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咖啡廳一般的日本庇護工場「夢生民」:由身障者擔任服務生,端咖啡到做蛋糕樣樣精通
文:李宜芸/口譯:五十嵐祐紀子
快靠近日本知名的能登半島,在石川縣羽咋市某個主要幹道旁,有個社區居場所的實踐。由一般社團法人つながり(意指串聯、連結)經營的課後日間照顧與身心障礙庇護中心「夢生民」,與其說是庇護中心,倒不如說是一家貨真價實的咖啡廳吧!
一進門就看到一個大蛋糕櫃,後方是一位身心障礙者坐著輪椅,身著廚師服帽協助櫃檯結帳。
往裡走有各個用餐的空間,長廊底還有另一片天地,平常是課後輔導的空間,同時也是一個讓孩子瘋狂的遊戲場。某側的牆上是小型攀岩場,天花板間架起了一個網架,四處都隱藏著祕密通道可以爬上爬下、通往各處,當然也少不了各種樂高與絨毛玩具。
我們還在欣賞整個空間的設計,一回神,余尚儒醫師的孩子瓦拉、瓦力就掛在網子上跟我們打招呼了。
夢生民不像台灣常見的庇護工場,身心障礙朋友在廚房裡做麵包或排排坐做著手工藝,較少與外界互動;這裡窗明几淨,裝潢以木頭原色為主,椅子上多色的抱枕讓人不禁想埋進去。在餐廳忙進忙出的工作人員,端著咖啡、餐點、擦桌子,看到我們還給予靦腆的微笑。
餐點只能說是人間美味,吃到淚流滿面,尤其糙米飯煮得鬆軟、粒粒分明,一群人討論著等等要來認識廚師,詢問他煮飯的祕訣。咖啡與茶品也相當優秀,順口好喝,尤其是甜點起司蛋糕,當天買了塊蛋糕帶回民宿,隔天晚餐時瞬間被瓜分完畢。
這麼好吃的餐點,還有協助送餐的夥伴,多數都是身心障礙者。夢生民的負責人吉田女士與菊澤女士說,她們一開始打定主意開咖啡館時,就想要讓社區居民真心覺得咖啡好好喝,不是因為是身心障礙者做的而說好喝,而是會做好喝咖啡的人是身心障礙者。
吉田女士與菊澤女士本來在社會福利相關組織上班,但機構的環境太過保守,她們的表現太過突出,因此兩人辭職離開,結果機構中有 13 位身心障礙的孩子跟隨他們。
(夢生民樓中樓的空間設計成孩子可爬上爬下的遊戲場,才一轉眼,孩子就掛在上面跟你打招呼。攝影:李宜芸)
(夢生民樓中樓的空間設計成孩子可爬上爬下的遊戲場,才一轉眼,孩子就掛在上面跟你打招呼。攝影:李宜芸

打造身心障礙者也能自在工作、生活的環境

她們在 2009 年創辦一般社團法人 つながり,同年第一間身心障礙庇護中心「樂生」(意指快樂生活)落成,6 年前在這裡開設「夢生民」。
夢生民的日語聽起來是大人小朋友都喜歡的「姆明」(台灣稱作嚕嚕米),取這個名字是因為「大家聽到姆明就會很喜歡」,負責跟我們介紹的吉田女士笑著說。夢生民的核心理念是「希望成員們可以從事與人互動的工作」。
除了這兩個地點外,另有 3 個團體家屋,分別叫做「微笑」、「幸福」,最後一間因為 3 位男性住民很喜歡日本偶像團體 AKB48,所以取名為「AKB」,社區居民都很喜歡他們。吉田小姐指著照片說:「這位住在附近的阿嬤是我們的聲援團。」社區居民時常一起交流、唱歌。
平時的夢生民,前面開著咖啡廳,工作人員一共有 25 位,在這邊很難分辨誰是夥伴、誰需要支援。比如說,剛進來夢生民,夥伴想找洗手間,詢問一旁穿著工作服的年輕孩子,對方靦腆不語,卻往後開了一扇門,指引洗手間的方向。另一位協助上餐的女孩手腳俐落,一轉眼桌面就收拾乾淨。夢生民的工作人員充滿活力,並讓人在工作中活出自我。
這裡沒有指導者時時在旁的監督與叮嚀,每個人都是彼此互補的夥伴。大家一起思考如何讓身心障礙的夥伴能順暢的服務。像是飲料,夢生民不會一杯杯地上桌,而是裝在茶壺裡,搭配杯子一同上桌,這樣身心障礙夥伴即使手或腳步不穩,也不容易在服務時溢出,還可以讓客人喝完續杯,客人也開心。
(這裡的茶水不先幫客人裝好,而是裝在茶壺裡,讓身心障礙的服務人員可減少茶水溢出的情況。攝影:李宜芸)
(這裡的茶水不先幫客人裝好,而是裝在茶壺裡,讓身心障礙的服務人員可減少茶水溢出的情況。攝影:李宜芸

