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新聞/記者劉沁璇、陳泓儒、郭卜瑄(2016年3月7日)
課程啟發 改善輪椅幫助老人
會有這樣的發想,主要是陳擁銘修了系上一堂課叫「園藝療癒於銀髮族之照護」。這堂課是由張簡琳玲教授所開授,希望學生能藉由課程,更加了解長者的想法,對他們能有不同的看法,並試著解決長者的問題。進一步再運用資工的長處,設計出適合年長者的照護機具。
這堂課的特色在於,學生不只是坐在教室裡上課,而是藉由老師帶領他們進入老人醫院,在與長者聊天互動中建立情感。在此時,陳擁銘發現老人腳會離開踏板這個問題,便將改善輪椅這個想法埋入心中。
或許大家會認為老人的腳離開踏板,不是什麼大問題,但陳擁銘發現老人腳上的受傷,往往來自這樣的疏忽。原因在於當我們推輪椅時,推的人視線常會有死角而使輪椅碰撞到其他物品,如果腳又剛好不在踏板上,就很容易受傷。老人受傷後的復原時間,往往比年輕人更久,傷口也較難癒合,又增加感染風險。因此,這是個常忽視卻相當重要的問題。
團隊分工合作 比賽一舉得金
有了這樣的想法,可惜苦無實踐的機會。直到陳擁銘大三時,有另一堂「智慧生活和創意」的課程,才出現了完成他的好時機。藉由這堂課,他與他的夥伴合作,有人負責軟體的撰寫,有人負責電路的配置,同心協力,最終成功設計出這套有警示功能的輪椅。
此套輪椅有很多巧思的設計。除了坐在輪椅上的人腳離開,會隨時發出警示音,提醒照顧者之外;同時也會觸動剎車系統,讓輪椅能夠緩慢停下,不會因急煞而發生危險。
然而好的發明,需要有更多人支持,才能走向量產。此時,他們剛好接到資訊,元智大學舉辦了第三屆全國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產品/服務創意設計競賽,老師就鼓勵他們將他們的輪椅警示系統,報名參賽。最終,不負老師期待,一舉奪金,也因這個比賽,他們作品開始被看見。即使現在距離能進入量產還有一大段的距離,但對他們已經有了好的開始。
課程結合實務 走出教室不輕鬆
張簡琳玲教授表示,開設這類走出教室的課程,其實並非想像中簡單。首先,要如何說服學生,願意在課堂以外,花額外自己的時間陪伴老人,就是個很大的問題。而這樣的課程,起初校方也未支持,因為傳統總是認為走出教室教學是不好的。
不過最終證明,這樣的課程還是有其必要性和優勢。除了上課內容能更彈性與實務結合之外,這類的課能更接近問題導向,培養學生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能讓一群讀理工的學生,有更多的人文素養。
學生學以致用 作品待上市
這樣的課程,參與的學生也一致認為是相當有用的。輪椅警示系統夥伴之一的鄭凱中說:「這樣的課程因為能真正深入他們所設計物品的消費者互動,便較能容易掌握他們的想法及發現他們的問題,不會讓他們在實驗室裡研發產品時,只是閉門造車。」陳紀良同學也說:「只有真正與老人互動,才能知道他們真正需要的功能是什麼。」
現在,他們持續研發改善這套系統,希望未來能在各大醫院中,都能看到他們的發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