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yone can be a changemaker.
這話出自一些聞名於世界,已創業有成的社企先驅、社企大老之口,已有幾年的時間,看起來,社企界也已經從「先培植最有可能成功的創新創業家」到把社企變成一項「全民運動」的態勢。
如果這不是一句空話,也不是專辦社企教育訓練課程的單位,為了擴大招生的一句行銷口號,而是一個真正可以落實的信念和行動的話,那麼,容我問一個問題:孤僻的人,可以做社企嗎?
做為一個骨子是道地的孤僻者,但一直由於工作使然總維持著一定社交行為的人,躬逢網路時代,讓我可以把實體面對人的需要降到最低程度,對此一直深感慶幸與感謝。雖然我在2008年秋天的孟加拉之旅受到社企直接撞擊,也從不避諱已成為社企粉絲,卻一直沒覺得自己可以成為其中一員的理由是:做社企,需要很多很多的社交!一想到這個就覺得累,望之卻步。
據一位翻譯界的朋友、也是葛拉敏銀行創辦人尤努斯博士多本著作的中文譯者說,尤努斯博士有異於常人的博聞強記能力,只要一個人跟他說上一陣子話,下一回他再次見到此人,不但就像是多年的好友般熱絡,並且還可以立刻跟其他的朋友貼切地介紹此人,讓別人也以為此人跟尤努斯博士是深交!
當然若擁有尤努斯博士這樣超凡的能力,社交於他簡直如魚得水,完全不是苦差事,但既然社企是要邁向「全民運動」層次的話,恐怕也得有更多元的社交模式,要不然社企就是某些人的專利,並非人人可為。
之所以要特別提出「孤僻」傾向,或說特質,跟我目前密切接觸的、在社區大學已養成持續學習的熟齡者有關。
有些原本在朋友圈裡堪稱活躍、甚至被暱稱為地下縣長的人,邁入熟齡階段後,社交行為明顯有所調整,尤其子女長大離家後,寧可與寵物多相處(與寵物相關的社企,看來大有商機啊!),或者只參與少數固定往來的社團聚會,而不再熱中對外參與活動。
即使樂意終身學習或者參與志工服務,也希望以白天、週間活動為主,有可能因為視力減退、體力變差、晚上早睡。自然而然,不在此範圍內的社交活動與友人就會減少。(閱讀行為減少跟視力退化有直接關係,針對熟齡者推出的產品或服務若能關照到這點,相信會受熟齡者青睞。)
有些老夫少妻型的伴侶,譬如六十多歲、社交仍活躍的妻子會希望能幫八十歲行動仍自如的老公多多安排天天出團、一日往返的慢遊小旅行(而非送他到日托中心),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彈性時間與空間。
以週、雙週、一個月為單位的異地longstay之旅,尤其天冷時到溫暖的地方過生活,而不是純旅行,對於適應新環境需要時間的熟齡族,可能比固定行程的旅行更具吸引力。(如果在住遊期間,還可以上點課程,有些不嚴格的學習目標挺好)
熟齡者若同時也屬於某個慢性病社群,並且社群關係緊密,那麼他和其他社群的距離就會自然拉開。
以上是隨手拈來的熟齡者「孤僻化」現象,仍有許多待開發項目。
當然,Everyone can be a changemaker 指的是只要願意稍稍脫離一下舒適圈,每個人都是可以促進改變的起點,但不表示每個人都必須要成為社企創業者,也可以只是一個願意接受新觀念的社企產品、社企服務的使用者、愛用者就行。然而,如何能夠開發出符合熟齡者需求的產品與服務呢?是不是應該讓熟齡者自己參與研發的過程、成為試用者呢?
在一次和香港Green Ladies社企品牌創辦者Wendy的談話中她提到,假如她自己不是一個曾經愛shopping、不是個對時尚有感覺的人,肯定開創不出這樣的社企事業。同樣的道理,想要開創出符合熟齡者需求的產品,則需要注視到熟齡者越來越希望聚焦在自己真正感興趣、真正想要保有的社交關係,做為白手起家的一代,他們擁有消費的實力、不太受景氣影響、也不一定要把所有的資產都留給下一代,但如果沒有真正打動他們的產品或服務,他們也不會是衝動型的消費者。
嘿,夢想家,只有熱血還不夠!
在追夢的旅程中,你需要懂的還很多。
創意、耐力、眼界、同理心…,社企流邀請八位築夢踏實的有志之士,告訴你那些比熱血更重要的事。
按此進活動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