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歐敏銓
8月27日是8月的最後一週,在華山舉辦的的Maker Project Demo Night照例有五個專案作品登場,讓人感到特別有意義的,不是這專案有多大的市場商機,而是作品背後的那份用心。以第一個展示的蜘蛛機器人來說,目前在市面上已有不少這類的玩具及DIY套件,但要從無到有自己來做一隻,需要懂多少的學問呢?
Regis Hsu就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先重修三角函數、座標轉換,再自組一台3D Printer(Prusa i3)來列印自己設計的零件,又為了用vpython 來開發蜘蛛模擬器,自K學懂所有的指令集… 最終才「生」出一隻能聽從指示動作,甚至會跳「熱舞」的蛛蜘機器人,真Maker啊!
他說:「在今日的開源環境下,所有的學習資源都能找的到,但想做出好成績,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兩個字:『堅持』!」
另一位展示者的本業是IT產業的資深經理人 - 許議中,他利用閒暇時間在研究一個題目:能有效利用風力的綠能技術。推動他的理由很簡單:「不論是台灣的高空風能,或黑潮洋流發電,若能有效運用,都足以提供超過全台的電能使用。」
在研究過全球的「先進」解決方案後,他的結論是:「都不理想」,於是他繼續找尋出路,也真讓他給發明出來了:運用帆船能逆風而行的原理,在風場中開發出一套可循環運動的帆纜發電系統,即可有效改善傳統風力及洋流發電的種種限制。
還有一位Maker - 哈爸,運用MTK的LinkIt ONE開發出一套環境感測系統(LASS)。對電子領域的人來說,這似乎是個小案子,但進一步去了解它,就知道一點也不簡單。
哈爸的願景是讓很多很多人都來用它,得到很多很多的環境資訊(Dust、UV、Sound…),任何人都能很即時地看到這些資訊。於是問題來了,要如何讓一般人也會建置這套系統?如何遠端且大範圍的部署?系統如何整合?花多少錢?
於是,他以自己在IC設計上的專業,為這個目標提出了整套的系統架構,並做出感測裝置的原型,而更重要的是,他把所有的開發成果全部都開源出來!他說:「你喜歡就拿去用、盡量用,想將部分商業化我也支持你。」但身為開源專案的發起人,他選擇非商業的立場,以維持這系統的公益定位。
至於這樣的系統有何價值呢?若你看過柴靜製作的這部禁片《穹頂之下》,就知道中國霾害問題的嚴重性,也突顯了隨時掌握環境資訊的必要性。
其他兩個作品也很精彩,一個是革新的吉他效果器,一個是自動煮麵機,都是創意獨具的發明。
從上述的展示,我們可以發現,Maker可以為了好玩,或為了一個改變世界的信念、理念而投入,並因堅持而有所成就。在開源的環境下,讓他們可以站在別人的肩膀上進步,而他們也願意將自己的成果分享給社群,一起進步。
台灣的Maker,真棒!
全文轉載自MAKERPRO
作者簡介:歐敏銓,在IT、電子的媒體圈打滾了15年,歷練過編輯台各個職位,以及6年的Freelancer工作,在年過40後,不斷思索屬於自己的信念與論述,找尋最該行動的方向和可以扮演的角色。2014年,放下CTIMES總編輯的角色,從無到有架起INNOMAMBO媒體網站,試著在新創經濟中找到一個立足點,12月,確認要做一件事:推動Maker to Startup的共創社群平台,也就是這個MakerPr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