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立還便宜!私立小學救了印度貧民教育
文:黃仲豪
教育很重要,但印度公立教育體系卻很糟糕。教師嚴重不足,貧窮及弱勢學童的輟學率居高不下。學齡兒童有三億六千萬人,竟有高達四成徘徊於學校體系之外。儘管教育預算已經佔印度政府總預算的22%,仍僅有36%的學童得以進入公立學校體系。印度政府亟需大幅降低教育系統的成本,才能對低所得人口實施普遍、高品質的基礎教育。
 
 

貧民窟裡的私立小學

正午時分,在印度Gujarat省的第一大城Ahmedabad的貧民窟中,卻沒有其他貧民窟街頭常見的遊蕩孩童。取而代之的是在一個小房間裡面,有二十個孩童被分成三組,由同一位老師遊走於三個角落,指導學童們學習不同的科目。十五分鐘後,各組移動到下一個角落,並交換學習的科目。
這是一所迥異於一般常識中的學校,名叫Gyan Shala,在印度語裡面的意思是智慧與知識之所在,由Pankaj Jain於1999年所創辦。
「根本不需要調查或研究,只要在上課時間去貧民窟走一圈,看看街上有沒有遊蕩的孩童,你就知道該不該在這裡設立一所分校。」Jain相信像Gyan Shala這樣低學費的私立小學,會是印度教育危機的解決方案。
Jain認為任何學校系統想要成功的經營下去,必須符合四個條件:低成本、高品質、去除貧民接受教育的障礙、以及可以複製。他結合過去的教育背景,以及和草根組織Amul、Grameen Bank(鄉村銀行)合作的經驗,創立了Gyan Shala模式。

教師專業分工壓低成本

它最主要的特色就是透過專業分工和高品質的課程和教材,用基礎人力就能勝任大部分教師的工作,同時兼顧學生的學習品質;上課時間短,分校開的多,學校離家近,去除了師生就學的障礙;標準化的教材、教師手冊和課程讓這個模式可以大量複製,規模經濟也使得商業化運作具有可行性,將成本壓低到只要公立學校的四分之一。有人將Gyan Shala比喻為印度教育界的麥當勞,因為這兩者的運作的確有異曲同工之妙。
為了降低成本,學校必須用最精簡的方式經營-教室是租來的,只使用一間房間,沒有操場或其他設施。
在教學上採取專業分工,將傳統的教師角色分成三層,由不同的人來執行:
第一層是每天和學生互動的基礎教師,他們沒有公立學校老師所必須的教育學位,但是通常有高中學歷、較佳的數學及語文程度、以及教小學生所需要的正確態度。
基礎老師在上線之前,會上兩個星期的密集課程,每個月還必須接受一天的正式訓練,以及寒暑假的額外進修。讓基礎人力也能勝任基本的教師工作,是Gyan Shala模式能夠提供低廉教育的最大關鍵,Jain指出「有教師資格和沒有教師資格的老師,要支付的薪水可以相差五、六倍之多。」。
第二層是每周一次來指導學生較複雜的流程、解決問題的方式、或是理解能力的資深教師,每一位支援幾所分校,每周有一天由資深教師坐鎮教室。
第三層是負責設計課程和教材的設計團隊。
課程設計和教育管理的專家團隊,以高度標準化的元素,支援授課技巧相對較為不足的第一線老師。每一天的教學內容,都有教師手冊針對每一個主題、一步一步的解釋教學內容和方法,每位學生也有針對每一份主題的作業簿。
在教學技巧上則將每個主題設計成十五分鐘之內可以完成的段落,每天上課時間在三到四小時之內,以密集的課程取得最好的學習效果。此外,依據教師在課堂上的觀察與回饋,設計和管理團隊不僅時常重新設計課程,甚至改變某些觀念的教法,每年會修訂教材四次。
2004年由MIT進行的教學結果的評估顯示,Gyan Shala的學生成績完全不遜於公立學校的學生。
透過專業分工,Gyan Shala大幅降低教育成本,最省的部分來自於基礎教師和正式教師薪水的差距,平均每學生每月負擔的教師薪水為其他學校的的三成。雖然仍然要支付較高的薪資給課程設計和教育管理的專家,但是這些成本會由超過七百間分校來分攤。有了這些創新的作法,每個學童的教育成本可以壓低到公立學校的四分之一。

提昇師生出席率

公立學校的另一個大問題,是老師和學生的出席率都很低,過去政府試著用提供學生午餐來提振出席率,但是成效不彰,Gyan Shala則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每天僅有三到四小時的上課時間,讓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回家幫忙家務或農事,不必面臨上學和工作的取捨;學校坐落在距學生家五百公尺的範圍內,讓小朋友不需護送就可以上學;師生都來自於當地社區,互動比較緊密,提高了師生的出席率。
由於Gyan Shala的低成本和分散式教室解決了高輟學率的兩個主要原因:學費和距離學校太遠。目前已經有700所座落於貧民窟、農村或鄉間,只有一間房間的分校,以及多了22,000位以上先前可能沒辦法受教育的學生。
印度政府也看到Gyan Shala模式解決基礎教育難題的潛力,Gyan Shala主要的經費來源已由初期的學費轉為政府的教育計畫以及少部分的學費來支應,未來印度政府更打算要全額負擔所有支出。這種官民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簡稱PPP),或是公辦民營的模式,可說是社會企業彌補政府不足的一個顯例。
教育的確是百年樹人的事業,在印度艱難的客觀環境下,有志之士仍然憑藉著無限的創意和優異的管理,發展出高效率、低成本的教育配送系統,彌補了政府施政的不足。台灣的義務教育名聞遐邇,但是仍然有許多弱勢孩童沒有得到良好的照料,而是由民間的生活和課業輔導機構來接手照顧。除了經濟和物質資源的挹注以外,借鏡Gyan Shala的成功經驗,運用企業精神來經營,或許能讓更多的弱勢孩童得到翻身的機會。
本文原刊登於商業周刊
作者簡介:黃仲豪,畢業於台灣大學電機學系、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曾任職htc十餘年,受到社會關懷和公共利益呼喚,頓悟人生高度在肯捨,遂展開第二人生、投身非營利組織,希望協助運用企業智慧解決社會問題,現為社企流編輯。

文章標籤

  • 商業周刊專欄:公益是門好生意

    商業周刊專欄:公益是門好生意

    集結社企流每週在商業周刊網站專欄部落格「公益是門好生意」之文章,文章亦搭配影音刊載於TEDx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