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謝邦俊(2014年9月1日)
晚近這兩三年間,社會企業絕對稱得上是最夯的流行顯學之一,上自總統、閣揆,下至都縣市首長,從企業老闆到莘莘學子,大家都想搞清楚弄明白:到底「社會企業」這帖時尚藥能對治多少社會病?因此人人說,大家談,上下交爭好不熱鬧,僅是今年上半年內,由中央各部署及地方政府主辦與社會企業扯上關連的論壇、座談會、研討會等研議活動,保守估計超過三十場,應邀前來分享社會企業各類議題的國外學者專家,更是絡繹於途川流不停。
在如此多樣研議活動中,無論規模大小,主辦單位總想方設法邀國際知名人士助拳壓陣,不然感覺好像就弱了陣頭少了顏面,至於參與的聽講者同樣左顧右盼巴望能多認識異國人士,起碼忙合影存證表示自己曾恭逢盛會。
然而,社會企業的初衷是為了解決本鄉本土的社會問題,籌集與動員的也是本國本地的社會資源與經濟資本,如今以廟會辦桌姿態廣發武林帖,除增強氣勢長自己的面子外,究竟有多少直指人心、鞭辟入裡的實用方案,還真是頗堪玩味。在如此大量的研議活動中,本地學者專家與實務工作者雖也偶有三三兩兩的受邀入列,但其作用有如三杯雞裡的「九層塔」助味添色而已,難得有一二場是以本地智慧經驗為主的,或許他山之石確實可以攻錯或學習以為模範,但本鄉美玉不也有貼近本地問題的實用價值?
而今從政府到地方,大家卯起勁的社企辦桌,到底是為趕潮流充時尚,還是真想解決我們社會基本問題?尤其讓人不解是,不論活動規模大小或程度深淺都千方百計地廣邀外賓出席,但等講者到場子裡,才發現千里迢迢竟只為趕赴這廂一個三十分鐘講話,心中之懊惱與哭笑不得可想而知;雖說外邦石巨如山或確有石敢當之效,但如此作弄行徑不也貽笑大方?至於輕忽貶抑本國賢者能人,更是捨近求遠不識泰山,殊不知本地珠璣琳瑯雖小卻質璞而美,可惜我官家眼裡只有舶來品,地道土產卻難以入流。
全文轉載自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