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The LowlinePhoto Credit: The Lowline
新聞整理/魏守芸
台灣各地有許多廢棄的閒置建設,如果有機會,你會怎麼處理呢?根據自由時報報導,今年紐約市已初步核准「低線公園」計畫(Lowline Park),要將廢棄的電車站改造成綠意盎然的地下公園,若順利完工,將成為全世界第一座地下公園。
根據大紀元報導,紐約的地蘭西街(Delancey St.)和埃塞克斯街(Essex St.)交界的地底下,原來是一座廢棄了60多年的威廉斯堡電車站。而紐約「拉德工作室」的建築師James Ramsey和同伴Dan Barasch,發現這座電車站後,決定將它改建為地下公園。
經過兩年的研究、準備和籌劃後,2011年,兩個人才正式向公眾發布了他們的詳細計劃。根據LaVie行動家文章提到,這個計畫將會運用地下公園原先就有的鵝卵石路面、縱橫交錯的鐵軌,高大的鋼柱,以及20英尺高的拱形天花板,此外公園佔地60,000平方尺,約1.5畝,相當於三個街的大小。
在地底蓋公園的過程中最困難的便是──如何使植物獲得充足的陽光,而這個計畫則運用「遠程天窗(remote skylight)」的裝置技術來克服光照問題。根據數位時代報導,這項由建築師Ramsey設計的裝置技術,能夠像向日葵一樣,用凹面鏡迎著太陽的方向走,把陽光集中收起來。之後,這些陽光通過光纖電纜輸送到地下,過濾掉有害的紫外線和過度的熱量,只保留光合作用需要的波長,滿足地下植物的生長需要,同時保證空氣流通差的地下空間裡,溫度不會過高。
(天光的原理。來源:The Lowline)
(天光的原理。來源:The Lowline
然而,「低線公園」的建立需要龐大的經費,因此在2015年十月,團隊決定先建造小型實驗室展示概念,透過Kickstarter群募網站和私下募款等方式募集了20萬美元(約637萬台幣),用資金建造出可以向公眾開放的「低線公園實驗室」(Lowline Lab),證明如果可以高效地利用採光、澆灌和氣溫控制方面的新技術,就可以在地下養活50多個不同品種的3,000多株植物。
(低線公園實驗室一景。來源:  The Lowline)
(低線公園實驗室一景。來源: The Lowline
目前低線公園實驗室已經吸引了將近七萬名觀光客,也為兩千多名孩子舉辦教育參訪,不只為當地帶來經濟效益,同時深具教育意義。
「低線公園」團隊已經花費10年發展這個專案,然而計畫仍然有很多困難要克服,例如根據Nymag報導,團隊正嘗試找出能在地下公園跟隔壁JMZ地下鐵之間安裝隔音良好窗戶的好方法。
今年七月中,低線公園計畫獲得市政府有條件的初步批准。根據Timeout報導,未來一年,策劃團隊必須籌款1000萬美元(約3.1億台幣),並構思出一份強大的社區參與計畫,若一切順利,低線公園將會在2020年正式開放。
核稿編輯:邱子容、林冠吟
新聞來源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