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致昕/圖:春一枝官網
假日的市集裡人來人往,年輕人帶著文創商品說故事,貴婦們在各小農攤位試吃,一對年近半百的夫妻身影站在冰櫃前,叫賣著枝仔冰。
一枝三十元,是超商裡的快兩倍,有人好奇上前買了一枝,「麥驚啦!吃看看啊,不好吃退錢,啊你不可以全部吃完再退喔!」老闆擠出親切的微笑替客人打開包裝。
那是七年前的春一枝創辦人李銘煌夫婦,讀高中的兩個兒子陪在一旁。「認識的看到都嚇一跳,來問我說是不是發生什麼事?怎麼落魄這樣拋頭露面的在賣枝仔冰?」李銘煌回憶。
(春一枝創辦人李銘煌)
現在的春一枝從夜市、誠品到博物館都看得到,講到台灣本土、天然食材不能少了它,名聲早已傳到香港、中國、日、韓,2014年賣出了超過百萬枝的水果冰棒,「是裡面有籽的那一家嗎?」吃過的人,很難忘記它。
但很少人知道的是,這支冰棒的背後是一場耗資兩千萬的實驗。
卸下春一枝創辦人的身份,李銘煌是台灣塑膠大廠的老闆,二十餘年的商場叱吒為他帶來了兩處臺北房產、四台車,平常玩重機、打高爾夫、跑東部,商場的成功讓他懂得、也能夠享受人生。
是什麼把他跟冰箱一起帶進市集?「一支三十這樣賣,還要給人家嫌哎,」李銘煌笑笑的回憶苦情。
答案是台東的鄰居。在鹿野,過去十年茶業因為進口茶搶市而衰退,失業問題嚴重,改種水果的,也總得面對至少五%熟成水果運不出產地的宿命。浪費的心血,貧窮、隔代教養、輟學、失業,十幾年來把台東當作第二故鄉的李銘煌,心裡實在不忍。
「我想說你的水果賣不出去,你沒工作,那我們把它加工一下總能做些什麼有價值的吧?」李銘煌說,把水果肉冰成冰棒的點子大家都覺得不錯,誰知道一個單純的想法會花了李銘煌前兩年近兩千萬的資本,是本來預設數字的四十倍。
李銘煌即使在塑膠業是個專家,但面對冰棒他就是個門外漢。水果冰棒的製程,從用人工將水果打碎開始,攪拌、注料、插棒、拔冰、封裝,七成的工序都是人工。如果跟冰淇淋相比,水果冰棒的流程是它的三倍、所需設備是四倍,但春一枝一支冰棒的售價,卻是一盒高檔冰淇淋的四分之一。這一些,塑膠產業出身的李銘煌都不知道。
七年過去,從準備收掉到現在年產百萬支,李銘煌靠的是對「共好」的堅持。
他對農人好,盡可能提高水果的消耗量。
春一枝冰棒含有果肉的比例是其他品牌的四到五倍,「別人一支有兩個黑點就叫百香果,我們整支都是點啦!」李銘煌說,春一枝不加人工添加物,成分只有水、砂糖、水果,於是香氣跟口味全都仰賴果肉的品質跟含量。
所使用的水果,本來都走不進市場。這些在欉紅的水果在送到通路前就會爛掉,農人只能將它們轉送或是丟棄。「你知道天氣熱的時候,果農就是眼睜睜看著釋迦熟透然後運不走,那一顆顆照顧得多好啊,」李銘煌嘆道,「整車打一打就丟進田裡當肥了!」
要處理這些離不開產地的水果,第一需要夠大的冰庫,才能應付二十幾個合作農民熟成的水果以及做成的冰棒,七年來春一枝已經擴張六次冷藏設備。第二關,以釋迦為例,幾百顆熟的釋迦要怎麼載?李銘煌砸下重本,以載送雞蛋的方式一層一層呵護,每次都要派發財車載著二三十層籃子去收。第三,李銘煌堅持用每日盤商喊出的公定價收購這些「走不進市場」的水果,讓它們從丟進田裡的肥料變成行情價。
共好的堅持,也用在經銷商上。
