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jarmoluk ( CC0 Public Domain )Photo Credit: jarmoluk ( CC0 Public Domain )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2015年3月23日)
社會企業強調做公益也要做生意,昨天在社企流「信念馬拉松」講座上,勝利身心障礙潛能發展中心主任張英樹等紛紛呼籲民眾「以等值消費取代捐款」,才能長久。他們也期待,社會各界別以特殊眼光看社企,成為社企發展障礙。
「想從事社企,一定要找小池塘,把它挖深。」多扶接送創辦人許佐夫建議,要做社企就要做精做深,像沒人比張英樹更懂身心障礙者需要,或比「天空的院子」創辦人何培鈞更懂經營民宿。他也呼籲別把政府當敵人,而是要補政府不足,「政府陋規常是時代的殘留,我們把專業做精,政府會拚了命想跟你合作。」
張英樹說,勝利向來希望讓各障別都找到適合工作,建立自主與自尊。許佐夫指出,曾以高級車改成復康巴士,被罵「幹嘛買那麼好的車來接送殘障?」更讓他難過的是,罵人的就是身障者。
「身障者被政府馴化成有服務就好,且認為政府補助就該是銅板價。」許佐夫深信,身障者也該享最佳服務,無奈創業以來,遇到最大的挑戰就是為何民營費用比公費貴很多。
生態綠創辦人余宛如指出,生態綠賣的其實是消費者的理念和價值,「咖啡只是我的媒介」。她呼應張英樹「用消費取代捐款」說,強調只有持續消費,才能讓生產者無後顧之憂。
何培鈞指出,讓他圓夢的就是顧客持續消費,否則「天空的院子」早沒了。
他透露,貸款買古厝四個月後就還不出錢,收到銀行查封通知。原本他憂心「欠一千五百萬貸款怎麼辦」,後來轉念一想,算出一個月只要賣掉十二個房間就可繳貸款,頓時壓力大減。「這讓我思考未知風險的重要,用簡單的加減乘除就可解決原本以為困難的問題。」

文章標籤

  • 社企流三週年論壇:「堅持的力量」

    社企流三週年論壇:「堅持的力量」

    改變社會,可能是三小時的靈光乍現,加上一千天的日夜磨練; 社會創業是一場馬拉松持久賽,不斷向前才能迎向終點。                                                                                                   社企流三週年論壇,帶你看見在全球掀起的以愛創業: 從再生經濟到翻轉設計,從國際視野到在地實踐;                                    30位社會創革者   累積80年的跨世代經驗, 與你分享「堅持的力量─比熱血更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