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mobile menu
社企流 | 華文界最具影響力的社會企業平台
search box
繁
简
En
Facebook
More options
G+
RSS
Facebook
繁體
简体
English
關於社企流
新手必讀
專欄作者
聯絡我們
社會企業育成
NPO育成
社企流 | 華文界最具影響力的社會企業平台
More options
文章
新知
案例
評論
活動
徵才
資源
好書推薦
社企檔案
支持網絡
專題
社企流十週年
訂閱電子報
站內搜尋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
如何稱呼您
*
社會創新 X 社區
最新社區文章
綜合
新知
案例
評論
綜合
國寶級步道大師最年長 95 歲!堅持就地取材砌步道,展現與自然共存的智慧
新知
1 週 前
接棒「孩子的書屋」——陳彥翰展開起家厝重建計畫,陪伴孩子走下一個 20 年!
案例
3 週 前
從國產木材的活用,想像低碳城市的可能
新知
3 週 前
低碳建築新可能!用 3D 列印打造在地「土房子」
案例
3 週 前
街道又小又窄,也能無障礙?看葡萄牙古城如何變成平易近人的居所
案例
4 週 前
你聽過樹的心跳聲嗎?關懷身邊老樹,為家鄉守護一片綠意
案例
4 週 前
理想豐盛的生活,一畝田就足夠——專訪台東共農共食
案例
2 個月 前
城市能否陪伴我們老去?專訪為為設計:城市空間需更有高齡包容力的想像
案例
2 個月 前
洗衣店變圖書館、理髮廳供健檢——美國新創蹲點「再忙也會去」的場所,就近提供便民服務
案例
2 個月 前
聯合國重磅報告:當全球升溫 1.5°C,部分地區將不適合人類居住
新知
2 個月 前
1
2
3
4
5
6
7
8
9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
新知
國寶級步道大師最年長 95 歲!堅持就地取材砌步道,展現與自然共存的智慧
新知
1 週 前
從國產木材的活用,想像低碳城市的可能
新知
3 週 前
聯合國重磅報告:當全球升溫 1.5°C,部分地區將不適合人類居住
新知
2 個月 前
走入國境之南熱帶森林,認識台灣原生珍稀植物
新知
3 個月 前
保護印尼最後 80 隻伊河海豚——這項創新計畫助海豚遠離危險、更為居民提高 4 成漁獲量
新知
6 個月 前
公民電廠於金山啟用!上百居民購太陽能板產綠電,更將綠色收益回饋社區
新知
7 個月 前
疫後在地振興,鏈起鬆脫關係!第二屆台灣地方創生年會在桃園,即日起報名開跑
新知
7 個月 前
全民發電遍地開花——地方媽媽揪團蓋電廠、香草小農自救種綠電
新知
10 個月 前
當企鵝在馬路上漫步、山羌在阿里山自在穿梭——認識 SDG 15 陸域生命,讓地球生生不息
新知
10 個月 前
願每個孩子被社會溫柔以待——大學生組「微光盒子」陪青少年學技能、覓職涯
新知
10 個月 前
1
2
3
4
5
6
7
8
9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
案例
接棒「孩子的書屋」——陳彥翰展開起家厝重建計畫,陪伴孩子走下一個 20 年!
案例
3 週 前
低碳建築新可能!用 3D 列印打造在地「土房子」
案例
3 週 前
街道又小又窄,也能無障礙?看葡萄牙古城如何變成平易近人的居所
案例
4 週 前
你聽過樹的心跳聲嗎?關懷身邊老樹,為家鄉守護一片綠意
案例
4 週 前
理想豐盛的生活,一畝田就足夠——專訪台東共農共食
案例
2 個月 前
城市能否陪伴我們老去?專訪為為設計:城市空間需更有高齡包容力的想像
案例
2 個月 前
洗衣店變圖書館、理髮廳供健檢——美國新創蹲點「再忙也會去」的場所,就近提供便民服務
案例
2 個月 前
遇到動物受害時該如何報案?他們利用聊天機器人,為毛孩權益發聲
案例
3 個月 前
觀光勝地的海廢問題有解嗎? 看沖繩環團如何與遊客一起創意減塑
案例
3 個月 前
雲南小鎮上的半朵雲:融入自然環境,沒有使用鋼筋與釘子的紅磚建築
案例
3 個月 前
1
2
3
4
5
6
7
8
9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
評論
《美伶姐的台灣地方創生故事》:地方創生不是年輕人的枷鎖,創生更不是創業的代名詞
評論
7 個月 前
地方創生,不是把年輕人丟到地方去生活而已——日本組織 NCL 盼實現「後資本主義社會」,與台灣社群聯手打造理想生活
評論
2 年 前
地方創生的 5 個思考——鄭志凱:城市文明越發達,小鎮文化便越需多采多姿
評論
3 年 前
房子是用來居住、而不是持有的地產:德國「合作住宅」10 大特色盤點
評論
3 年 前
曾為南半球最大捕鯨站,現成海洋保育推手——台灣青年參訪澳洲渡假村,剖析生態旅遊推動心法
評論
3 年 前
社會企業=非營利組織嗎?應以乘號替換等號,讓彼此各司其職、深化社會影響力
評論
3 年 前
明日農村趨勢論壇紀實:產官學齊聚一堂,寫下給農村創生者的備忘錄
評論
3 年 前
如何發展融合在地特色的地方創生?台灣 3 大建築領袖黃聲遠X漆志剛X曾成德:「落後,是地方搶先創生的自由」
評論
3 年 前
「社會創新市場是一片廣大藍海」連庭凱:社創組織應深化使命、合作串連,讓影響力為品牌加值
評論
3 年 前
公宅、私宅以外的第三種居住選擇:在「合作住宅」不只一起住,還要共同經營生活
評論
3 年 前
1
2
3
4
5
6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
熱門社區文章
1
[國際] 許一個不缺水的未來——5 分鐘了解 SDG 6,讓人人享有乾淨、可負擔的水資源
科技
新知
1 年 9 週
前
2
[台灣] 想吃蛋,自己養隻雞!他將陽台改造成雞舍,啟動都市裡的自給生活
食農
案例
13 週 1 天
前
3
「我才80歲,有自己的生活要過」齊邦媛在養生村一住 10 年不曾孤單,更活出獨立的樣子
健康
評論
4 年 38 週
前
4
[國際] 從整條食物供應鏈,發現你所不知道的食物浪費
環保
新知
6 年 21 週
前
5
[國際] 當企鵝在馬路上漫步、山羌在阿里山自在穿梭——認識 SDG 15 陸域生命,讓地球生生不息
環保
新知
43 週 32 分鐘
前
訂閱電子報
文章
新知
案例
評論
活動
徵才
資源
好書推薦
社企檔案
支持網絡
專題
社企流十週年
訂閱電子報
站內搜尋
主題
關於社企流
新手必讀
專欄作者
聯絡我們
社會企業育成
NPO育成
創業
CSR
科技
環保
食農
健康
銀髮
教育
文創
時尚
社區
社會設計
公平貿易
就業
青年
性別
金融
政策
人物
城市
建築
交通
新住民
原住民
創業
CSR
科技
環保
食農
健康
銀髮
教育
文創
時尚
社區
社會設計
公平貿易
就業
青年
性別
金融
政策
人物
城市
建築
交通
新住民
原住民
看更多主題
回到最上方
頁面載入中,請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