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IAEA Imagebank(CC BY-SA 2.0)Photo Credit: IAEA Imagebank(CC BY-SA 2.0)
311 喚起全球對核能安全的省思,也加速了再生能源的發展。在福島,這塊受創最深的地區,已鐵了心要全面廢核,22 年後,將以再生能源 100% 替代核能。這項艱鉅的任務,他們打算如何完成?
文:姚巧梅
進入福島市車站,會發現裡面的陳設和日本其他車站頗有不同。佔據車站空間最顯眼的區塊,不是擺放周邊商品或燈籠等傳統裝飾,而是福島市未來要如何成為再生能源模範區的模型與計畫說明。
福島災後,廢核與否掀起了全球論戰,但吃盡苦頭的福島無視外界擾攘,鐵了心不再回頭。福島再生能源研究所所長中岩勝公開表示,到 2040 年,福島的再生能源要百分百覆蓋全縣所需。

挑戰轉型,農業縣變身科技城

為挽回因核災帶來的重創,日本政府在福島的花費已達 25 兆日圓。最為人知的是國家級計畫「技術創新海岸構想」(Innovation Coast)。在這個架構下,福島將從農業大縣轉型為高科技城,其中推動再生能源快速發展,將是重建主軸。
隨著日本政府在 2011 年通過「再生能源收購法案」,賦予再生能源一定的市場保護,當地也在 2014 年設立了「福島可再生能源發展研究所」,結合產官學資源,使福島成為推動再生能源的先鋒基地。
而後,首座浮體式海上風力發電設備「福島未來」、福島機場內設置的太陽能發電光伏電站也都在 2014 年陸續啟用;南相馬市則設置了 1.2 公頃的「藻類生質能養殖場」,專門收集微藻生物質進行生質能發電。

全民發電,奪回能源主導權

除了這些來自中央與地方政府的積極舉措,再生能源在福島最轟轟烈烈的傳奇,其實出自於地方居民們的手筆。
位於福島縣會津的大和川酒造(即日文中的酒莊),第九代社長佐藤彌右衛門與其他 10 位志同道合的夥伴,為了促進災後地方上的自主復興,合資成立會津電力公司,目前已在會津地區設置了 57 座太陽能發電廠,總發電量可以提供 1370 戶一年的家庭用電。
富岡町的居民則在日本環境能源政策研究所(ISEP)和金融機構的融資協助下,成立富岡復興太陽能公司,2016 年 11 月啟動太陽能發電廠建設工程,這項耗資 92 億日圓的計畫,預計 2018 年竣工營運。
還有,福島縣相馬郡的飯館村,30 位村民募資成立飯館電力株式會社,為當地鋪設太陽能發電板;位於福島北方的土湯溫泉旅館業者,則利用現成的自然資源,發展了東鴉川水力發電所,推動地熱發電及水力發電。
一個又一個由民眾自發組成的地區電力公司,前仆後繼獻身這場能源革命。這些地方參與者,原本的職業從農夫、商人到製酒師傅、旅館老闆,全都是能源科技的門外漢,卻義無反顧地投身其中,以聚沙成塔的力量,撼動了既有的能源結構,一點一滴地,從政府及大企業手中奪回能源主導權。
(311 核災後,日本人民群起上街反核。來源:jordi olaria jané(CC BY-NC-SA 2.0))
(311 核災後,日本人民群起上街反核。來源:jordi olaria jané(CC BY-NC-SA 2.0)

突破環境困局,技術才是王道

「大家都認為,再生能源的獲取不易,成本高,而且穩定性不足,經常談虎色變,」福島可再生能源研究所副所長安川香澄博士接受《CSR@天下》記者採訪指出,「但是,廢棄核能發電已是時勢所趨。」
以目前最為普遍的太陽能發電來說,發電強度極容易受外力左右。即使在一點雲都沒有的大晴天,也會因上午、傍晚或夜間的太陽光源量不同,使供電強度發生變化。大自然對穩定性的挑戰,導致目前日本使用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僅達 5%。
同時,日本國內的相關技術也還不夠先進,連研究所使用的太陽能板,也都還是韓國公司收購德國技術後製成的。想突破困局,研發尖端技術才是王道。
太陽能板有很多種類,大致分多結晶和單結晶太陽能板。多結晶太陽能板的製作和安裝成本雖然比較便宜,但是發電的效能不佳;單結晶的發電效能佳,但成本比昂貴,而且需要高度的技術。
目前研究所的火力集中在開發發電效率高的單結晶太陽能板。一般太陽能板的電力只能吸收 20% 的太陽能能量,但研究所開發的太陽能板,則能吸收原本的 1.5~2 倍。
事實上,日本的太陽能技術已開始輸出中國和台灣等國家。在再生能源的路上,他們正急起直追。

把握機會,在血淚中重生

可再生能源研究所有一個名叫「發現區」的展覽館,位於「能源管理棟」裡。展覽館裡展示了全球和日本再生能源發展的說明和器具。從展覽室的介紹可以看出研究所目前有6個重點研究:太陽能發電研究、地熱發電研究、省能源研究(節能、地中熱)、風力發電研究和氫發電研究。
「自然環境和土產已經不是觀光福島的唯一選項。我們也歡迎民眾來參觀再生能源研究所,吸收些關於太陽能發電之類的知識。」福島再生能源研究員渡邊純一充滿自豪地對《CSR@天下》記者說。
禍兮,福之所倚。核災為福島帶來的不僅是傷痕,更是以血淚澆鑄的機會。隨著再生能源的快速推展,科技轉型的逐步落實,福島,就像經烈焰洗禮的火鳥,正展翅迎向未來。
全文轉載自天下雜誌CSR@天下,原文標題:【福島系列三】鐵血廢核 福島要靠再生能源翻身
工業化時代後,大量的碳排放和垃圾,讓人類所處的環境和生態岌岌可危。透過「永續能源」、「循環經濟」、「減塑消費」,我們尋找與地球永續共存的創新模式。
環保綠能議題的最佳解方,都在【明日亞洲 - 2018 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點此了解更多高峰會資訊

文章標籤

  • CSR@天下

    CSR@天下

    1997年,《天下》率先提倡企業社會責任CSR的觀念。二十年來,CSR逐漸受到重視,成為企業成長的第二曲線。呼應趨勢,《天下》在2017年成立「CSR@天下」網站,除了持續介紹最前瞻的趨勢觀點,也搭建起CSR交流平台,期望提升台灣企業價值,打造更美好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