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生創業「漁翁得利」 推動漁村改造
聯合報/記者游婉琪(2014年2月17日)
隨著海洋環境汙染與漁獲量減少,台灣漁村榮景不再。海洋大學學生創業團隊成立社會企業「漁翁得利」,結合食材旅行、工作假期等創意旅遊概念,設計各類漁村輕旅行,帶民眾前往產地,近距離接觸台灣海洋文化。
圖:漁翁得利團隊帶領遊客下鄉到彰化漢寶養殖區,體驗工作假期漁村旅行。
團隊相信,當消費者與生產者間的信任感建立後,民眾自然願意直接和漁民購買新鮮漁獲,預計月底漁翁得利專屬平台將上線,讓漁民透過團隊販售自家捕撈漁獲,不透過盤商。團隊打算和旅行社合作,推動企業認養漁村,帶動企業到漁村舉辦員工旅行。 就讀海大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博士班的何立德,是漁翁得利團隊的靈魂人物。他長期深入全台各地漁村,發現漁村亟需注入資源永續概念,以免漁民過度捕撈,同時更需要年輕人幫助中高齡漁民提高生產價值,以免未來面臨無魚可捕窘境。
何立德說,消費者大都喜歡活跳跳的新鮮漁獲,從海裡捕撈到的海鮮,不可能在魚市場擺了一整天依然新鮮。背後不能說的祕密是,為了滿足消費者胃口,漁民多半會在海產添加化學藥劑,保持新鮮外觀。
何立德感嘆,其實最新鮮、最天然、對人體最無害的海鮮,是漁船一捕撈後立刻急速冷凍。然而信任感沒建立前,一般民眾看到冷凍食品,總擔心會不會已經擺放好幾個月?
為了改變現況,漁翁得利團隊一方面深入漁村,傳遞正確的捕撈和漁獲保存觀念,給漁民再教育,不要顧眼前溫飽。另一方面設計各種漁村輕旅行,帶平常沒機會接觸海洋的民眾深入產地,認識平常在市場、賣場購買的海鮮,如何從海洋進到消費者嘴裡。
團隊成立至今大約半年,已陸續推出基隆北海岸、離島澎湖、花東等地漁村之旅。行程有的配合產季,帶民眾到基隆北海岸夜釣白帶魚,有的結合工作假期概念,讓參加者幫助養殖業者,替蛤蠣搬家換池子。
長期關注社會企業發展的政大公行系教授江明修說,青年創業團隊因關注弱勢漁村環境,創立社會企業的精神值得肯定,透過旅遊行程包裝,對背包客也有很大吸引力。他提醒,青年創業不比學生社團,團隊未來可能還會有資金來源、管理等問題,需要一一面對克服。
全文轉載自聯合報
你的心中是否也有一個好點子,卻不知該從何開始? 快來參加社企流年會,沿著八位「創革者」的逐夢軌跡,加值你的行動力!
按此進活動網頁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