在塑膠產業,李銘煌的客人、上下游衛星廠都是超過二十年的夥伴,以兄弟互稱。「互相照顧、信任,不然產品組裝出去,出了問題,大家都完蛋啊,」金融海嘯時他主動調整價格,只為了確保上下游的品質,同樣的道理,他也堅持在春一枝的冰棒當中。
每次收到大筆訂單,李銘煌的第一反應都是轉單給全台八十餘個經銷點。去年春一枝收到全國大型通路商的合作邀請,有機會將通路數量一次擴張成現有的六倍以上,李銘煌卻拒絕了。「我只能先在沒有其他經銷的點試賣,不能傷到他們。」他說。
自己接訂單利潤高出許多;跟大型通路合作,提高營業額。這些為什麼不做?「他們都是兄弟,從零到有一路拼上來的,他們不好,春一枝怎麼可能好?」
從外人的眼睛來看,春一枝的現行模式幾乎是把鈔票從手中趕了出去。李銘煌可以把產線外包、撤掉工廠,成本立馬少了一半、也沒有不斷折舊的固定資產。而水果可以不限定熟成的在地水果,他也可以棄手工、改自動,定價上更可以提高售價,銷量就算減半了「我的總獲利可能還是一樣,」李銘煌說,「但用的水果就會變少,」
這些計算他都知道,但他還是把利益從手中推開。
為了果農、通路的利益找自己麻煩,一般人實在看不懂。 「要大家都好,才好的久,」李銘煌為我倒了茶,說出他心底的信念,「如果一切從數字考量,就沒了品質,沒了品質就沒了幸福啊。」
堅持共好,代價是兩年的連續虧損跟家庭失和,「我老婆都問我為什麼需要過這種生活?」
前兩年,年近半百的李銘煌從零開始學,到市集擺攤、到果園看水果,用賓士車載著冰棒推廣,「生活節奏都亂了,我就等一個藉口,讓我收掉,」兩年過去,砸了兩千萬的李銘煌盼不到損益兩平。
「我也沒別的選擇了,我把最大的成本放在食材裡,寧願包裝是簡單的,但東西你吃到會再回來,不是用包裝去騙你,」產品力一直是李銘煌在塑膠業的競爭力,共好,尤其是對消費者好,是他最終的堅持。
「如果市場真的不給我立足之地,就認了,」話說得乾脆,但李銘煌隨即又念起台東朋友沒工作、有孩子、房子二次貸款等。他拿起桌上的茶壺,一邊為我斟茶一邊沈思,我不敢搭話,他彷彿回到當時最後一搏的緊張。
一個商場成功的灰髮父親,放著工廠老闆的位置不做到市場賣枝仔冰,對台北的朋友、對台東的鄰居打了包票說翻身的機會就要來了,但帳面卻一直是紅的,李銘煌實在沒辦法,對不住老婆跟員工,終於跟大家說是時候面對現實了,第三年還是無法單月打平就收掉吧。
還好,第三年主婦聯盟的長期訂單找上了門。
接著食安風暴、本土當道配上台東熱,春一枝的共好堅持終於讓產品說了話,銷售數字攀升,最高峰時台東的工廠聘起了十五個工人,「薪水比台北的還高!」李銘煌笑說。
如今,春一枝已經進入第七年,李銘煌兩個孩子退伍後要加入春一枝的行列,「我跟他們說,真的,把別人的利益考慮進來之後,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我以前不知道,我現在告訴你。」李銘煌道出十幾年來台東教他的事,並用身教傳給了兒子。
「春一枝沒有因為把利益分給大家而倒下,是得到大家更多的幫忙而站起來,」他開心的喝下台東來的洛神花茶。
「共好,可以走得更遠。你會覺得在那裡(共好的系統裡)很溫暖,很喜歡那一塊土地。」一個從台東鹿野長出的新幸福企業,用「共好」開出了一條長路,堅持的台灣企業家做出了一枝藏著大叔夢想的冰棒,一枝實實在在的冰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