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台澄之/譯:張婷婷
開設 Mono: Factory
參加東京設計師週 2010 之後的第二年,我以「創意由物品中誕生」的概念,在 Nakadai 前橋工廠中,設立了 Mono: Factory。現在在品川的總公司也設了展示廳。
用一句話來說,這裡就是找出來自廢棄物的素材可能性,將它作為材料創造出使用方法的據點。
以往,廢棄物都是不要的東西,是社會的麻煩,只有丟棄這一條路。把這樣的廢棄物做成有新價值的素材使它重生,就是「再行銷」。
Mono: Factory也是象徵著我們這個事業的品牌名稱。當初這個Mono: Factory,有 3 個關鍵字同時表現出我的想法。
第一個就是:學習。
可以到以回收率 99% 而自豪的本公司廢棄物處理工廠參觀,近距離地觀察金屬或塑膠等各種廢棄物的分類、解體作業。此外,在工坊中也能夠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將廢棄的電腦解體,把同一台電腦的網路傳輸線熔解後做成杯墊,同時可以從體驗中學習到廢棄物是什麼,有什麼樣的利用方法。
第二個,就是發現。
將誕生自廢棄物的素材也就是材料陳列出來,展演出一個稱為材料圖書館的空間。那裡展示了鐵板、鑰匙、天線,從麻布袋到學校的桌子、紅綠燈等各式各樣的材料。許多素材就這樣直接整齊的排列著,當你盯著平常不太會意識到的物品看的時候,就會有新的發現。
第三個,是使用。
在 Mono: Factory,我們是針對創造廢棄物的新用法,及設計物品的丟棄法,並加以企畫、實施的再行銷事業。
在 Nakadai 生產的素材身上,創造出新的使用方法,然後可以挑戰用各種方式來實現其可能。為了創造出過去沒有想像過的使用方式,並意識著這個創意使用法再設計出丟棄的方法重新行銷,所以「使用」是不可欠缺的要素。
這其中的代表就是產業廢棄物高峰會。這是由 Nakadai 主辦的,日本唯一的一個創造物品「使用方法」的展覽會活動。這裡展示的,是在各種不同領域中的創作者利用廢棄物中誕生的材料,以「不以廢棄物為藉口的設計」的概念為基礎,製作出的產品或藝術作品。
我們看重的是變化率。這不是一個作品的完成度或實用性的競爭性比賽。這些一度被丟棄的素材,可以藉由什麼樣的創意來重生?就如字面上的意義,我們展示了許多從物品中產生想法的作品。1 年舉辦 1 次,在 2016 年這個時間點已經是第六次了。
將物品擬人化後再思考
我每次看到由汽車製造商那裡運來的廢鐵時,總是會想起當它們以鐵板的模樣被運到汽車工廠時,也曾經夢想著成為車身奔馳在高速公路上,但是當它被喀嚓一聲切開時,成為車身的卻只有隔壁那個傢伙,自己卻成了廢鐵。我的鐵板人生到底算什麼?我總會不由得以廢鐵的心情這樣想。
將廢鐵再度熔化,成為資源重新利用不是也可以嗎?當然在廢棄物產業的世界這是常識,也沒有錯。但是以我的心情來看,總希望至少讓它化身為與車身同等級的東西,就算只有一瞬間也好,讓它們也能成為聚光燈的焦點。
洗髮精的瓶蓋也是,那麼多瓶蓋整批被運來的時候我一直看著,就會想,它們本來應該也想跟洗髮精容器一起到各個家中的浴室裡吧,結果卻在這裡被粉碎做成便宜的塑膠桶。它們一定覺得很悔恨吧,想像著它們的心情,我心裡忍不住感到難過。
雖然它們最終可能是變成塑膠桶,但是在它們成為塑膠桶之前,我也希望讓它們綻放一次,這就成為了「瓶蓋遊戲池」的創意發想。
確實物品就是物品,但是如果物品也有心,我們在它們身上投入感情,就能看見過去不曾發現的風景。
說不定它們是這樣想的。或許它們也會控訴「我們也可以這樣用啊」。就像這樣,站在物品的立場上眺望世界。這麼做就是意外發現活用方法或使用途徑的祕訣。
是否曾經想過,物品送到你手上為止的過程?
所有的結果都有過程。這種事誰不知道呢?但是我們往往總會在不知不覺間,生活中變成只看結果。
現在網路很普及,只要滑鼠點一點就可以買東西,是很方便的時代。當你點下滑鼠,資訊會傳送到店家,傳送到倉庫,在倉庫他們取出你要的貨,在上面貼上地址,包裝起來,裝上卡車,然後送到你家玄關給你收取,經過這些過程才會放在你的桌上。
許多人認知的結果是「按一下訂單,東西就會送來」這個事實。
我們的公司每天都運來大量的廢棄物。這當中也有未曾使用的東西,為什麼丟掉?太可惜了!我有不少時候都會瞬間閃過這種想法。但是重要的是,那些東西為什麼被丟棄了?
