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Alex Gaynor/Tidal VisionPhoto Credit: Alex Gaynor/Tidal Vision
「美國一年有高達9億公斤的海鮮廢料被漁夫丟棄,價值高達10億美元。」從皮夾到抗菌布料,創新發明家開始把海鮮廢料化身賺錢商品。
編譯:葉靜
Craig Kasberg是一名阿拉斯加漁船的船長,他在求學時代時便在漁船上打工,熱愛徜徉大海,對於將大量海鮮廢棄物丟棄海洋這回事,感到無法接受。
「從副產品的角度來看,現在海鮮產業的發展,可以說是落伍的」,Craig Kasberg進一步解釋,儘管有些企業開始將海鮮的廢料用於製作寵物飼料、肥料或是飼料用魚粉,但仍然有需多海鮮廢料被丟棄。 非營利組織Oceana統計,美國一年有高達9億公斤的海鮮廢料被漁夫丟棄,價值高達10億美元。 
由於在某些情況下,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允許海鮮廢料被投回海洋中,海鮮處理業者常將魚的內臟、魚頭尾、魚鰭、蟹殼等丟回大海。一旦被投回海內,這些廢料分解過程便會耗掉原先附近生物的氧氣,覆蓋住其他有機物,並可能帶來疾病和該生態系統的非原生種。
(鮭魚皮製成的皮夾。圖片來源:Alex Gaynor/Tidal Vision)
2014年的秋天,Craig Kasberg決定開始採取行動。他招募了一群科學家和工程師,使用植物鞣革的方式來處理鮭魚皮。一年多後,他創立的品牌Tidal Vision已推出一系列運用鮭魚皮製成的皮夾。
同時,公司也致力於發展運用友善環境的方式,從蟹殼中萃取出一種稱為蟹殼質的化合物,製成運用在製藥和農業上的甲殼素,他們也準備好將甲殼素運用製成抗菌的紗線和布料上。此外,在萃取的過程中,也能產生另一項副產品—含有8%氮的有機肥料,Tidal Vision也積極準備上市此項產品。(延伸閱讀:永續設計原料大揭密!六種令你意想不到的奇妙材質
除了Craig Kasberg,現在還有許多海鮮產業副產品的創業家,突破過去只將回收海鮮廢料化作肥料和魚粉的用途,開始用嶄新的方式製造新產品,例如創辦Fish 2.0的Monica Jain。
Fish2.0是提供海鮮產業創業者機會的創投比賽,最終獲勝者除了可能獲得投資者青睞外,更可獲得獎金。曾獲獎的案例,像是協助水產業者將魚廢料轉變為水藻,Monica Jain認為「海鮮產業獲利非常緊縮,因此任何減少廢料的方式,都有助於提高獲利性。」
來自於加拿大的公司SabrTech,則花費兩年發展出一套系統「RiverBox」,在貨櫃屋中搭建起高達十層的架子,上頭滿是生長中的海藻。
創辦人Mather Carscallen說明,農民直接把漁場中的水灌進貨櫃中,這些生長中的海藻,主要是作為生物過濾器的角色,吸收了生長所需的氮和磷等元素的同時,淨化了水質;過濾後水再回到漁場中,而這些海藻將可做為魚飼料或用作它途,打造出一個封閉的水產養殖系統。目前SabrTech正致力於在新加坡和其他東南亞地區,試驗RiverBox的運作。
來自美國加州的HealthyEarth也是Fish 2.0的參賽者,是一間針對廢棄物處理的公司,致力將科羅拉多州科爾特斯的傳統鯡魚漁業轉型。執行長Christopher Cogan表示,鯡魚以其魚卵為主要價值,而其它的部位則被丟棄。去年這間公司發起了FIP(漁業流程改善,註一),為當地漁業設立永續的政策和措施。
為了讓漁夫有動機販售魚卵以外的部位,HealthyEarth耗費千萬美元打造了處理廠,相較原先的處理廠只具備挑揀出魚卵的技術,這個新廠還能萃取出omega3魚油,並將魚的殘骸轉為魚飼料等。
HealthyEarth計畫提供當地漁夫入股處理廠的機會,只要20到30名漁夫加入,這項生意便可以說是步上軌道了。Cogan表示,我們希望提供當地遵守FIP規則的漁夫,能夠入股,HealthyEarth也將會支付費用購買魚卵和魚肉。
註一:Fishery Improvement Project,為生產者、製造商、消費者三者間的同盟規定,透過漁業管理政策來減少非法漁獵、誤捕或是生態影響等狀況。 
資料來源:
核稿編輯:繆葶、金靖恩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