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凱芸/圖:社企流、新生命資訊服務
協助身障者的生活重建是為了看到更多傷友願意走出來,著名的鋼鐵人醫生—許超彥、今年甫獲得日內瓦發明金牌獎的脊傷者洪正清,他們都是社會的典範、鼓舞人心的生命鬥士。本次我們訪問到專門為脊髓損傷者製造就業機會的新生命資訊服務公司執行董事黃河明先生,對他而言,看見傷友們重新和社會接觸後的信心與快樂模樣,這社會意義遠超過企業經營所帶來的營收價值。
(社企流採訪團隊與新生命資訊執行董事黃河明先生(左三)、顧問朱永光先生(右三)於採訪後合影)
問:公司成立的源起與取名「新生命」的意義?
答:會接觸到脊髓損傷族群,是因為我表哥就是一位傷友,從接觸的過程中,我感受到傷友們的悲苦還有人生絕望,卻也發現他們具備驚人的生命力,在復健、訓練中努力不懈地和生命拔河。於是,我從接觸、認識到了解,以及擔任桃園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的董事,於2008年決定成立能營運自主的社會企業,主要是想增加傷友就業機會,及降低對政府補助的依賴。取名「新生命」,期望傷友們在受傷前不管有怎樣的經歷、成就,受傷後幾乎都要重來,不過,經過訓練後獲得生活重建的機會,進而找到全新的「新生命」,也是公司成立的宗旨。
問:在「新生命」現行業務中,是如何整合企業、傷友及市場三方架構,成為商業模式?
答:除了在潛能發展中心作生活重建外,我們希望傷友最終可以獲得就業機會,於是進行職業訓練,一開始訓練內容多元,成立公司後選擇專注做資訊服務,將傷友行動不便的弱勢,加上在復健過程磨練出的耐心化為優勢,業務包含平面設計、網頁設計、出版印刷、製作電子書等等;另一方面,在開發業務的同時,發展出「代雇代管」的模式,企業委託新生命代為雇用身障者並進行訓練及管理,不僅增加身障者的就業機會,也能降低企業建置無障礙設施所需的成本。目前共雇用21位與企業合作的傷友。
問:成立「友善企業聯盟」之目的及計畫?
答:透過友善聯盟增加企業參與社會公益的機會,目前台北有8家、新竹共有16家公司響應,企業從業務合作、參與公益活動與擔任志工的角色中培養同理心及推廣社會對友善環境的落實;另外,傷友們擔任企業的教育訓練講師,將生命歷程化作愛的種子,鼓勵員工用正面積極的態度面對挫折與人生,更增加傷友們的自信、生命價值與社會參與。
問:從「新生命之家」到「新生命資訊社會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最大的挑戰為何?
答:如何提高服務產品品質和增加客戶對傷友們的信任是我們持續遇到的挑戰。企業要求品質能和業界的水準一樣,其實我們預先有心理準備,傷友們也都很努力完成,不過因為身體上的行動限制,導致做事效率較低、程序上較複雜,有時所花費的時間較長一些些,容易造成企業誤解,甚至發出不當言詞。對傷友來說,他是需要很大的勇氣才可能從傷痛中走出來,如今遭到挫折,心靈上的傷口又再次復發。這就是我們不斷在企業經營和傷友的輔導培育上需要取得平衡的地方,除了要強化傷友們的專業技術、累積經驗外,也需要開發客戶,取得企業信任與合作機會。經過這幾年的努力,我也很高興看到這挑戰有逐步改善的現象,傷友們對工作的自我要求與其潛能的發揮,的確發揮了當初成立公司的目的。
問:公司下一階段的發展目標與計畫?
答:希望3年內加雇到100位傷友,提高脊髓損傷族群的就業率,比起實質的金錢報酬(如薪資),對有身心障礙人士的家庭而言,其最大的意義在於傷友們走出來了,願意和社會接觸,並找回信心與快樂,這是公司的社會使命。業務方面,最近正在嘗試3D列印技術和更多互動電子書的開發,有顧問團隊負責技術訓練和規劃採購設備;最後,針對住在偏遠地區的傷友們作創業輔導,成立微型工作室,亦是創造傷友就業機會,甚至自行創業,開拓新的人生。
YK觀點:在台灣有「众社會企業」及「黑暗對話」等,他們都是透過創新的商業模式將弱勢族群的「弱勢」轉為競爭優勢,變成有競爭能力的企業,是成功的社會企業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