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社會企業遇上藝文... 國藝會扶植藝文社會企業 11團隊出線
經濟日報╱記者潘俊琳(2013年8月13日)
藝文組織的發展,除了表演藝術或商品創作的前端開創工作之外,也需要有企業經營管理的概念,甚至朝向藝文團體社會企業化的後端補強。國藝會為了強化藝文團體的競爭實力,不僅積極對外募資補助優質的藝文、文創單位,同時也引進社會企業的概念,要開啟藝文營運創新思維。 
在國藝會董事長施振榮的積極推動下,國藝會推出「藝文社會企業創新育成扶植計畫」,廣徵兼具藝術文化精神與創新營運思維的提案,經過數月遴選,將應選團隊分為「表演與視覺藝術」、「文化旅遊」和「其他微型文化事業」三部分,共有11組團隊脫穎而出。
獲選的11件計畫提案中,表演與視覺藝術類入選5件,分別是社團法人台灣技術劇場協會「劇場技術人員專業技能認證開辦計畫」、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青春熱血藝術夢想─台灣青少年表演藝術發展計畫」、加侖工作室「藝文票券折扣平台」、夏綠原國際有限公司「意象台灣─前輩攝影家影像資產資料庫開發計畫」、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企業藝術物流服務計畫」,5件計畫共獲扶植經費1,000萬元。

國藝會扶植 11團隊出線

在文化旅遊類,入選的團隊有風尚旅行公司「離題旅行:用七天離題,旅行另一種人生」、建興創藝公司「廖添丁之清水寶藏大冒險」、生活旅人有限公司「o'rip漫走」、田園野趣公司「土溝農村美術館─優雅農夫田園饗宴計畫」4件入選,共獲扶植經費120萬元。
而微型文化事業類則有2件入選,分別是耕藝耘術公司「土溝農村美術館─青年下鄉創業陪伴計畫」、台灣特色產業文創聚落促進學會「五語倫比─落實新移民、移工台灣文化傳播權計畫」,共獲扶植經費90萬元。
施振榮表示,藝文生態必須考量企業營運和商業思維,積極拓展藝文市場,讓藝術創作的價值得以彰顯,「藝文社會企業創新育成扶植計畫」除了提供經費之外,也積極引導各界資源投入藝文社會企業的領域,並建立回饋機制,全力輔導團隊發展。
國藝會將提供獲選團隊社會企業組織策略發展、法律、帳務、行銷管理等相關業師,陣容包括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KPMG)執行董事張惠貞、會計師施威銘,創造力學院執行長劉慶聰,以及協合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黃琬婷等人,業師陣容可謂相當堅強。

創三方共贏 衝產業價值

施振榮表示,「藝文社會企業」將以文化藝術為核心營運內容,並將公共利益視為首要目標,透過企業經營的模式,讓民間企業資源投入文化藝術產業,給予藝文產業更友善的經營環境,創造企業、社會、藝文領域共贏的產業價值鏈。
除了輔導藝文團體朝自給自足的社會企業發展,國藝會對藝文產品,也就是前端的表演活動推廣,也同樣積極。
繼之前協助歌仔戲的創新發展之後,同樣是傳統廟埕戲曲的布袋戲,國藝會也協同頂新國際和味全企業,首次投入企業資源贊助。
國藝會董事柯基良指出,過去的觀眾寧可不吃飯都要看布袋戲,布袋戲除了史豔文到霹靂自成一脈相傳之外,其他的劇團因為沒有創新,觀眾的新鮮感逐漸消失。
「布袋戲製作及發表專案」就是要將布袋戲與現代劇場思維結合,以匯演的方式讓團隊與各地文化局、宮廟、媒體、社群網絡連結,吸引新觀眾支持,期待再創廟口布袋戲高峰。
國藝會推動的「布袋戲製作及發表專案」,廣徵全國布袋戲團企劃,經過兩階段甄選,共有3個優秀團隊脫穎而出,分別是真快樂掌中劇團、王藝明掌中劇團,以及台北木偶劇團。
這3個脫穎而出的布袋戲團隊,各獲76萬元的補助,將進行四場演出。並於11月連續3周共9天,在新北市、台南市、台北市的廟埕,上演全新精彩好戲。
全文轉載自經濟日報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