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你買我送」的公益營銷模式是否能徹底解決社會問題?
「你買我送」(one-for-one)這種商業模式近年來蔚為風潮,但也有批評者指其治標不治本。Leon Kaye於是撰文整理相關意見,提出可行的發展方向。
最知名的「你買我送」企業當屬來自美國加州的Toms Shoes,它的概念非常簡單:消費者每購買一雙鞋子,Toms Shoes便會捐贈一雙鞋子給無鞋可穿的孩童。從2010年至今,他們已經送出一百萬雙鞋,並將營運品項拓展至眼鏡:當消費者購買一副眼鏡,某個需要視力矯正的人也能得償所願。
許多類似的社會企業亦讓消費者能在購物的同時進行慈善活動:光顧Ark Collective便是協助美國的窮困學童獲得免費背包、澳洲Baby Teresa則代表消費者將嬰兒連身衣送至發展中國家、Figs會在客人購買領帶之後,捐一套學校制服給家貧的學童。
但批評者指出這些「你買我送」的企業是在塑造新型態的殖民主義,培養窮困者的依賴性而忽略徹底解決貧困問題的方法。此外,捐款扭曲了開發中國家的市場,也加重這些經濟體的負擔;因為這無法幫助第三世界國家發展出能讓農人、技術勞工和販售者都獲益的商業文化。具體而言,Toms的好意可能只是粉飾太平,因為即使孩童有鞋可穿,但其他由惡劣環境帶來健康威脅,諸如腸胃傳染病和破傷風等等,仍然沒有獲得解決。
對此,其他公司已經在「你買我送」之外更進一步,創造受捐贈地區的就業機會。因為他們相信,對付貧窮問題的最好解決之道是建造工廠,生產產品,讓當地人不再仰賴捐贈,落入貧窮的惡性循環。例如Warby Parker在捐贈眼鏡之外也與當地企業家合作,訓練他們創業販賣眼鏡,發掘廉價眼鏡的潛在市場。衣索比亞的Oliberté則使用來自利比亞和模里西斯的原料製造鞋子,再出口至美國。Uwezo兼顧兩者:他們也在消費者購買後捐贈相應數量的鞋子給貧窮兒童,但他們強調所有鞋子都是在非洲當地製成的。
Kaye認為,「你買我送」這種公益營銷模式的確有機會讓發展中國家的人民脫離貧困,但這得透過社會企業運作,而非傳統的慈善捐贈。在批評者質疑它治標不治本,反而讓這些獲得鞋子的孩童習於受人施捨的同時,孩子們也可能因為一雙新鞋而重拾自信,接受教育、甚至開創微型企業。更重要的是,若這些社會企業能夠持續創造投資和就業機會,逐步停止單向捐贈活動,該商業模式便將帶來長久的正面影響。至少,這比購買廉價的中國製造商品再投入銷售或捐贈活動好得多了。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