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社企流
昔日落寞的大稻埕如今繁華再現,要從一個人、一場敗選說起。
時間回到 2008 年,周奕成所組的第三社會黨敗選收場,自此,他離開待了 20 年的政治圈。那時社會正籠罩於金融危機之中,周奕成便鼓勵以「微型創業」開闢經濟的活路,「在大規模的景氣衰退之下,臺灣應該做的並不是想要僥倖躲過衰退,而是準備在全球復甦之時最快爬起。」
周奕成寫下一系列「臺灣起業國」文章,鼓吹政府在不景氣之下應鼓勵創業,用擴大創業貸款、創業育成等措施來帶動創業的能量。他表示,「雖然消費需求減少,基本需求仍然存在,這就是微型創業的商機。微型創業可帶出儲蓄成為投資,可將失業者轉換為創業者,乃至創造其他人的就業機會。」
周奕成認為,唯有大規模鼓勵創業,才能真正挽救臺灣經濟。然而,景氣不佳之下創業要怎麼賺錢?周奕成用「大樹倒下,小草新生」來比喻,「大的企業集團可能倒閉,但很多微型企業和中小企業卻也得到生長的機會。」
「微型創業的優勢就是靈活創意、勤奮打拼,經營權和所有權合一,老闆就是自僱者,能夠在微利的情況下生存。這是臺灣絕大部分企業起家的模式。」
微型創業者,是社會生命力之所在
當時,周奕成看見行政院勞委會(現勞動部)的「微型創業鳳凰計畫」在徵求創業輔導顧問,便主動去應徵,「我雖然擁有美國名校的管理碩士,但其實自己過去工作經驗都在公共事務或非營利部門,並沒有創業或經營的經驗,我只是用我學來的知識來協助這些婦女創業者。」
微型創業鳳凰計畫是針對婦女及中高齡國民所提供的創業貸款輔導,擔任顧問期間,周奕成協助創業者撰寫營運計畫書,做基本的財務規劃,以獲得中小企業信保基金的擔保,並取得因政府補貼而相當優惠的銀行低利率創業貸款。「參與鳳凰計畫的創業者,有的是做小紀念品專櫃,有的是做果汁吧,也有做小吃麵店的。接觸她們之後發現,她們都是生命的勇者,面對挑戰,努力上進。我就深深感受到,微型創業者其實就是社會的生命力之所在。」
在臺灣的世代創業寶地,打造微型創業的基地
於是,昔日在報章雜誌投書的倡議者,如今成為捲起袖子創業的實踐者,並在大稻埕找到了自己生命力之所在。「我喜愛大稻埕,因為大稻埕是臺灣的世代創業寶地,也是文化運動基地,更是通往1920 年代的時光通道。」
回溯至 1921 年,「臺灣新文化運動之父」蔣渭水,在此成立臺灣文化協會,而知名的大企業如義美、光泉、新光集團、遠東紡織等公司,也皆是由大稻埕發跡,可以想見大稻埕過往文化與經濟的繁華榮景,而這也是吸引周奕成來此發展的原因。
隨著時代變遷,這塊創業寶地雖不如過往風光,但仍蘊含豐厚的文化與歷史軌跡,周奕成認為大稻埕的傳統產業基礎,若加上新創事業的創意,便可以重新在此注入活力,因此他建立起「世代文化創業群」(簡稱世代群),希望打造一個創業助成的社群。
「我們一方面自行創業,一方面和人合作創業。我的目標是『十年百業,千家萬朋』,十年內輔助上百個新創事業,增加一千個以上就業機會,結交數萬個朋友。」
世代群包含了多個事業體:世代文化創業公司(創業育成及管理)、世代陶瓷公司(陶瓷工藝之設計製作)、世代街區公司(大稻埕街區空間之營造及管理)、世代戲台公司(結合表演藝術的餐飲及商品服務)。
其中,負責街區空間管理的世代街區公司,扮演著整合者、規劃者以及管理者 3 種角色,他們依照大稻埕的 5 大傳統產業:茶、布、農產、戲曲以及建築,招募相關領域的團隊進駐。主要提供進駐創業者空間、收銀與店內設備、顧問諮詢等服務,就如一個百貨公司提供櫃位的概念,世代群將散落的街屋整合為聚落型商場,並每年更新、出版大稻埕散步地圖,積極讓街區中每個微型企業都有曝光的機會。
「我們對街區有整體的視野和永續經營的願景,持續引進好的經營團隊,在街區裡創造小聚落,再將許多小聚落結合成大聚落。」
2011 年,世代群租下永樂市場對面的百年洋樓「屈臣氏大藥房」,第一棟街屋「小藝埕」正式開張,自此幾乎一年一街屋,民藝埕、眾藝埕、學藝埕等街屋陸續出現,如今不到一公里的迪化街上就有 8 棟藝埕,超過 30 間微型企業在此形成了大聚落,吸引越來越多人來此看劇、吃飯、喝咖啡、逛小店,打破以往只能來大稻埕辦年貨的既定印象,成功讓這座老城活了起來,帶進新的人氣與商機。
其中,不少進駐團隊在大稻埕發光發熱,進而擴大營業,如原住民服飾品牌「花生騷」、臺灣印花布品牌「印花樂」以及小農文創蔬果店「豐味果品」等,皆在這座微創基地中儲備滿滿的能量,逐步成長茁壯。
讓微型企業成長的兩大秘訣:人品與產品
「微型企業成長的秘訣,我們認為是兩種因素:人品和產品。」周奕成說道:「人品包括正直、誠實、勤奮、堅持。產品主要關鍵是技術。我們喜歡本身掌握有技術的創業者。微型創業家必須很清楚自己的定位,例如服務好創業的前一百個客人,可能比掌握幾百萬人的大數據,更有意義得多。」
他表示,世代群能夠找到夠質量的創業團隊,就是依照人品、產品這兩個因素去篩選。「很幸運我們到目前選到的夥伴團隊幾乎都是非常好的。找到好的人,好的團隊,和他們建立互惠合作關係,就是小藝埕系列街屋持續擴展的關鍵因素。」
但即使世代群已經以常人難以想像的步調發展,離周奕成的願景仍有好一段距離,「其實我們的進展很慢。我們在每一棟街屋都付出很多時間和心血,我們在追求成長的時候考慮的面向也很多,導致我們的成長速度不如預期。」
他稱世代街區公司為「世代群的航空母艦」,希望未來在航空母艦的領軍之下,能持續擴大在地的創業能量,「目標是擴大公司結構,並希望在 2022 年前輔助 100 個小企業。更長遠來看,目標則是建立永續經營的股東結構及經營團隊,並將街區經濟的模式分享給其他地方,也可以說是用街區經濟模式來策動地方創生。」
走過創業之路近十年的光陰,問及周奕成對臺灣的創業環境有何觀察,「現今整個社會創業的動力似乎減弱了。」周奕成答道,「我想可能是年輕人對於未來趨向悲觀,因此,我認為政府領導者必須推動大規模根本性的政治結構改革,讓臺灣新世代再度燃起希望。」
全文轉載自勞動部勞動力發展數位服務平台
覺得這篇文章不錯嗎?社企流希望帶給你更好的內容,打造更美好的社會! →馬上支持
個人如何回應趨勢,成為掌握國際脈動的職場人才?組織如何注入永續思維,打造兼顧獲利與社會影響力的經營法則?即刻閱讀《全民的 ESG 入門課——跟大師學企業倫理,掌握永續趨勢》專題,從不同產業領導者及企業代表身上,一探各行各業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