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HometeamPhoto Credit: Hometeam
在高齡化社會之中,當銀髮人口急遽增加,卻無足夠的照顧人力因應時,人們宛如乘坐一台失速的列車,即將迎面撞上長照人力荒的困境。2018 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的「銀髮照護」平行論壇,邀請到 3 位深耕照護領域的實務專家,包括臺中市政府副市長林依瑩、居家照護公司 Hometeam 創辦人 Josh Bruno 以及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記者周傳久,探索翻轉現今長照情勢的可能性。
文:郭潔鈴
「談到長照,近 20 年談的問題都是長照人力不足,」擔任主持人暨講者的臺中市副市長林依瑩一開場就點出臺灣現行長照的問題點,「長照中大概有 9 成長輩都待在家裡,只有一成在照護機構,那麼我們該如何培育(照顧服務員)居家的照顧能力?」
(臺中市副市長林依瑩。來源:社企流)
(臺中市副市長林依瑩。來源:社企流)

三大策略培育長照人力

針對長照人力的培育,林依瑩提出三大策略,分別是提供跨專業的照顧整合、協助照顧者降低負擔,以及促進照服員的未來職涯發展。
談及第一大策略,林依瑩以臺中市去年試辦的「陪出院服務」舉例說明,由於臺灣「老老照顧」的情況十分普遍,過去醫生將患者交付家屬時,往往是交給阿公阿嬤;而陪出院服務則是整合跨專業的照顧團隊,在長輩尚未出院時就與醫生交接輔具如何使用、如何用藥、複檢時間在何時等細節,更會陪伴家屬回到家裡觀察長輩回到家中的生活動線安排,像是如何上下床、上廁所動線如何規劃等等,使照服員後續服務時能銜接地更順暢。
這項實施不到一年的服務,已在短時間內獲得顯著的成效,林依瑩自豪地表示,「有一位阿嬤出院時,幾乎是斜躺出來、手被綁著,通常回家後只能幫她翻身拍背照顧,可是因為這次有陪出院跨專業整合的服務進去,這位 92 歲的阿嬤現在已經可以下床走路爬樓梯,當跨專業團隊跟照服員合作,效果就能這麼好。」
林依瑩強調,過去照服員皆是單槍匹馬前往服務,有了跨專業整合,「照服員的專業大大提升,照顧負擔大大降低。」如此將能促使各界更願意投入長照的第一線服務。
第二大策略為協助照顧者降低負擔,林依瑩表示,因為長照制度太過複雜,若每個家庭找尋適合服務時,皆需聯絡不同單位,家屬有時會乾脆選擇聘用外籍看護,因此長照大力推動「一站式」的 A 據點,以照顧咖啡館的方式執行,像是有本生活坊、青田食堂等處,皆是幫助家屬即時獲得關鍵服務的空間。(同場加映:從幫長者換尿管到陪照顧者吐苦水,這間咖啡廳變身「長照界的 7-Eleven 」包辦照護大小事
第三大策略則是促進照服員職涯發展,林依瑩說明,長照新制實施後,有經驗的照服員可以自行執業當「照老闆」,這項措施給予照服員這個職業更多的未來發展性,使年輕人更有意願投入照護產業。
「我希望未來的長照是高手如雲的時代,因為高手如雲會吸引很多年輕人,」林依瑩分析,長照榮景的指標,便是各界的人才都願意投入;而提升照顧專業、降低照顧負擔的三大策略,去年已成功使臺中照服員人數成長 200 名、共計 700 位,「我們今年目標要倍增到 1400 位。」林依瑩充滿信心地表示。
(居家照護公司 Hometeam 創辦人 Josh Bruno。來源:社企流)
(居家照護公司 Hometeam 創辦人 Josh Bruno。來源:社企流)

用科技給予照服員最專業的後盾

在美國紐約成立居家服務公司 Hometeam 的 Josh Bruno 認為,「我們不只是要照顧老年人,也要照顧這些照服員,因為他們要負起照顧老人家的工作。」
原本是工程師出身的 Josh,由於奶奶突然過世,高齡 90 多歲的爺爺在家裡需要額外協助,儘管家人們皆願意出一份力,但是長期照顧造成的心力交瘁,使家族爭吵不斷,後續聘請照服員,情況仍沒有轉好,當時 Josh 灰心的想,「在美國這樣子的國家,每天有上百萬人面對同樣的問題,為什麼不能解決?」
秉著工程師尋找解答的精神,Josh 親自去紐約的照護機構當了 6 個月的照服員,第一線的觀察使他眼界大開。
「在美國的照服員,拿的是最低工資,而且工作時數很不一定,你不知道每個月有多少工作機會,沒有訓練、沒有導師,也沒有相關工具支持。照服員隻身進到家庭,大家卻期待他們可以翻轉這個家庭的生活。」
深深體會到照服員困境的 Josh,決定從三方面改善這個問題。首先,為了使照服員有更好的生活水平,Josh 堅持給予照服員高於美國平均值 30% 的薪資;再者,開發 app 媒合護理師、保險公司、醫院等角色,給予照服員專業的支持;最後,持續以 app 蒐集並追蹤長輩的日常資料,當狀況異常時便能提供最即時的協助。(同場加映:台灣智慧照護神器打入日本長照市場:不需打擾病患,即可遠距偵測體溫、呼吸和心跳!
不僅如此,照服員還能透過此款 app,媒合到最適合的家庭。Josh 說明道,「每天 5 點時,照服員都會看到清單,說明有哪些家庭需要協助、工作內容為何、老人家的狀況如何等資訊,照服員就能依自身能力與偏好挑選。」這當中的媒合指標包括距離、語言、宗教,以及飼養的寵物等細節。
Josh 相信,當照服員獲得支持,被照顧者也能擁有更好的居家醫療服務,「我們讓老人家省下一半需要去醫院的時間,我很以這樣的結果為榮。」
最後 Josh 也強調,軟體只是工具,只佔了自己工作的 10%,「另外 90% 的工作是和照服員溝通,讓他們了解這是他們的天職、他們的存在是有意義的,因為這是一份可以幫助很多家庭的工作。」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記者周傳久。來源:社企流)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記者周傳久。來源:社企流)