溝通至上,沒有參考書的課輔班

夢生民除了是庇護中心外,每天到了 4 點,我們目前所在的空間就化身為課輔班。巴士從學校載來下課後的學生,也有一些是家長帶來的孩子,多數來自附近的社區。這裡不只有普通班學生,也有身心障礙的學生或發展遲緩的學生,最晚可以陪伴孩子到 7 點,年齡從小一到高中都有。
雖然是課後輔導,但這裡沒有規矩、沒有要求孩子一定要做什麼,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在這個空間與眾人互動,在互動中學習成長。
吉田女士說,雖然外頭有許多該怎麼教導、訓練自閉症孩子的「參考書」,「但我們不做這些,我們不做任何的訓練,而是強調溝通。」
她進一步說:「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彼此學習,在互相學習過程中,我們還是會看到,做為一個人,有些不該做的事情。我們看到這樣的情形時,就跟孩子溝通,做為一個人應採取什麼樣的行為。」
除了平時的生活與溝通外,每年社團法人的大會,會邀請所有照顧者與被照顧者,一起在會議上用演戲的方式討論對孩子較為艱深的問題,例如爸爸、媽媽過世怎麼辦?「用『討論』的方式,對這群孩子來說還是很難也無法深入,但是用演的方式,孩子可以去體會與理解發生什麼事情。」菊澤女士說。
經營つながり,當然還是會遇到困境,不過她們有很好的「歐巴桑」夥伴——Support House 的山本女士與宮之森咖啡的加藤女士,任何問題都是一通電話,便開始討論、解決問題。
「雖然加藤女士在富山縣,我們在石川縣,但我們心理的距離很近。」吉田女士說。她們還一起開讀書會,成員來自附近縣市,討論如何經營社區的居場所。
吉田女士還說:「其實我們經常遇到問題,我們就問山本女士,照她的方法去做,真的可以解決問題。」語畢,4 位就吱吱喳喳起來,笑聲不斷。
(這是由身心障礙朋友精心製作,夢生民人氣最高的點心,只要一杯就能擁有夢生民所有口味的蛋糕。攝影:李宜芸)
(這是由身心障礙朋友精心製作,夢生民人氣最高的點心,只要一杯就能擁有夢生民所有口味的蛋糕。攝影:李宜芸
吉田女士前一份工作是照顧長輩,她坦言,一開始樂生與夢生民的作法在日本還算相當前衛,是體制內不曾有的服務,她們也曾猶豫與徬徨。然而,在與「歐巴桑」們互動後,知道方向沒錯,逐漸對自己做的事情產生信心。
加藤女士過去是教特殊教育的老師,對於夢生民不分你我、大家共同生活在這個空間的方式給予肯定:「孩子在這可以接觸各式各樣的人,就像大雜燴,孩子有很好的成長環境。」
訪談結束的同時,外頭漸漸傳來孩子奔跑嬉鬧的聲音,今天參與課輔的 17 個學生已經到了,各個活潑有元氣。
看到我們,有位女孩開心地拉著我們的手到她喜歡的位置坐著,這是一個類似天井的戶外空間,有幾張椅子錯落。
下午 4 點多,天還很亮,太陽暖烘烘的。雖然我們彼此語言不同,卻能感受到她因為我們的來訪而開心,就像是至今參訪的每個社區居場所,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位置,與人自在互動。
全文轉載自台灣在宅醫療學會,原文標題:庇護中心兼課輔班「夢生民」,讓身障者為你煮一杯好喝的咖啡
2018 年社企流 iLab 年度成果發表小論壇,我們定義為「給下一個社企夢想家的備忘錄」,期望這場真實、有笑有淚的備忘錄,可以帶給不同領域的創新者一些啟發。點此報名參與

文章標籤

  • 家,是最好的病房

    家,是最好的病房

    在宅醫療有別於門診與住院,在日本被稱作「第三醫療」,甚至被視為「未來醫學」,是連結照顧與醫療間的重要橋樑,也是未來超高齡社會的可能解方。台灣在宅醫療學會於2017年4月成立,期望建構出第一線居家工作者互相支援合作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