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陳葳倫Photo Credit: 陳葳倫
生命力新聞/張璦、陳葳倫
綠色和平組織指出,全世界每秒有超過 200 公斤塑料被傾倒入海洋,每年有超過 800 萬噸塑料留在海洋當中。全球政府積極推動減塑之際,有一對來自紐西蘭的兄弟,創立 Subs,用回收塑膠製作環保拖鞋,企圖翻轉海洋塑膠污染局面。

海洋塑膠污染 30 年後海中垃圾比魚多

20 世紀初,人工材料合成塑膠問世,開啟輕便的塑料時代,100 年過去了,塑膠除了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更隨著洋流飄散世界,海洋碎片在中心環流積累循環,最後被沖上海灘,影響海洋生態圈。
根據英國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發表的報告中指出,每年約有 8 億噸塑膠垃圾以不同方式進入海洋,相當於每分鐘就有一台垃圾卡車,將車上的垃圾都倒入海中,科學家估計海洋裡約有一億 5 千萬噸的塑膠垃圾,「在一切照常的情形之下,到 2025 年,海中每 3 噸的魚當中,就有一頓塑膠垃圾,持續下去到 2025 年,海中的垃圾(重量)將會比魚還要多。」
極圈到赤道、沙岸到河口、河床到海面,盡是人造塑膠垃圾的蹤跡。多數塑膠塑膠無法分解,嚴重威脅海洋周邊生態,海灘上時常可見魚類、海鳥、海洋動物陳屍,解剖後發現死因正是誤食塑膠。

不可能棄用塑膠 不如讓它重生

要世人立刻終止使用塑膠宛如天方夜譚,不如讓海洋廢棄膠脫離殺手封號。許多新興產業利用回收塑膠製成新品,來台灣多年的賈斯丁·藍比和安德魯·藍比也是如此,不只是讓塑料重生,他們更想把從沙灘上的塑膠垃圾,變成可以在沙灘上使用的物件。
從小住在基督城濱海潘德瓦斯地區的一個農場,在 1980、1990 年代,在太平洋波濤與沙岸之間除了時常看到死亡的海鳥被魚網纏繞沖刷上岸,也看見了一個個標示中文及日文的塑膠垃圾,當下只好奇為何異國垃圾會飄洋過海到他們的家鄉,如今卻成為他們創業的發想。

30 年前的漂流垃圾 成在台灣的創業幼苗

來到台灣初期以教英文維生,哥哥賈斯丁同時在紐西蘭經營拖鞋公司,被合夥人開除後一時不知所措,在 2016 年萌生了環保拖鞋創業理念。有感於海洋塑膠污染持續數十年仍未獲解決,賈斯丁決定利用自己製作鞋履的經驗,利用回收垃圾製做夾腳拖鞋。
怎麼把回收塑膠製成夾腳拖?最首要的問題就是要找誰幫忙製作。其實紐西蘭沒有技術與能力處理回收塑膠製品,回收垃圾基本上都是花錢送去給各國處理,而台灣正是回收大國,由於已在台生活一段時間,賈斯丁決定帶著弟弟安德魯走訪台灣各家廠商,卻因對方認為「垃圾很髒」而屢屢拒絕兄弟倆,直到在彰化找到一間願意合作的廠商,創業之路才邁出第一大步。

開發期跌跌撞撞 一年半找出配方走出新路

製作研發初期的過程並不順利,賈斯丁和安德魯剛開始製作出來的拖鞋太軟,不適合行走於山坡高地,接下來製作出來的拖鞋卻又太硬,穿著不舒適。
(Subs 夾腳拖製作過程。來源:張璦)
(Subs 夾腳拖製作過程。來源:張璦
 
歷經一年半的軟硬測試,兄弟倆終於找到在舒適性與耐用度之間找到平衡的配方,安德魯穿著最終的夾腳拖樣品到台灣的山上進行測試,一路走到山頂接著下山,這新配方的夾腳拖既沒損毀,也沒讓他的腳不舒服,第一雙好穿耐用的環保拖鞋 — — Subs 就此誕生。

世界各國的海洋垃圾 打造MIT環保拖鞋

安德魯說:「很難得知這些塑膠垃圾(Subs原料)從哪裡來,因為台灣接收從世界各國來的塑膠進行回收處理,我們自己也會去淨灘,再把垃圾交給台灣回收系統。」賈斯丁和安德魯運用台灣環保處理廠處理過的回收塑料打造一雙雙 Subs 拖鞋,賈斯丁解釋著,每雙 Subs 夾腳拖都是由 500 公克的廢棄塑料做成,全程 MIT 台灣製,連包裝紙盒和吊牌都用回收紙製成,絕不採用塑膠製品。
(Subs 讓海邊廢棄塑料重生,把從沙灘上的塑膠垃圾,變成可以在沙灘上使用的夾腳拖。來源:Subs)
(Subs 讓海邊廢棄塑料重生,把從沙灘上的塑膠垃圾,變成可以在沙灘上使用的夾腳拖。來源:Subs
廢棄塑料百百種,究竟哪些可以運用在製作拖鞋上?賈斯丁說:「我們夾腳拖用的是回收塑膠瓶的材質,也就是一般 PVC,經過處理後變成環保 PCU。PVC 毒性高,要是不處理直接丟入掩埋場,會對土地造成很大的傷害。」環保 PCU 較無毒且易於重新分解,賈斯丁和安德魯接受消費者將穿壞穿舊的 Subs 拖鞋寄回公司,將其再次回收,重製成一雙新的拖鞋。