意識到這一點就會有各種發現,這是當然的,但我相信其中也隱藏了很大的商機。我認為身邊所有的「物品」或「服務」還有思考,也都是一樣的。
教育也是,我們現在也開始朝向不是追求結果而是重視思考的方向。正因為社會的架構變得便利了,所以不單是結果,我希望也要有去看、去了解過程的意識。
「為物品延長壽命」的價值觀轉換
減少廢棄物的觀念,我非常贊成。做好生產管理、減少浪費,可以說是所有企業應該努力面對的課題。然而,為了保護有限的資源與地球的環境,這樣做還是不夠。此外,我們為了創造出易於居住的社會,也不應該否定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這一面。
我的主張是價值觀的轉換。廢棄物絕對不是垃圾。得到它的人若能帶著興趣,運用想像力、發揮創造力的話,就可以變成產品或是藝術品。這是一個暗藏著可能性的寶山。
如果有很多人發現這一點的話,會發生什麼事呢?
首先,一個物品存在於世上的時間會確實變長。例如,假設買了新椅子的人,就會把舊的丟棄。如果在過去,在這個時點成為廢棄物的椅子,就失去了物品的價值。
然而,若能套用在本公司的再行銷這個資源回收的概念上,一開始就會先找出再利用的可能性。就算舊了,只要還擁有椅子的功能,或許就會有人想要。因此,Nakadai 設立了中古品買賣市場。
如果物品已經是不能再利用的狀態,接下來,就改由 Mono: Factory 出場了。把椅子的框架組合起來製作成藝術品、用氣墊材料換掉座墊就會變成另一張椅子復活,用椅子的腳套做成飾品等等,可以想出很多使用方法。
接著是材料的回收。收集解體後的鐵框,作為資源再利用。還有就是熱回收。不能夠再變成資源的椅背上的氨基甲酸乙酯等等收集起來,當作熱源利用。最後就是焚化、掩埋。不能作為材料再回收也不能熱回收的氯乙烯椅套,就焚化以減少體積,把焚化後的灰燼掩埋起來。
像這樣,如果能成為一個當物品製造之前就從各個角度去思考使用價值,徹底使用物品的社會,物品的壽命自然會延長。這就確實會減少廢棄物。
還有,因為上述思考,丟棄物品的方法就會不一樣,使用方式甚至是設計方式都會改變。也許不是像過去那樣,只有消耗財的功能或是只考慮使用方便,把丟棄後的事情也放入設計的視野中,可能都會變成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東京奧運是可以改變物品流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我們著手的再行銷事業最大的弱點就是,不知道廢棄物什麼時候會出現,也不知道會有多少。當然,這也是全體廢棄物產業的弱點。
例如,如果是 Toyota,他們可以在客戶訂單進來後,立刻訂購所有必須的零件。然而 Nakadai 的情形是,明天工坊要用 3 千個寶特瓶蓋,但是也不可能去客戶那裡說:「抱歉,請你在明天之前丟出 3 千個不要的瓶蓋。」
反過來說,如果我們可以知道什麼時候有多少廢棄物,就可以事先計畫好什麼素材要怎麼利用,浪費就可以比現在更少,使資源更有效利用。我想在 2020 年舉辦的東京奧運、殘障奧運中,來做這個實驗。
奧運、殘障奧運,都是開始的時間與舉辦期間既定的活動,因此,在這個活動上使用的道具或備用品,什麼時候會被丟棄,並不難知道。並且,如果能掌握這些物品使用的材質資訊,就幾乎可以在事前擬定好,幾近完美的回收計畫。
於是,我遊說承包執行的公司,希望他們能分享奧運、殘障奧運中使用的物品材質資訊,一起來擬定使用後的回收與運用計畫,目前我們正在擬定計畫。已經知道有部分的東西在奧運結束後會在何時丟棄、會有哪些東西、回收後可以如何運用,我們已經開始朝擬定具體的計畫進行。
例如,用具或備用品,都以可以再利用與回收資源為前提,在製作的階段就先統一素材的話,丟棄的時候也可以省下分類的麻煩,可以更方便的再利用。
更進一步地,如果我們整理出在奧運、殘障奧運結束後,使用過的道具或備用品要如何再利用,並對外發表可以有近乎百分百的回收率時,相信全世界都會很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