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頭就走,就無法看見那隱藏在挫折之後的風景
二○○七年,曙光計劃團隊參加一場社會企業創業大賽。之後,夥伴們一路努力來到決選,並成為決選唯一留下的團隊。接著,在經歷超過半年的時間與創投磨合後,我們並沒有如眾所預期地得到投資。夥伴們在討論之後,毅然決然地向銀行借貸成立了光原社會企業。從接觸比賽到創業,我們已經花費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在這一年間,我們所面對的社會困境每下愈況,而我們並沒有為了等待結果而停止步伐。我想,站在第一線現場解決問題,和在辦公室裡埋首分析謀劃,同樣重要,卻屬於不同型態的戰場。
翌年,在某個活動中意外地遇到了當年也曾參與該比賽的青年朋友。一個年輕的男孩知道我們沒有得到投資後放聲大笑。我好奇地問他原因,他開心地對我說:「我們初選就被淘汰,所以沒有得到投資;你們過關斬將到了最後,結果還是沒有得到投資。所以我很開心。」當下我似乎有一些明白,很高興我們的境遇能讓當年的參賽者稍稍放下失落的心情,不過同時我也有一些惋惜。如果我們只能從結果中得到利益,而無法從過程中增益自己,終會陷入徒勞無功的循環。
所謂的美好從來不是取得一場比賽勝利就會從天而降的甘霖。掉頭就走,就無法看見那隱藏在挫折之後的風景。為此,我想分享一群青年朋友們的故事。
二○一二年,光原社會企業很榮幸地受邀成為Tic100大專商業創新模式競賽社會企業組的出題單位。當時夥伴告訴我,參與這個比賽的出題,也許能為我們找到創新的點子來促進我們渴望解決的社會困境的發展。因此我成為業師,期待能和年青的朋友們一起來尋找新的可能。
有一個團隊讓我印象深刻。他們很認真地調查光原和農民朋友的狀況,並到公司來拜訪我們,詢問我們對他們初步企劃的想法。我們對他們有許多具有創意的想法感到開心,同時建議他們可以親自到阿里山上走一遭,以避免用自己的想像來設定別人的真實生活。於是他們放棄了春假的連續假期,上山與農民朋友相處。下山時他們特別發了一封信給我們,說明此次的收穫並且會以這次的親身體會設計更符合需求的企劃。
此後,我們陸續收到了新的版本的想法,同時鼓勵他們能夠更大膽地去創新,而不必太受限於可行性。初賽結束時,團隊的臨場表現不如預期,因而沒有進入決賽。團隊把完整的企劃書寄給我們,並渴望能得到我們的建議,並期待真的能幫助農民朋友。從行文中我感受到了團隊的沮喪和失望,同時也感受到他們的真誠和努力。也許,起初他們只是為了參加比賽,並證明自己、贏得榮耀。然而在走訪了部落之後,他們告訴我,自己真正被原住民的純樸給感動,並找到了真正的動力,所以更加全心全力投入,就如同自己真的在創業一樣。我想正因為如此,他們的失落感也更加的沈重。
其實光原內部曾經討論過,比賽終究只有有限的團隊能夠前進。王董事長提出了一個構想,對於某些團隊不錯且可行的創意,如果他們真的願意嘗試或是實驗自己的想法,我們也願意提供資源與平台。因此,我們正式邀請這個團隊思考,是否願意以實習的方式在光原內部開始實驗自己的想法。他們花了一些時間沈澱、思考與討論,並決定接受這個邀請。就這樣,他們的Tic100之旅告了一個段落,但是故事卻進入了全新的篇章。
在經過幾個月的討論、參訪和企劃後,一個新的粉絲團正式上線。隨著發展的腳步,團隊擴展了服務的對象,並且邀請了更多的成員加入,希望在現有成員畢業之後,這個計畫依然能夠持續前進。也許目前的實驗成果還有許多可以更好的地方,但是這是一個新的舞台,一個能夠自在地實踐初心的園地。食在原味,歡迎您的蒞臨。
失敗不是跌倒,而是無法再站起來。我從這群青年朋友的身上看到了一種堅強,一種為了能夠貢獻自己、成就更美好的社會而擁有的勇敢。在此,我邀請大家去認識這群年輕、充滿熱情與理想的朋友們。或許數十年後回首,這將只是一場學生時代的因緣聚會,但是我相信無論未來他們各自踏入什麼領域,這樣的經驗在尋夢的旅程中都將會成為自己寶貴的資糧。