以海洋為名的設計 Subs命名由來

拖鞋側邊印有淺水艇或是藍鯨等海洋生物,深藍色拖鞋柄的款式則由海中失落古城亞特蘭提斯命名,拖鞋體則有水波壓紋,談起拖鞋品項名稱與設計理念,賈斯丁表示當初創業時就設定所有設計都是與海洋相關的,畢竟原料是在海灘撿起來的,故以海洋之名設計產品。
至於Subs命名由來,賈斯丁解釋著,當初在紐西蘭經營拖鞋公司時就想創立一個子品牌(sub brand),殊不知提案一直被合夥人拒絕,最後對方竟然偷走了賈斯丁的創意,另起爐灶。Subs 除了意味著賈斯丁年輕時的創業夢,也呼應著現在的品牌理念,賈斯丁説:「sub 有在下面的意思,就是隱含拖鞋穿在腳下,substitute(替代)也意味著subs環保塑膠替代了初始的海洋廢棄塑膠。」

身體力行去淨灘 盼更多人重視海洋污染

賈斯丁和安德魯時常主辦淨灘活動,身體力行將海邊垃圾「淨化」成環保商品。五月底時更首次協辦 TAO(taiwan adventure outings)全國淨灘日,其中台中場大安海灘就吸引了 100 多位志願者,清出高達 2700 百公斤的海洋廢棄垃圾,安德魯更笑著表示:「我們簡直太厲害了!」
(TAO 全國淨灘日,一家人正拖行著難以搬動的打結漁網以及塑膠帆布。來源:張璦)
(TAO 全國淨灘日,一家人正拖行著難以搬動的打結漁網以及塑膠帆布。來源:張璦
談到台灣過度使用塑膠的問題,賈斯丁揚起聲音說:「台灣實在用太多塑膠了,之前買河粉的時候發現,碗上的蓋子是塑膠,裏頭又用一個塑膠袋裝河粉,裝醬料、筷子的都是塑膠…」安德魯接著表示,台灣人多外食,塑膠也就用得多,紐西蘭人大多在家裡吃,這問題也就沒那麼誇張。
參與 TAO 全國淨灘日砂崙場,來自克羅埃西亞年僅 10 歲的志願者萊妲(Leda)和 12 歲的哥哥巴爾托(Barto)一邊清著垃圾,一邊笑著說這已經不是自己第一次淨灘了,賈斯丁和安德魯主辦淨灘活動,就是希望讓更多人能注意到污染議題,用一己之力還給世界乾淨美麗的沙灘。

愛海洋做公益 紐西蘭兄弟不變的初衷

Subs 即將邁入成立第 3 年,之前更與紐西蘭兒童慈善機構 KidsCan 合作,推出了限量款拖鞋,捐出售價的一半金額。賈斯丁說:「有時候在辦公室整天都沒有來訂單,我都在想怎麼辦才好,但有時候電話接不停,很忙但是我很喜歡。」儘管知名度不高,收入也不穩定,兄弟倆表示,將盈餘捐出並不會虧錢,當直營的好處就是省去中盤商的抽成,將這抽成捐出,就能讓 KidsCan 所幫助的貧困孩童度過難關。
如今賣出拖鞋所消耗的和淨灘活動所清除的塑膠,已高達近 17 萬公斤。對於未來目標,賈斯丁認為計劃趕不上變化,首先必需挺過創業前 5 年的艱困期,再來是擴展產品線,但不變的初衷以及終極目標仍是希望更多人重視海洋環境議題,藉由 Subs 回收塑膠製拖鞋,開創環保新路。
全文轉載自生命力新聞,原文標題:海洋垃圾的重生 Subs 拖鞋走出環保新路
「社企流網站集資計畫」需要你的支持,為社會創造更多可能! →馬上支持

每個在地行動,都能為永續發展盡一份力。社企流攜信義房屋推出最新專題《社區永續家 2.0》,帶你看台灣各地的社造者,如何接軌國際、實踐永續目標!
 

文章標籤

  • 生命力新聞:觸發社會創新

    生命力新聞:觸發社會創新

    《生命力新聞》創刊於1997年,是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的教學實驗媒體,致力於報導社會創新故事,也就是用新觀念、新策略、新組織、新科技來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範例。新聞網站:http://www.vita.tw。粉絲專頁:http://goo.gl/st2w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