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愛的業/美寧工坊 一針一線重現小鎮風華

2013-04-23.經濟日報.B7.經營管理.朱永光

泰山鄉,原來是全球知名芭比娃娃的生產重鎮,但受到產業外移的影響,社區逐漸凋零沒落。現在由古翠娥帶領一群二度就業的媽媽們,在「美寧工坊」打造具有台灣意象的「美寧娃娃」,希望透過社區總體營造的概念,再現泰山往日風采。
1967至1987年間,美國芭比娃娃大廠Mattel在台灣泰山鄉設廠,全盛時期有超過半數的泰山人是Mattel公司員工,直到Mattel在成本的考量下,決定撤廠轉往他國設廠,才結束泰山20年的代工歷史。「我是被芭比給養大的」,許多老泰山人會這麼說。不可否認代工芭比娃娃所留下來的生活文化和產業風華,確實是泰山人所共同擁有的回憶。
事隔近20年,泰山鄉經歷了產業轉型及人口外移的危機,開始思索將代工產業轉換為地方文創產業,以當地獨有的經濟文化特色「泰山──芭比娃娃的故鄉」為題,展開一系列娃娃工藝文化的推展活動。除了政府推廣,泰山鄉親們也在2008年合股成立「美寧工坊」,由同為泰山人的古翠娥擔任執行長,全力研發MIT台灣設計製造並具地方代表性的「美寧娃娃」,期望打造泰山成為新一代的娃娃天堂。「美寧工坊」所擔負的責任,不只是社區的總體營造發展,也帶動觀光價值,再造地方繁榮。
「美寧工坊」目前以生產手工訂製且具收藏價值的藝術品娃娃為主,一針一線巧手縫製的各式華麗禮服、原住民傳統服飾,讓人愛不釋手,也常有人拿照片來訂做專屬於自己或親友的娃娃。另外,以台灣第一夫人、卓越女性人物代表為主題的展覽,邀請台灣新銳設計師為娃娃量身打造具有台灣意象的系列服飾,吸引國際目光,獲得極高的評價。
然而,從20年前的芭比代工經驗,轉型為文化創意產業,「美寧工坊」一路走來相當艱辛。
首先是芭比的版權問題,以致「美寧工坊」無法使用芭比娃娃做為行銷訴求或開發延伸商品,只能暫時以客製化手工娃娃服飾因應市場需求,但又因為布料取得不易,數量未達規模,娃娃衣生產成本高居不下。另外在自行研發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的「美寧娃娃」也遭遇嚴重瓶頸,以往生產娃娃胚體的工廠早已歇業或外移,機械老舊、開模技術未能跟進,資金有限的「美寧工坊」無法再投資研發,而在娃娃臉部彩妝及植髮技術上,也有人才短缺、培訓不及的問題。種種狀況一時無法克服,正是因為「美寧工坊」堅持娃娃必須是百分之百台灣製造,而不願意到大陸設廠量產。
在資源、人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古翠娥積極輔導當地商家轉型,如今已有娃娃餐、娃娃蛋糕等特色商店,「泰山娃娃街」逐漸有了雛形。
對於家鄉特殊的情感與記憶,是泰山鄉民推動社區總體營造的原動力,「美寧工坊」以社區合作社的營運模式,擺脫政府補助,尋求多方異業合作、自力更生。泰山娃娃產業是台灣走出代工,建立自我品牌的重要指標,期盼可以有更多的企業資源與民間力量一同投入,讓實實在在MIT的「美寧娃娃」,早日成為台灣另類的外交大使。
(作者是美商中經合集團總經理,本文由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合作委託撰寫)

文章標籤

  • 老園丁的綠園

    老園丁的綠園

    朱永光先生現為美商中經合集團董事總經理,負責基金管理及投資業務,擁有超過20年投資及科技產業經驗。早期即以Green House(綠園)分享生命樂章,實現對社會公益的的願景。2010年參與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一系列的工作坊,並於同年擔任該學會舉辦之「社會企業創業競賽」評審,提供相關企業輔導。現在持續與社企流合作擔任常駐作家,分享對社會企業開發,經由商業經營實踐公益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