR)專案。
「他們不是達人,是還沒出師的學徒,卻很有創意,為了讓圖書室更有趣,他們設計了一個洗腳池,讓小朋友赤腳進入鋪上木頭地板的彩繪空間更舒服,」負責推動「無國界行動工程師培育計劃」的台科大工程學院院長劉志成說。
說是「工程師」,但參與的師生來自不同領域,包括機械、工業設計、資訊管理、商業設計、營建等。2017 年起,這些志工在暑假前往印尼與越南,用 3 周時間與當地大學生合作,發揮各自專長改善當地環境。在還沒有出國之前,他們先跟國外學生透過網路分組發想議題,從先期的專案規劃,包括規模多大、預算多少等,開始進行設計,到最後出國施作,都是學生親手親為。

無國界工程師,連田野調查都做

「無國界工程師」做的事五花八門,從在清真寺屋頂建置太陽能板、裝濾水器、翻修小學校園、到替村落做家戶衛生環境的田野調查,都讓學生能將所學付諸實踐,不懂的就上網蒐集資料,可說是最典型的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我們自己切輪胎、拌水泥,還要根據學生身高來設計設備高度,先畫 3D 圖討論溝通,學習很多,」2019 年去越南芹苴的小學,負責做遊樂場的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大三生鄭維昕說。
USR 走入社區的精神跟學生服務性社團有點類似,但不論在規模與永續層面都遠遠超越。他們會選定符合聯合國發展目標(SDGs)的明確主題,例如 SDG 第 6 項乾淨飲用水就是東南亞的常見問題。因此,他們在印尼第一個專案就是幫一個小村莊裝自來水濾水器,利用當地二手材料與紫外線消毒技術,讓當地人不必再買瓶裝水,既省錢又環保,最後還把技術與設備交接給當地社區。
「對方的社區發展協會很慎重辦交接儀式,我們不是放煙火的夏令營,」劉志成說。
(台科大學生在實作中學習解決問題。來源:台科大)
(台科大學生在實作中學習解決問題。來源:台科大

用基礎工程技術,來解決 SDG 問題

初期曾發生野心太大的窘境。第二年原想替一所印尼漁村小學解決廁所問題,因為廁所不勘使用,學生得去海邊直接解決。去了才發現得開挖化糞池,他們根本無法做。
不過,有些案子成為當地建設的基礎。他們曾替一個印尼小村進行田野調查,了解家戶廁所的狀況,發現當地是用蹲式馬桶,但得用人工舀水清洗,因此設計出簡易的自動沖水系統,讓村民可以自行製作。他們還借了一台空拍機,畫出一張完整的社區地圖,標明家戶衛生設備條件,成為當地政府日後規劃建設的參考,大獲好評,地圖還掛在地方的辦公大樓。
「化糞池這種基礎建設我們沒法做,我們可以做的是用基礎工程技術來解決的問題,例如、排水、污水處理、垃圾、飲用水等,」劉志成說。
多年前劉志成在美國大學校園中看到「無國界工程師」的招生說明,當地學生自行募款,利用假期前往拉丁美洲解決偏鄉問題,讓他興起在台灣推廣的念頭。剛好台科大在 10 多年前就開始到東南亞招碩博士生,至今在印尼與越南已各有 1,000 多與 400 多位校友,當地大學也有社區發展參與活動。於是,2016 年當他升任工程學院院長後便開始籌劃,並在 2017 年正式跟姐妹校合作推動這個專案。
「有無國界醫生、無國界記者,也可以有無國界工程師。而且這也是強化跟校友互動的一個平台,」劉志成解釋。
(這群無國界工程師善用所學,改善排水、污水處理、飲用水等在地困境。來源:台科大)
(這群無國界工程師善用所學,改善排水、污水處理、飲用水等在地困境。來源:台科大

