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雨澄
由加州經貿協會主辦、社企流協辦的「矽谷‧全球‧創業‧社企」講座中,協會理事長吳必然律師擔任主持人,邀請活水社企投資開發公司董事長鄭志凱先生與總經理陳一強先生,分享在全球化之下對於「創業」與「創造社會價值」之間的經驗與體會,同時提出未來趨勢將如何發展的見解。
(圖:加州經貿協會理事長吳必然律師)
「現今的年輕人很不一樣。過去追求成就時是基於簡單的經濟動機,而這一代年輕人追求的很多不是為了自己,而是去思考怎樣做才能讓世界變得更好、創造更多社會影響力。」居住在加州的鄭志凱先生分享在美國與台灣的所見所聞,提出對這一代的看法與肯定,認為許多年輕人不僅有讓社會更好的目標,更願意走向人群進行團隊合作,透過創業來回饋社會。
除此之外,鄭先生也以美國經驗與台北做對照,認為台北的氣息和舊金山有些許雷同。美國西部是充滿冒險精神的移民社會,引領現今矽谷一帶創新創業樣貌,再加上該地重商主義的史丹佛大學與自由派的柏克萊大學兩端之拉扯與激盪,使得舊金山成為一個可以容納多元意見的開放之地。反觀台北,人口組成來自台灣各地,同樣也是亞洲地區觀念相對開放的地方。在這種氛圍之下,如同舊金山,台北很有機會逐漸成為充滿創業活力的地方。
(圖:活水社企投資開發公司董事長鄭志凱先生)
而陳一強先生則分享對台灣現今社企發展的看法,並舉出好幾位擁有專業與堅持、努力不懈且受人敬佩的社會企業創業家。勝利身心障礙潛能發展中心的創辦人張英樹主任,憑著自己程式設計的專業為企業架設系統,讓身障者透過打字技能獲得工作機會,之後更成功拓展加油站與便利商店員工等服務;以立國際服務創辦人陳聖凱先生,在多次至菲律賓志願服務之後找到自己的熱情與方向,以貢獻社會的態度創辦以立;多扶接送創辦人許佐夫先生憑著提供無障礙接送服務的這股堅持,白手起家的投入資金、化困難為可能,從剛開始的兩個據點到現在成功拓展;鄰鄉良食的創辦人譚景文先生,在擔任企業社會責任顧問的過程中,看到小農生產端與企業消費端之間的斷層,因而辭職創業,向小農收購產品再交由企業採購,以Business to Business的方式創造社會價值。這些創業家找到自己的方向做有意義的事,透過社會企業完成理想、帶給社會正面能量。
「只要給機會,創業家真的能把事情做出來。」陳一強先生認為,社會企業在台發展六、七年至今,開放、民主、以及中小企業蓬勃發展等因素,致使台灣成為優良的社企發展環境。再加上台灣有上述這群用創業解決問題的創業家,有能夠學習並投入服務的學生,有支持社企、渴望參與其中的天使投資者,更有具備專業知識的在職人士,這四個角色的相輔相成,再加上台灣得天獨厚的環境,社會企業的發展相當樂觀。
(圖:活水社企投資開發公司總經理陳一強先生)
在Q&A的時候,當主持人問到社會企業的創業點子與商業模式是否能在各國被廣泛運用時,鄭志凱先生與陳一強先生皆一致認為,社會企業不同於一般企業的特點,就是不會在乎「IP」,也就是社企與社企之間沒有競爭壓力,對於訊息與資源幾乎都能公開分享。若有他人仿效成功的社企案例而在其他地區創業,反而會因為更多人投入社企領域、更多社會問題被解決而感到開心。這種免費共享idea的特質,使得社會企業得以發揮最大影響力。
現場也有聽眾問到,若對社會企業有興趣,但礙於工作忙碌無法投入,是否有平台或方式能讓專業人士做更多的參與。講者們認為,在歐美國家許多企業相當注重社區服務,允許一個月有時間可請假為非營利組織服務。而在台灣雖然沒有相關制度,但依然可以從自己做起。只要一周撥空約四小時的時間,尋找志同道合的人為非營利組織或社會企業提供服務,眾人的力量不僅可以相互督促,更能積少成多的造成影響。一切就從主動參與開始!
在這場演講中,兩位講者分享過去與社會企業相關的經驗,對矽谷與台灣的環境侃侃而談,更對社會企業未來的發展表示樂觀。現今通過立法院一讀、持續進行的公益公司法草案,同樣呈現社企發展契機。相信在政府的立法與重視,以及民眾的支持與參與之下,社會企業在台灣的未來發展將不可限量。
(圖:左起為吳必然律師、陳一強先生、鄭志凱先生與講座參加者互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