長照訓練應均衡發展,照顧與生活需並重

長年來對於各國的銀髮照護有諸多觀察的公視記者周傳久,則以「木桶原理」比擬長照的發展趨勢。「你希望木桶能夠裝滿水,那麼這個木桶不能是破的,因此要均衡發展。如果有些地方發展了,有些地方跟不上,那麼是裝不了那麼多水的。」
周傳久觀察,過去長照人力訓練多重視技術性的工作,但是溝通倫理也是人才的關鍵要素之一。周傳久強調,「照顧是支持失能的人自我照顧,照顧跟只有插三管和餵食是不一樣的。」
熟捻各國照顧策略的周傳久舉例說明,「比利時去年將所有護理之家的名稱改為生活照顧館,因為他們的觀念是 23+1,一個失能的人需要被照顧的時間,一天其實只有一小時,剩下還有 23 小時要生活。」
但長輩可從事什麼樣的生活活動?芬蘭的長照機構以兩人一組老少搭配的方式,支持長輩做手工藝品;奧地利國家藝術史博物館則定期讓失智團體欣賞古畫,並讓老人家體驗 400、500 年前作畫的方式,都是優秀的照顧活動案例。
最後周傳久強調,不僅長期照顧的服務規劃可以有更多可能性,大眾對老年的想像也應該有所扭轉。「歐盟國家為了打破大眾對老年生活的成見,特別蒐集片子來告訴大家,我們不應該對老年有刻板印象,老人可以有愛情,也可以有發展。」
「你怎麼看待失能的人,就會引發不同的想像。」周傳久相信長期照護除了翻身拍背之外,長照應有更多不同的樣貌,以避免「越照顧越失能」的困境。

看見職涯的未來發展可能,年輕人更願意投入照顧產業

曾任香港長者安居協會總幹事的馬錦華提問道,當工作條件變好,年輕人就會願意投入了嗎?周傳久坦言,除了改善外部環境,心理因素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如何讓年輕人以正面態度投入長照產業,是需努力的方向之一。
聚焦於讓照服員職涯可永續發展的 Josh,不僅給予照服員高於一般水平的薪資,也致力讓照服員心裡有所依靠。他以自身公司的網站頁面舉例,「如果你看了 Hometeam 的網站,會發現跟其他照顧機構不太一樣。其他人會強調要讓照顧者和被照顧者都很開心,這很棒,但是這其實並非真實的情況;我們則是坦言照顧這件事真的很艱難,這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但我們會為你提供支持。」
周傳久則進一步分析,願意投入長照產業者的心境,大致分成三個歷程,「第一是他充分感覺到他被愛;第二是他被愛後看見人的需要,知道該往哪裡去做事情:第三是經歷前面兩個過程後,就能善用他的才幹。」
周傳久以挪威的健康中心為例,中心內有間房間裝飾得特別漂亮,一問之下才發現竟是專門接待實習生的房間。「他們很希望投入的年輕人一開始就被充分照顧,有美好的經驗,這就是他看重人才的表現。」
周傳久強調,年輕人在職涯發展中,需要有一定的自主性,並有可期待的前途。林依瑩呼應道,過去向各間學校推廣長照人力培訓計畫時,眾人皆興趣缺缺,直到實際帶校方走訪照顧咖啡館,讓他們看見職場的未來性與美好後,立即有 3 間學校願意加入計畫。
欲從根本解決長照人力荒問題,需要改善外部的工作條件,以及照顧者內在對職涯的想像,才能全面性地補足人力,給予世人一個宜居的未來。
核稿編輯:金靖恩

文章標籤

  • 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明日亞洲」

    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明日亞洲」

    今日亞洲,正共同面臨許多未解之題,明日亞洲,如何用社會創新翻轉難題?
    高峰會聚焦「食農、銀髮、弱勢就業、綠能環保」四大議題,透過跨國、跨領域的座談研討,串起社會行動者的支持體系,讓產官學界與民間一同聚集,為明日的亞洲尋找改變的契機。更多詳情請見 明日亞洲 2018 亞太社企高峰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