每當我看到行道磚上被踩扁的行道樹果實與種子,便會惋惜無法發芽的種子,只因缺乏一個能夠滋養其成長茁壯的土壤。我們能做的很少,我們並不知道這樣的實驗是否會得到好的結果。但是無論成功或是失敗,我們都能從中學習。當我們能夠匯集足夠的熱情,溫暖的火光就能繼續傳遞下去。目前還有另一群當年參加Tic100的神秘夥伴正在實習,他們正在為另一個社會企業的成立而奮鬥著。
二○一三的Tic100即將開跑,也歡迎大家一起來關心台灣社會企業的發展。今年的四個出題單位都是很棒的社企,期待因為有了大家的共同參與而更加精彩。
為了寫這篇文章,我邀請食在原味團隊夥伴貢獻一件參與這個計劃至今,對他們而言最感動或是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我想,這或許就是他們願意努力而得到的風景。我將有回饋的成員分享全文引述於此,也許,我們也能從他們的感動中看見美麗。
(圖片來源:食在原味Facebook粉絲團
這半年來,拜訪了許多農家,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農民的堅持」。阿里山的秀玲姐堅持以手工採收咖啡豆,為顧客獻上最高品質的咖啡;花蓮的邦查阿姨們全年無休地照顧農作物;古坑黃媽媽對於環境的堅持,讓她不辭辛勞地維護咖啡園的生態,並免費幫每一位新朋友作生態導覽。
真正的農業生產,並不像是經濟學上所談的「利潤極大化」。我所遇到的農民,為了環境的永續,即便少賺一些錢,也堅持以高成本的自然農法耕種;在他們心中,顧客就像是家人、朋友,再怎麼樣辛苦,也要為每一個購買農產品的朋友著想。
農業這條路很辛苦,但我所遇見的這群農民,一路走來,始終如一。這樣的精神,帶給食在原味團隊很深的感動,所以我們也希望把這股「堅持的台灣精神」與更多人分享。-台大農經所 魏佑霖
一開始純粹只是因為參加競賽而接觸到光原社會企業,沒想到竟然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們真正到了阿里山部落、花蓮農場,實際去體驗農作生活,有別於都市制式化生活,在部落的大自然環境中,有的就是簡單、自在、享受的生活!一切就像是歸零一般,回歸土地,做自己想做的有機,持續為「永續」而堅持下去,這份最純粹的感動提醒著我,在台灣這片土地上,一直有人正在努力著!-台大資管所 許怡蕙
食在原味,一開始僅僅是Tic100的比賽;但一次又一次的上山,每次都給我不一樣的感動,看到湯會長為了部落青年的人才回流、土地的永續發展,而積極的發展有機農業,認真的神情深深的印在我腦海中。
除了阿里山,我們去了花蓮,也看了其他有機市集的發展,接觸的農友越多,越感受到有機這個產業的熱情,農友付出額外的時間成本換取的健康和品質,是我們想好好守護,並且,讓更多人注意到的。
我是個圖資系的學生,完全是農業的門外漢,但農友們的認真深深的打動我和夥伴們,我們能運用的是網路媒體的傳染力,讓更多人注意到這件有意義的事情,對台灣這片土地和人情味的喜愛是我們最深的動力。-台大圖資系 廖薏淳
加入「食在原味」,讓我有機會真的去做有意義的事情,幫助台灣「有機農業」。在與農民接觸的過程中,能感受到真誠的樸實與善良,雖是小小農民,但是每個人都有大大的夢想與理想,我很榮幸能透過「食在原味」參與這些農民逐夢的過程,他們的夢跟我的夢,其實都是一樣,為台灣未來的永續發展盡一分心力。
腦海中農民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希望年輕人能回到農村,幫助農業發展」。我也認為台灣的農業必須傳承,農業的多功能價值應該被重視,社會對「農」的價值觀應該改變,如果讓大家認為從事「農業」是值得驕傲的事情,並且成為「農民」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台灣的農業發展必然會更上層樓。-台大農經所 邱奕融
