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洪欣慈(2015年9月20日)
「大量的人才投入,才有可能改變教育生態。」為台灣而教(TFT)創辦人劉安婷認為,要解決偏鄉問題,就算有再多藥方,沒有「人」都無法發揮效用,但如何把對的人引導進需要的教學現場,是現今偏鄉教育遇到的「大哉問」;偏鄉需要更彈性的教師聘用政策、完善支持系統,才能讓人才長留偏鄉。
劉安婷前年師法創辦廿五年的「Teach for America(為美國而教)」為師,成立「Teach for Taiwan(為台灣而教)」,招募有能力、有使命感的青年到偏鄉提供至少兩年的全職教學。
劉安婷回憶,當她第一次到台南左鎮看到偏鄉孩子的住家時,「我的心臟被狠狠揍了一拳」,因為映入眼簾的是一間連廁所都沒有屋頂的破爛房屋,房內根本連張可以讀桌的桌子都沒有。當地校長雖感嘆,但告訴她「貧窮不丟臉,真正丟臉的是豐饒的台灣,卻無法給孩子基本的教育品質。」
劉安婷認為,偏鄉教育改變關鍵點是「人」,TFT做的工作很大部分是「基礎工程建置」,提供有熱情的老師技術培訓,包括深化核心價值、提升教學能力,並提供支持系統,讓老師不會覺得孤立無援或頓失方向。
劉安婷指出,很多老師都有熱情,無法延續的關鍵在於「沒有感覺被支持」,建立支持系統對新手偏鄉教師相當重要,TFT有督導協助每位老師,騎車一小時範圍一定可以找到同伴,不只有人可討論更重要是相互支持打氣。
全文轉載自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