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業中
「如果醫生宣布你只剩下3個月的壽命,你會想將可領取的保險金花在更積極的治療上,還是想用來把握最後的人生,和所愛的人一起環遊世界?」
看著在史丹福銀髮設計競賽亞洲區決賽會場內,為數不少舉手選擇環遊世界的與會者,發表專題演說的香港尊賢會創辦人張瑞霖語重心長地表示:「可惜我們的保險制度,或是說我們整個銀髮體系的設計,沒有真正貼近到我們的需求。」
不只活更久,還要活更好
以「銀髮服務的社會創新」(Social Innovation for Our Elderly Service )做為演講題目的張瑞霖,引述了Michael Kane的名言:
「有太多殘酷是打著保障安全的名義而被造就出來的。」(So much cruelty has been done in the name of safety.)長輩需要的是能夠自理生活的自主性,是活著的目的與意義。
問題是人類社會未曾有過因應高齡人口比例超過30%的經驗,如果要妥善迎接那一天的到來,對於銀髮族的關注就不該再只是壽命的延長,銀髮生活的品質也必須提升。就好比日本夢之湖安養村,甚至發行了村內的通用貨幣,讓長者維持一種不脫節的生活體驗,而非事事被動地接受照顧。
如何促進銀髮創新
除了探討目前銀髮體系的設計缺失,現場也針對「如何打造銀髮創新生態圈」這個主題,邀請競賽的評審互相激盪想法。張瑞霖點出影響生態圈的主要因素包括資金來源、監管系統、市場機制、與公共政策。活水社企投資開發公司的陳一強總經理進而表示:「銀髮產業是一個需要耐心的產業,因此應該提供誘因,這包括有形的賦稅優惠,以及透過自律及他律所建立的無形信任。」
有充足的創業能量,才能帶動生態圈的推展。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林依瑩執行長認為銀髮領域不缺創業機會,例如不少長輩因為弘道的不老活動限制1人只能參加1次而向隅,這一塊尚待滿足的需求便可以透過創業來填補。
不過法律也應當更加完備,才能讓創業者有所依據。全聯福利中心林子文協理對於法規如何影響友善銀髮環境的營造,也是心有戚戚焉:「全聯若想在賣場改建出無障礙空間,依法必須先取得該棟建物所有住戶的同意,門檻很高。」
產學合作同樣是生態圈創新不可或缺的一環。同時負責智齡聯盟的台灣大學土木系康仕仲教授相信,教育界為銀髮生態圈儲備人力資源的方向,應該是努力培養跨領域的T型人才。仁濟安老所陳維萍所長更期許學界應該將研究商品化,而不只是用來申請專利而已。
匯集各方聲音的史丹福銀髮設計競賽,正扮演了帶動銀髮創新生態圈的重要因子,激發參賽者創意的同時,也為整個銀髮未來注入更多可能性。
核稿編輯:金靖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