參與食在原味的日子並不多,但從第一次和新的夥伴們討論開始,就深深地覺得自己欠缺有關健康有機的觀念以及土地的關懷。從新的夥伴口中道出許多的台灣問題,讓我覺得是時候我也應該要做什麼,可以透過自己的能力幫助台灣。
另外,同樣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和農民們的互動。我第一次去水花園市集,我們去了解農友們有機的理念,他們讓人感動的莫過於對有機的執著。有機追求的不僅僅是較高單價,它更是對善待台灣的一種信念,我想讓台灣人看到有機的價值和背後的意義,而不僅是它的價格而已。
而農友彼此分享、互相幫助的信念更令人感動,讓我感覺到農業雖然辛苦,但是很幸福,可以加入食在原味,為農業奮鬥、和伙伴一起努力,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師大企管系 王琦婷
網路的的普及已讓資訊變得隨手可得,資訊在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如前陣子是方機房大火造成台灣網路一時頓成龜速,每個人無不哀鴻遍野,由此可見網路已滲透進入我們生活的每一時刻。每個人都能透過電腦或各種行動裝置上網獲得資訊,資訊流動越快,世界的步調也越來越快,各種社群也在網路上能夠快速擴大與活絡。
在食在原味中,我主要負責網站的架設來宣傳推廣食在原味的各種活動、新知和有機相關知識,讓處於資訊不對稱中擁有較少資訊資源的台灣有機農業,能夠透過食在原味有效地應用簡單的網站來做更廣闊的宣傳。再藉由社群網站的經營配合下,更有效地激起每個人對台灣有機農業的重視與關心,更能讓他們從線上走入農場實際親身體驗這片對土地的感動。-台大資管系 郭瀚智
我是來自陽明大學醫學系的張孝誠,在醫院裡常常可以看到失去健康的人們懊悔與不堪的眼神,但是在接受醫療的同時,我們往往忽略了預防措施,也就是避免食用不健康的食物,尤為惡者,即是農藥。就在月初,我們探訪了花蓮的邦查有機農場,我訝異道,原來胡蘿蔔生吃也可以這麼美味清新!像這樣無毒、對大地亦無害的自然有機農法,不正是我們為自己以及這塊深愛的土地,所能夠做的最大努力嗎?
所以我們還會一直做下去,即使身為學生的我們力量微薄,但我相信總有一天,總有一天,會有更多充滿愛心的人加入我們的行列,寫下對台灣愛的見證。-陽明醫學系 張孝誠
我是來自國立台中科技大學的柯雅方,在食在原味中,主要是負責網路行銷這部分。加入食在原味,已經有接近兩個月的時間,在經營粉絲團這段期間,讓我有非常多不同的體驗與感觸。最讓我難忘的就是「團隊品牌周」這個網路活動。
其實當初在規畫這活動時,主要是希望建立起粉絲們對食在原味的品牌印象。經過討論後,決定將「食在原味」規畫成「一群學生們,利用自己在學所學,幫助台灣弱勢的有機農夫推廣農產品」。結果顯示,這個定位受到大家接受,此系列一推出就立即受到各方網友們的加油打氣。從那時候我就了解到,我現在在做的事情,是背負著各地民眾對台灣有機農業殷切期盼的使命。我很慶幸自己能加入食在原味,能為台灣的有機農業盡一份心力!-中科大企管系 柯雅方

文章標籤

  • 社會企業是一種態度

    社會企業是一種態度

    Jester Lee(李志強),光原社會企業共同創辦人暨第一任董事長。一個平凡人,喜歡學習、沈思、幻想和探索。長期於非營利組織服務,身兼訓練師、戲劇引導者、文字工作者、社會企業創業家和劇團負責人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