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柯林頓全球行動年會討論摘要
編譯:邱韻芹
第八屆柯林頓全球行動(Clinton Global Initiative)年會聚集了超過一千名政治領袖、企業執行長和非營利組織領導者,由羅姆尼(Mitt Romney)和歐巴馬(Barack Obama)等人的致詞揭開序幕。
好生意小組(Good Business Track)的與會者Brian R. Weinberg指出,過去許多會議時常流於自我誇耀,慶賀光鮮亮麗或偶一為之的英雄事蹟,卻忽略了源自於尖銳提問、現實奮鬥分享和典範學習的扎實功夫。這次的全球行動年會則以「為影響而作(Design for Impact)」為主題,創造了讓與會者針對特定議題互相挑戰的空間。Weinberg表示,在這個政府、企業和公民社會各個領域握有實權者齊聚一堂的重要時刻,大家不僅在定義問題,更重要的是勾勒出實際有效的創新作為。以下,他整理了五項好生意和社會影響力投資的相關議題討論:

一、未經證實的構想帶來高度風險

特別是在市場機制解體或政府失靈的國家,他們的政局動盪且缺乏法治基礎,使得投資人卻步。但這些地區也往往充滿了許多投資機會和消費者需求,我們該如何降低這些風險呢?
德意志銀行提議將一部分的基金管理費和投資款項提撥為準備金,未來若損失發生,便能藉此彌補投資人損失。微型保險組織Microinsurance Catastrophic Risk Organization(MiCRO)則已經讓貸款客戶在還款的同時繳交貸款價值3%的保費。2012年海地(Haiti)受到颶風侵襲時,保險計劃便發揮了保障借款人的功效。

二、缺乏合作

我們如何善用彼此的力量來解決問題呢?
可口可樂擁有全球知名的配送銷售系統,他們在年會上承諾將提供相關專業技術來協助全球愛滋、肺結核和瘧疾防治基金(The Global Fund to Fight AIDS, Tuberculosis and Malaria)的藥品配給流程。他們已經擬定為期十個月的前導計畫,直接協助坦尚尼亞(Tanzania)的藥品儲備部門。
聰明人基金(Acumend Fund)和陶氏化學公司(Dow Chemical Company)結盟以加速農業、飲水、衛生及能源相關產品服務的發展和推廣。該公司將協助聰明人基金旗下的社會企業家擴大商業規模,而後者也將提供漠南非洲(Sub-Sahara Africa)的市場洞見予該公司的研究發展部門。

三、短期操作(Short-termism)不利於商業管理

企業執行長的薪酬與季度表現息息相關,這造成管理階層重視短期表現。經濟學人雜誌也指出,執行長的平均任期、公開上市公司的平均壽命和股票持有的平均時間在過去的一世紀之間持續縮短。我們該如何改變公司治理結構來鼓勵著重長期發展的思維呢?
對此結構性議題,康乃爾大學的法律教授Lynn Stout建議應該針對持有五年以內的股票轉換課稅。部分企業領導人則以「拒絕公開上市」作為回應,例如許多公司便由勞工持有50%以上的股份,成為勞動合作社(Worker cooperatives),強調勞工自主。如此結構便創造了可傳承的價值和誘因,保護勞工自身賴以維生的企業群體。

四、社會影響力難以衡量

一般企業獲利與否很容易評斷,但社會影響力則缺乏國際標準,不夠客觀。此外,污染等負面影響雖然帶來社會成本,卻沒有呈現在財務報表上。我們該如何衡量社會影響力,甚至使它能與財務表現指標相互比較呢?
Puma建立獨步全球的環境利損報表(environmental profit and loss statement;EP&L),量化生產和供應流程中的溫室氣體排放和用水量等環境影響,並換算為貨幣金額,讓企業據以提出補救策略。他們也推動立法,要求所有企業揭露環境影響性。
B Lab(編按:訂定並推廣B型公司標準的組織,B型公司是運用商業力量解決社會和環境問題的新型態公司,該認證系統及聯盟發源自美國,目前亦積極於世界各地遊說政府以法律保障通過認證的企業)支持全球社會影響力投資評等系統(Global Impact Investing Rating System;GIIRS)評估並測量企業的社會和環境影響。這套系統的貢獻在於讓不同類型的組織能以同一標準衡量,譬如藉此比較微型信貸和廢棄物處理公司的影響力。全球15個國家中的610家B型公司(B Corporation)則採用涵蓋治理、勞工、社群和環境等四大層面的評估系統來檢視影響力。
Good GuideBetter World雖然未在年會中進行報告,但它們也協助消費者在購物之前更了解產品的來龍去脈。(編按:Good Guide是由化學家、毒理學家、營養學家、社會學家和環境影響評估學家對市面上的各項產品評分;Better World的購買指標則著重人權、環境、動物保護、社區參與和社會正義。)

五、定義不清的各種術語令人迷惑

「social entrepreneur」到底是什麼意思?「impact investment」到底是投資還是捐款?這些問題的歧異答案嚇跑了這個領域中的許多潛在支持者,於是他們仍然將慈善和投資或商業活動分開進行。我們如何創造標準化的語言以利於和這些利害相關人進行有效溝通呢?
影響力報告與投資標準(Impact Reporting & Investment Standards;IRIS)提供了一套全球通用的語言和分類系統,來描述一個組織的社會、環境和財務表現。Richard Branson的新書和Screw Business as Usual(編按:該網站邀請各界評審將近來成立的新型態公司加以分類)則將好生意分為四種類型:價值驅動、目的驅動、社會企業和好投資人(Good Investors)。
編按:這些都是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新領域中的熱門話題,尤其是「定義不清的各種術語」讓社企流編輯心有戚戚焉。「social entrepreneur」到底是什麼意思?若在英語世界中都已經造成騷動,那麼翻譯成中文之後,又該如何是好呢?目前我們傾向於「社會創業家」這個表達方式,但有時因文意也會譯作「社會企業領域的參與者」。若是讀者們有任何看法或建議,都歡迎留言討論或直接跟我們連絡囉!
延伸閱讀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