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靖恩
去年台灣的食安問題連環爆,今年又抖出餿水油的驚人內幕,中標的數百家廠商裡還不乏知名食品大廠及傳統老店,讓許多老牌子商譽盡失。不只是台灣,各國都曾爆發食安危機,但與其一味地痛罵黑心業者,或被動等待廠商良心發現,英國的消費者採取更積極的作為:成立或加入食品合作社。
自己的健康自己顧,英國蓬勃發展的合作社經濟
「合作社」在英國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1844年,就有一群紡織工人在小鎮上集資成立「羅虛戴爾公平先驅社」(The Rochdale Society of Equitable Pioneers),向社員出售麵粉、奶油、白糖等日用品,被視為第一個成功的合作社典範。這種消費合作社的基本精神,就是以自助、互助的方式,用「共同購買」的力量降低生產成本或日常生活的開支,並追求整體社員利益的成長。
一路發展至今,合作社在經濟不景氣的時代依然活躍,國際金融風暴後一年,英國的合作社型企業至少成長了25%,目前全國也有超過485間食品合作社,且大部分均以社區為單位營運。英國的「人民超市」(The People’s Supermarket),就是一個以合作社模式經營的成功案例。
在英國,全國性的連鎖大超市幾乎壟斷了食品零售市場,不僅壓縮到農民與小型供應商的利潤空間,每天更有數以萬噸未售完的食物被超商丟棄。這讓曾經是廚師且經營低浪費餐館的亞瑟(Arthur Potts Dawson)十分不滿,他決定成立一間與眾不同的超市,讓人們重拾過去誠信與互助的美好時光。
首先,他想改變超市與供應商和小農的關係。不同於大超商的集中採購模式,人民超市更強調在地化,用合理的價格向在地農民收購產品,不僅支持社區農業,也建立穩定且安全的食品來源網絡。同時,他也想改變超市與顧客的關係,讓大家不只是消費者,更能「身兼志工和經營者」。透過年繳25英鎊會費以及每月花四小時於店內服務,會員便能享有八折優惠,並能參與超市的重大營運決策。這不僅讓經濟不寬裕的民眾能買到物美價廉的食材,也讓各行各業的社區居民得以互相認識、在店內發揮所長。
為了減少浪費,人民超市更在店內設立廚房,廚師會利用超市裡即期、賣相不佳但仍可食用的食材,每天在現場烹煮各項餐點,從烤牛肉、蘋果汁、布丁到馬鈴薯泥等包羅萬象,不僅讓消費者品嚐天然又營養的美食,也減少食物浪費。在這種生產者、超市、與會員「三贏」的經營理念下,人民超市在成立的頭一年半就吸引了一千多個會員加入,如今店裡更提供約2000種產品,每週客流量達6000人,並持續在全國各地推廣此經營模式。
要經營一間上千種品項的超市雖然不容易,但每個人其實都能在自己的社區裡複製一個「縮小版」的食品合作社。
英國Prestwich小鎮的居民,今年就號召了300位居民共同出資,每人只要投資5000元台幣(上限為100萬),就可成為社區有機商店的共同所有人,且每位會員對於店裡的經營都有平等發言權,共同建立屬於社區的有機小商店。
有鑒於大型超市總是充斥著富含添加物的加工食品,這間名為「Village Greens」的社區商店以「零垃圾食物」作為核心精神,與在地小農和供應商合作,定期採購當季且永續種植的蔬果,提供會員天然、有機的食材。他們也計畫與社區團體和學校合作舉辦工作坊,持續在社區推廣食品安全、當季採購以及低浪費等觀念,讓飲食教育也能落實在消費者心中。
讓台灣重拾誠信與互助的美好年代
在無良企業當道的時代,消費者並不是別無選擇,「合作」就是改變的開始。
就像人民超市集結社區、在地的力量,打造會員、生產者與超市三贏的友善消費環境;Village Greens的小鎮居民當初僅從一個點子和七位創辦人開始,才短短四個月就吸引了300名社員,共同集資數百萬元的啟動資金;台灣的主婦聯盟合作社,成立之初也只是由一群媽媽發起的消費運動。
如果台灣有更多人用「共同購買」的方式直接和小農訂購當季的有機蔬果,不僅自己吃的安心、健康,農友也能較無後顧之憂地投入生產,提升有機種植的意願。面對食安,台灣需要更多小而誠信的社會企業;如果自己無力開店,不妨先從消費開始,支持那些有信譽的合作社與社會企業吧!
全文轉載自天下獨立評論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