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新聞╱記者吳舒涵、黃瀞嫻(2014年6月4日)
婦女們細心製作一個個餡料扎實的紅豆餅,每到假日,井仔頭社區關懷協會的工作人員們,一大清早就從屏東千里迢迢地開車到台南的農產品假日市集販售來自萬丹鄉的紅豆餅,這些紅豆餅對社區而言,不只是幸福廚房收入的來源,更是社區進步的動力。
幸福廚房 打造井仔頭幸福社區
屏東萬丹鄉有著「紅豆生南國」的稱號,而社區中又以紅豆田最為出名。井仔頭社區關懷協會理事長施建民說:「紅豆餅出自於社區的幸福廚房,幸福廚房的成立,都是因為八八風災的關係。」二〇〇九年的八八風災重創臺灣南部,井仔頭社區一夕之間淪為平地,原本以種田、養豬為生的居民頓時之間失去生計來源。許多慈善單位看到社區居民無助的情景,紛紛送上愛心便當及食物和民生用品,這些溫暖的援助,讓井仔頭社區居民十分感動。而後,為了感謝慈善團體的幫助,社區關懷協會決定成立幸福廚房,來回饋並幫助更多的人。
幸福廚房的成立,除了被賦予重建當地農業,更希望能夠替農村的居民爭取就業機會。施建民表示最初的想法是希望利用幸福廚房的運作,得到盈餘後,能夠幫助社區的老弱婦孺,讓他們能從風災中走出來。一開始施建民說服了幾個農民和社區關懷協會,以農民種紅豆、協會賣紅豆的方式合作,看見紅豆銷售的成效不錯,於是慢慢擴大紅豆田的面積,讓農民能夠有收入來源。接著協會透過勞動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的協助,輔導社區婦女考到烘培執照後,與高雄餐旅大學的蔡博士,一同研發紅豆餅、紅豆太陽餅、紅豆牛奶手工饅頭等相關產品,再利用網路及宅配的方式,販售到全臺各地。
井仔頭社區關懷協會工作人員簡子雲說:「紅豆餅的盈餘,我們都用在社區獨居老人的送餐服務上,還有弱勢兒童的課輔,讓社區的居民在生活上可以得到幫助。」社區關懷協會的工作人員利用排班的方式,於每個禮拜六日到各地的假日市集販售紅豆餅,從高雄鳳山到台南,都可以看見他們的影子,在烈日下辛苦地叫賣,看似平凡的紅豆餅,其實每一粒紅豆都是源自於屏東萬丹鄉井仔頭社區的紅豆田,完全不添加防腐劑,更深受客人的喜愛。
持續回饋 成為最溫暖的社區
在產品穩定銷售後,有足夠的營收,幸福廚房開始向社區關懷的方向做起。井仔頭社區青壯年人口外流,社區內以老人及小孩為主,隔代教養使得教育無法健全,因此協會與在地學校開始輔導社區內的弱勢兒童,協助學童完成作業,並不定期舉辦才藝課程學習(烏克麗麗、口風琴、大震鼓等)、體育活動、戶外教學 ,讓這些孩子有更好的學習環境; 在獨居老人方面,則給予送餐服務,讓老人得到健全的照顧,施建民更表示,「我們也會定期發送基金給社區內的中低收入戶,不只是互相幫助,也讓社區的關係更和諧緊密。」
施建民表示,因為幸福廚房逐漸廣為人知,還獲得扶輪社等團體定期贊助社區經費,所以目前井仔頭社區幸福廚房的營運穩定,他說:「有了現在逐漸完整的組織,以後還要幫助更多居民,更注重兒童教育,讓他們長大之後能夠回饋社區,讓社區更有活力。」井仔頭社區不畏懼八八風災帶來的傷害,更將危機化為轉機,憑著接收到的愛心,再回饋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這是井仔頭社區居民最驕傲也最感動的故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