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影響力小檔案 【組織】組織的社會使命與社會影響力關鍵數據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於 2001 年,致力於「推動環境資訊交流及環境信託,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為了擴大民間保育能量,推動更多、更大規模的環境公益信託,2024 年轉型為「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 I- Information:資訊的公開與傳播,是建構公民社會重要的一環,在資訊爆炸的時代,環資提供多元的環境資訊,且力求真實與客觀,讓民眾面臨價值選擇時有足夠的依準。至今電子報訂戶已超過 7 萬人,環境資訊中心網站每日超過 2 萬 9 千瀏覽人次,2019 年度年總瀏覽量破千萬,擁有超過 20 萬筆環境資訊圖文資料。 A- Action:我們持續投入棲地守護與環境友善行動,包含山林到海洋、生活到倡議,並邀請志工親身參與行動。此外,並致力於推動環境信託作為守護棲地的途徑,2014 年受託管理台灣第一個環境信託地:新竹自然谷環境教育基地,且持續透過多元方式,在各地推展棲地守護行動計劃。 【職位】人才於組織及社會將發揮的影響 面對生物多樣性每 10 年下降 2% 至 6% 的下滑危機,我們需要一位生物多樣性專案研究員加入團隊,找尋方法並投入行動,來減緩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的願景是推動全台 1/4 的閱聽眾關切環境資訊,以及促使全台 3% 面積的土地成為民間保育地,藉以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從環境新聞報導、從山林到海洋、從修法到日常生活的落實,都能看到我們的投入,而減緩生物多樣性的流失也一直是我們的初衷。 科學報告顯示在過去 30 到 50 年間,地球生物多樣性每 10 年下降 2% 至 6% ,呈現不斷下滑趨勢。2024 年 12 月聯合國研究機構「跨政府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服務平台」(IPBES)也提出《轉型變革報告》,強調以「全社會」的方法來解決生物多樣性危機,每個人、每個組織都有重要的角色與任務,來減緩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期待重要的你,一起加入!
【職務內容】
①生物多樣性研究報告及國際趨勢研究分析。
②台灣相關部會之政策分析與倡議。
③建置與經營生物多樣性溝通與倡議平台。
④籌劃生物多樣性主流化相關之活動、論壇與研討會。
⑤會內生物多樣性相關策略擬定。
【需求與條件】
①生態學、環境科學、環境政策或相關領域碩士以上學歷。
②熟悉生物多樣性公約框架,並具備跨界協作與溝通能力。
③具備優秀的溝通能力及專案管理經驗,能夠有效推動計畫與目標的落實。
④具備英語聽、說、讀、寫之能力。
⑤樂於自主學習與接受新知,工作主動性高,善邏輯思辨、具有開放思維,可接受並欣賞多元文化。
【加分條件】
①追求自然簡樸與零廢棄物生活。
②有政策研究或生物多樣性研究相關經驗者。
③具備政策推動經驗,尤其在生物多樣性和自然保育領域。
【其他須知】
①因工作性質與空間限制,此職務需自備筆記型電腦(本會有相關補助計畫可供申請)。
②此職位為全職工作,每周至少二天進辦工作,其餘時間可選擇遠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