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部推育成中心 補助門檻放寬
聯合報╱記者林上祚(2014年10月11日)
為了加速社會企業發展,經濟部明年將補助社企育成中心設立,補助金額一百萬到五百萬元。經濟部官員表示,除了育成機構的補助外,進駐社企也可透過國發基金天使創投,加速社企成長茁壯。
中小企業處育成組副組長許秀玲表示,經濟部自民國八十六年開始補助育成機構,去年度補助逾一點五億元。
許秀玲說,目前除全台唯一同時擁有社企研究所與育成中心的輔大外,去年成立育成中心的台南長榮大學,也準備專注社企育成,相關機構目前都躍躍欲試。
由於行政院青年創業專案,希望強化的新興農業、社企與文創三大領域,和傳統育成中心主攻的資通訊、生技、精密機械等領域,有很大差異。因此,育成中心補助計畫新增「前育成社群」、「社企育成」及「區域聯盟」等創業模組。
由於社企在台灣尚不普及,公司法對社會企業也無明確定義,經濟部對社企育成機構要求相對寬鬆,申請補助機構只要進駐單位,三成以上符合「活化社區或促進在地經濟」之公司型社會企業,即可獲得補助。
科技部針對一般育成機構,所訂定量化管考指標,例如「獲得一百萬元補助機構,每年育成企業家數至少十二家,其中一半必須是新創事業」,社企育成中心成立第一年也可排除適用。
經濟部表示,社企育成中心除了大學育成中心具申請資格外,光原社企、社企流、共同工作空間經營者等非學校型機構,也可提出申請。
許秀玲說,各大學創業能量豐沛,除了教育部「大專畢業生創業服務計畫(U-START)」,全台一百卅所校園育成中心,有八十六家獲得經濟部補助,加上全台北、中、南、東四區都有設立技職科大區域產學合作中心,經濟部希望將這股力量,引導到社會企業創業,打造學校到社會「一條龍」創業體系。
許秀玲指出,台灣過去育成機構集中在學校,主要是學校研發多,老師產學合作能力比較強,但社企育成機構除非是強調以科技應用,否則技術研發反而不是重點。
不過,交大、工研院等育成重鎮,長年累積創業能量,在社會企業領域,仍有相對優勢,許秀玲說,像交大育成中心助理教授林崇偉,帶領學生成功創設「眾社會企業」(愛心米其林智慧行動服務)調查無障礙餐廳,與「土地公說」(智慧觀光導覽展示科技),這項技術就外銷香港。
全文轉載自聯合報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