多元文化的體驗,不能只有台灣觀點

剛開始推動時,只有 11 個學生參加,除了學校幫忙出 50 萬元交通費外,學生得自己負擔 3 萬元。隔年這項專案拿到教育部 1100 萬的 USR 補助款,加上口碑傳出,學生費用降了一半,因此規模愈來愈大。2019 年擴大到越南,每次出隊人數大約 30 多人。現在,學生得先選修 2 學分的「國際志工與社會實踐」課,想出國服務還得先經過面試,上學期甚至還有外籍生來選課。
「現在有 60 多個學生來修課,因為名額不夠,我們還要看上課參與度、面談等狀況,才能決定誰可以出國,競爭挺激烈的,」去年去印尼、今年變成專案助教的工業設計系大四生張雅筑說。
受歡迎的原因不難理解,確實是難得的多元文化體驗。張雅筑說,不僅能接觸到不同科系的學生,即便是同樣唸設計,不同國家學的也不一樣,例如光是用的軟體就不同,因此在跨國小組中常常要互相磨合。這還讓她對設計有了不同體驗,甚至可能改變未來的職涯。
「以前想做產品設計,但我現在想做社會設計,怎樣用設計來解決社會問題,」張雅筑說。
鄭維昕也體驗到多元文化的衝擊。一開始他們設計遊樂場,為了安全考量,提出軟地墊、防撞裝置等在台灣是標配的設計。越南同學卻認為不需要,因為當地小孩從小就是在沒有這些設計的環境中玩耍,已經學會要保護自己。
「我們當然還是會考量到安全,會把尖角磨平,但就沒有用鋪軟地墊等台灣習慣的做法。我們不能覺得自己的一定比較好,要去思考當地的習慣,」多元學習就是不能只有台灣觀點。

不光只講專業,還要有人文關懷

除了跨出國界,台科大也帶學生走入台灣偏鄉。2020 年因為不能出國,所有修課學生都參與宜蘭東澳國小的計劃,協助打造一個生態渠道,將山上湧泉導入校園中的生態池。「除了挖溝渠跟外面管線的鋪設不是我們,從測量、空間設計、渠道怎麼放等,都是學生做的,這是很有意思的社會參與,」劉志成說。
(台科大學生參與宜蘭東澳國小的生態渠道計畫,將山上湧泉導入校園中的生態池。來源:台科大)
(台科大學生參與宜蘭東澳國小的生態渠道計畫,將山上湧泉導入校園中的生態池。來源:台科大
劉志成說,高教以往強調優質教育,國際一流的研究,但大學還應該負起社會責任,除了要注重碳足跡、水足跡,也必須讓教職員師生都有永續發展的概念,尤其是學生更應該不只關注自已的專業,也要關懷社區與社會。
「以前工程師強調技術萬能,但我們希望他們不會用由上對下的態度在看別人,還要懂著對話關懷、尊重多元。新一代工程師不應該只有技術,還要有人文關懷與社會責任,」劉志成說。
全文轉載自 CSR@天下,原文標題:USR行動》在清真寺屋頂蓋太陽能、讓蹲式馬桶能自動沖水 台科大培養「無國界工程師」前進東南亞
邀請你成為電力小兵,讓社企流網站發電量更高、續航力更久! →了解更多

《良心很讚,記得要用:實踐企業倫理精神,一起成為改變的力量》專題 面對層出不窮的社會和環境問題,有個東西很讚,我們一定要知道——那就是「企業倫理」。從知名影劇、日常生活與企業經營等角度,認識企業倫理內涵,一起成為促進正向改變的力量! >>>閱讀完整專題

文章標籤

  • CSR@天下

    CSR@天下

    1997年,《天下》率先提倡企業社會責任CSR的觀念。二十年來,CSR逐漸受到重視,成為企業成長的第二曲線。呼應趨勢,《天下》在2017年成立「CSR@天下」網站,除了持續介紹最前瞻的趨勢觀點,也搭建起CSR交流平台,期望提升台灣企業價值,打造更美好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