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UNclimatechange (CC BY 2.0)Photo Credit: UNclimatechange (CC BY 2.0)
還記得 2020 年延燒逾百萬公頃土地的澳洲森林大火,又或是使 40 萬人流離失所的印尼雅加達水災嗎?這些嚴重的災情,都與每況愈下的氣候變遷問題息息相關。在即將到來的世界地球日,社企流回應「SDG 13 氣候行動」,邀請大家一同了解如何讓環境更具面對氣候的適應力與復原力,並從個人可採取的行動做起,展開永續生活。
根據全球環境策略研究機構發表的報告指出,人們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改善全球碳排放的重要關鍵。為此,他們提供大眾 3 面向的減碳建議,希望每個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改善氣候變遷問題。

社企流/編譯:梁元齡
從全球糧食危機,到悲劇性的大火與洪災,再到極端高溫所引發的大規模死亡事件……要避免氣候變遷最糟的結果、以扭轉人類命運,我們的時間恐怕所剩無多。
但好消息是,人類已握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技術,而下一步,便是制定出正確的政策,並付諸實現。去年底出版的著作《設計氣候解方:低碳能源政策指南》(Designing Climate Solutions: A Policy Guide for Low-Carbon Energy),正是在向讀者解釋,該如何達成願景。
這本書的作者 Hal Harvey,是政策諮詢公司「能源創新」(Energy Innovation)的執行長,該公司專門協助公部門,制訂與能源、環境相關的政策。Harvey 發現,許多執政者亟需一本指引手冊,告訴他們如何制定出精準到位、設計完善的氣候政策,因此,他便寫了這本書。
「在我們所面對的各種問題中,氣候變遷佔了極大部分。然而,我們似乎走得踉踉蹌蹌,讓有關氣候變遷的可用資料,一直沒能被系統性地蒐羅、進一步積累成具有清晰藍圖的策略。」
(政策諮詢公司「能源創新」執行長 Hal Harvey 的著作《設計氣候解方:低碳能源政策指南》。來源:Hal Harvey)
(政策諮詢公司「能源創新」執行長 Hal Harvey 的著作《設計氣候解方:低碳能源政策指南》。來源:Hal Harvey
以下,是本書提及的幾項重要關鍵:

關鍵一:鎖定前幾大碳排放國

少數幾國的碳排放,就佔了全球的 75%,這些國家包括:中國、美國、印度和印尼。也由於這些國家的影響力甚鉅,他們都是新氣候政策實施後的關鍵地區。
全球前 20 大排放國皆已加入《巴黎協定》、誓言對抗氣候變遷。然而,排放量前幾名的這些國家,仍然需要更嚴格的政策法規,才能確保他們達成協定中的承諾。此外,美國總統川普自上任後,便宣布將退出《巴黎協定》,更益發彰顯了州法規與地方政策的重要性。

關鍵二:鎖定 6 大關鍵領域

根據該書,要減少碳排,各國政策都應先從 6 大關鍵領域下手:產業發展、國土利用、用電結構、交通、建築和碳訂價系統。Harvey 表示:「我們談的重點是分流——重要的事先做、而且要用盡全力去做。」
建築法規及其他政策可以讓建築運作更有效率。再生能源的價格大幅下滑,該產業因而飛快成長。然而,像是「可再生能源比例標準」(Renewable Portfolio Standard)這樣的政策,為公部門採用的再生能源比例設下標竿,就有望加速能源轉型。
除此之外,正確的政策也有助於降低產業面的碳排放量。舉例來說,在工業化農業的領域中,政府可以設計出誘因,促使農民使用厭氧消化槽(anaerobic digester),將牛隻的糞肥轉換為電力,而不是任由其釋放出甲烷等溫室氣體,對全球氣候帶來殺傷力。
交通方面,政策可用於支持設置電動車充電站,以及強制車輛製造商,設計出更多具能源效率的車子,同時也應設法讓鄰里對路人、單車騎士更友善。
(低碳交通需要完整的政策來實現。來源:Tomek Baginski on Unsplash)
(低碳交通需要完整的政策來實現。來源:Tomek Baginski on Unsplash
在某些國家,國土使用狀況改變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例如:在巴西,亞馬遜森林的濫伐現象日益猖獗,透過政策,或能保護森林不受破壞。
而「碳排有價」制度,也就是碳訂價,將有助於減少各行各業的碳排放。政府對研發單位的支持,也有望促進技術升級、降低碳價。

關鍵三:精確地制定良善政策

有些經濟學家建議,要求企業為碳排放付出代價的「碳稅」,抑或是「碳交易市場」,將是對抗氣候變遷的萬靈丹。然而,僅僅實施「對碳排課稅」的制度並不周全,在對於價格變動反應較慢的市場中,碳稅並無益於降低碳排放量。
著作中,Harvey 詳列出一套「最佳政策組合」,這個組合背後的設計精神,是讓各項政策彼此搭配、相互強化以達綜效。舉例來說,若想改進冷氣機等產品,就需要制定一套標準,確保這些設備達到一定程度的效率。
精確地設計政策至關重要。Harvey 解釋,一項好政策,會用上數種不同的原則。舉例來說,「內部漸進改善」原則的設計,就是為了確保某一項生產或政策能呈現穩定且持續的成長趨勢。Harvey 說,如果沒有採納這項精神,許多政策終將徒勞無功。
例如,美國 1970 年代引進、採用的「汽車油耗標準」,在 1985 年時為每加侖 27.5 英里。此後,這項標準一直維持不變,到了 2011 年才再次上修。
「這造成了一個結果,就是我們向那些仇視美國的國家,拱手送上超過一兆美元的資金。」Harvey 說:「如果當時在任的福特總統,採用『內建持續改善原則』這個核心原則,那麼,我們就會以每年 4% 的幅度,定期調升油耗標準,而不是設下一個結束日期,一次上漲。我們本可省下所有的資金、擋下所有的二氧化碳排放 ,以及這個攸關國安的問題。」
Harvey 說,即便不考量對環境友善的層面,潔淨能源的價格也堪稱前景可期。書中也針對幾項關鍵政策,提出了成本效益分析。其中,有許多政策最終都會省下不少錢,汽車油耗標準的政策即是一例,從加油端就為消費者的荷包著想。一座致力於提倡步行、單車代步和大眾運輸的城市,也將有效降低車流量、汙染排放和市民的健康成本。
簡言之,Harvey 透過本書傳達了一項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對付氣候變遷的挑戰並非技術性問題,也非經濟問題,而是一個「攸關選出正確政策、確保有效設計,並付諸執行的問題」。
核稿編輯:李沂霖
每個在地行動,都能為永續發展盡一份力。社企流最新專題《社區永續家》,帶你看台灣各地的社造者,如何接軌國際、實踐永續目標!>>看專題

文章標籤

  • SDG 13 氣候行動/加入地球特攻隊!展開永續生活,天天都過世界地球日

    SDG 13 氣候行動/加入地球特攻隊!展開永續生活,天天都過世界地球日

    還記得 2020 年延燒逾百萬公頃土地的澳洲森林大火,又或是使 40 萬人流離失所的印尼雅加達水災嗎?這些嚴重的災情,都與每況愈下的氣候變遷問題息息相關。在即將到來的世界地球日,社企流回應「SDG 13 氣候行動」,邀請大家一同了解如何讓環境更具面對氣候的適應力與復原力,並從個人可採取的行動做起,展開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