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趟小島旅遊 「看見」地球暖化
文:蔡業中
「現在再不去,以後就看不到了」的心態,帶動了全球暖化所造就的「末日旅遊」商機。捕捉也許不再長久的壯麗美景,也是省思暖化議題的最佳時機。除了兩極與冰川外,汪洋中的島嶼也是「末日旅遊」的焦點之一。
如同許多大洋島國,位於夏威夷西南方約3,200公里,全國面積181平方公里約等於三分之二個台北市的馬紹爾群島共和國(Republic of Marshall Islands),舉國最高點只有海拔10公尺,嚴重受到全球暖化與海平面上升的威脅。
位於馬紹爾的日商MJCC(Marshalls Japan Construction Company)以建材為主業,此外多角化經營零售以及觀光業。MJCC希望藉推動外國觀光客到馬紹爾旅遊的同時,讓遊客親眼觀察太平洋島國的地貌在暖化趨勢下的脆弱性,以提升相關議題的能見度。
馬紹爾的總統助理部長今年2月才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大聲疾呼正視暖化議題,他表示隨著潮汐的變化,每14天海水就會淹過馬紹爾的道路。由此可見MJCC企圖藉由旅遊業來喚起大眾對馬紹爾處境的認識,是很有意義的嘗試。
比起帛琉、長灘島、甚至夏威夷,馬紹爾雖然名氣不響亮,卻保有尚未過度開發的熱帶海洋風情。若是熱門度假勝地,由於人為干擾太多,潛水遊客往往只能看到稀稀疏疏的珊瑚礁。我曾在馬紹爾待了兩年,浮潛過非常多次,困擾卻是珊瑚礁太過高聳茂密,被笨手笨腳的我碰觸受損,讓我很過意不去。
兩年前《我可能不會愛你》的大仁哥帶動台灣的烏克麗麗(ukulele)風潮。其實烏克麗麗在包括馬紹爾在內的太平洋島國向來非常盛行,街頭巷尾輕快的彈奏聲不絕於耳。置身在這樣的音樂國度裡,遊客的心情不好也難。以下影片是馬紹爾人信手拈來便是一曲的例子,表演人是位國中生。
 
 
我始終懷念住在馬紹爾海邊小屋的那段歲月,每天早上睜開眼看的是海水映照在天花板的波光,耳朵聽的是波濤聲的旋律抑揚。有這麼棒的天然環境,只可惜馬紹爾是一個全國人口不到7萬人,還散居在多座環礁島上的經濟體。加上距離多數國家遙遠,例如台灣到馬紹爾首都光是來回機票就超過5萬台幣,因此雖有過其他服務外國遊客的旅行社,卻以結束營業收場。
MJCC秉持使命感,於2010年開始經營旅遊業,創造約20,000到50,000美元的觀光業務年營收,已屬難能可貴。尤其馬紹爾與美國締約而來的直接經濟援助預定於2024年中止,資源有限的馬紹爾需要把握時間發展可仰賴的經濟模式,MJCC的旅遊生意算是起到示範作用。
在馬紹爾擔任海外志工的那兩年,我嘗試過數種服務,包括與馬紹爾環保署合作近半年,舉辦首都每月淨街活動。也見識過讓首都淹水的大潮,把島民隨意丟入海中的垃圾沖回整片陸地。在我的眼中,馬紹爾所面臨的暖化危機與台灣的關係並不遙遠。倘若有一天海平面上升到淹沒整個馬紹爾,8.8%的台灣土地也會沉入海中,台北盆地、嘉南平原、蘭陽平原將首當其衝。
關心暖化議題的方式很多,從掌握旅遊商機進而營造機會教育的角度切入,台灣也有「末日旅遊」的好去處。如果馬紹爾不見了,代表澎湖群島裡超過半數的島嶼也會從海平面上消失。澎湖旅遊業者若懂得標榜這個「亮點」,想必能營造出行程的末日情懷,並激發遊客對暖化現象的思索。
本文原刊登於商業周刊
作者簡介:蔡業中,畢業於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喜歡帶著烏克麗麗邊出國邊當義工,包括在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待了兩年。目前在一間傳產公司的永續發展部任職,從事企業社會責任的工作。

文章標籤

  • 商業周刊專欄:公益是門好生意

    商業周刊專欄:公益是門好生意

    集結社企流每週在商業周刊網站專欄部落格「公益是門好生意」之文章,文章亦搭配影音刊載於TEDx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