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社會企業國際研討會系列專題之二:改變世界的新力量—社會企業國際發展趨勢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為推動社會經濟政策,於11月8日辦理「2012社會企業國際研討會」邀集各界分享實務經驗,委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鄭讚源副教授主持探討國際上社會企業的發展脈絡及內涵,以歸納出適合臺灣發展的社會企業模式。
主持人: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副教授鄭讚源
引言人: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助理教授鄭勝分
與談人: 
1. 柬埔寨Smateria共同創辦人Ms. Elisa Lion 2. 國際勞動與發展研究中心執行長劉黃麗娟 3. 泰國手工藝協會執行長Mr. Stephen Salmon 4. 社企流創辦人與總編輯林以涵

運用創投模式發展社會企業

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鄭勝分助理教授在與會時分享自己從2006年研究社會企業以來,對於國際趨勢的要點觀察及發現,歸納出兩種主要的發展脈絡,一為非營利組織師法企業,另一則是企業師法非營利組織。前者為透過商業化利潤,自給自足增進組織自主性,避免資源依賴的問題;後者則係由企業或社會企業家,基於企業社會責任所展現的策略性慈善,鄭教授認為,臺灣的非營利組織應該要學習一般企業,有自主運作的能力,不再依賴社會的補助,也提到了管理大師彼得.布拉克的理念,認為企業應該兼顧公益,才能永續發展。
就資源面來看,他提出社會企業不應該把政府的資源視為補助,而是加入創投的概念,這有賴跨部會合作,非單方面由勞政體系促成,如經濟部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就是以微型貸款等模式幫助組織獲得財務方面的資源,強化組織能力以維持營運。
而這也是目前國際間社會企業發展的趨勢,亦即,將其資源的取得分為公益創投、微型貸款及公益信託等方式,以確保其經營能夠永續長存。

社會企業是國際發展的趨勢 政府扮演著農夫的角色

國際勞動與發展研究中心劉黃麗娟執行長以自身接觸社會企業發展的經驗提出幾點看法,她自聯合國社會發展研究所最近開始徵求社會互助經濟相關的研究報告中發現,社會企業是國際發展的趨勢,聯合國正在思考除了過去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模式外,是否有其他更好的方向可以前進,而社會企業的出現對他們來說,就是一條嶄新的道路,因為社會企業關心的不只是經濟層面,更包括了對於生態和生活層面的關懷。
劉黃執行長將社會企業的發展比喻為教育的改革,過去視教育為線性發展,就像生產製造業,把原料透過同樣的公式,製造出來同樣的產品,但這樣的模式將讓社會一成不變,因此教育必須徹底的改革,在社會企業裡,政府應該要扮演農夫的角色,提供土地和土壤,讓社會企業在不同的時期、階段和型態裡各自發展,也應謹慎看待自己的腳步,以回應臺灣非營利組織經營者滿腔熱情,並適切提供其所需。

社會企業須重視商業模式與獲利能力

柬埔寨Smateria共同創辦人Ms. Elisa Lion以自己創辦社會企業的經驗,特別提出社會企業和一般非政府組織及非營利組織的差異,社會企業有幾個特性,第一,有賺錢獲利的能力,並追求永續經營,第二,沒有任何政府補助或慈善捐助,完全從零開始,也可以獨立的自由發展,這是必須要先釐清的觀念;而如果社會企業想要做得更多、讓更多人注意到,就必須要更嚴肅地去面對經營模式和商業模式,因為沒有獲利就無法獲得投資,也就難以永續經營。
NPO及NGO組織要轉型做社會企業的過程中,會面臨到一些心態上調適的困難,Ms. Elisa Lion也舉出Smateria和非政府組織合作的例子,說明經營社會企業須要轉換既有的營運心態,讓員工了解工作不再只是為了服務人群,尚須兼顧公司的獲利能力,因為獲利是為了讓組織能夠永續經營下去,而為了這項目標,績效和專業更是必須徹底執行。

有清楚的經營方向與原則,才能有更自由的空間發展

泰國手工藝協會執行長Mr. Stephen Salmon自承在協會20年前成立時,和現在的狀況非常不一樣,非常幸運地能夠在低成本情況下自給自足,但這包括了正反面的意涵,雖然能夠選擇組織想要發展的方向,但這樣的獨立自主,也代表著社會不會參與投資;然而發展社會企業,他建議構思出一個清楚的商業計畫或營運模式,以吸引外來的資源注入。
在社會企業運作的過程中,仍需要有個指導原則,讓經營者和管理者能夠依循,並且做出正確的決策,也透過這些原則監督社會企業的發展,而不致受到誘惑使組織目標失焦,也就是如何在達成企業目標之後,建構社會企業的經營管理原則,且持續創新並保有自由發展的空間。

社會企業發展資金的多樣性  提供社會企業成長養分

談到英美國家的社會企業發展,社企流創辦人與總編輯林以涵表示,社會企業的產業化在英美國家是比較完整的,除了社會企業本身以外,還有其他的資源來做後勤的支援,例如提供諮詢服務的顧問公司及類似「社企流」的資訊分享平台等等;另外還有相當重要的是獲取資金,包含公益創投、群眾募資及公部門資助三種方式。其中,群眾募資是當今國際新興的資金管道,她舉了幾個例子來說明,像是專為社會企業募資而設立的網站,透過資金需求訊息的傳遞,獲得資助或貸款。而在公部門資金方面,則發展出創新概念的債券和基金方式。臺灣在社會企業的起步雖然較晚,但透過英美國家這些創新的概念和作法,我們可以學習並且做為未來發展的借鏡。

考量各國發展經驗與多元脈絡 方能研擬適合臺灣的社會企業推動策略

主持人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鄭讚源副教授社會企業已成為目前各國發展主流趨勢,國際間的發展也相當多元,逐漸得到大眾的關注及政府的重視;惟須注意的是,各國社會企業受當地政治經濟結構影響甚大,單純的移植他國經驗或許無助於我國社會企業發展,但可吸取發展經驗,且須考量其歷史脈絡與社會企業的本質,才能成為我未來社會企業政策推動之方針。
勞委會職訓局已逐步與國際的社會企業發展趨勢接軌,透過各種模式與國際相關組織建立友好關係與交換意見,也將做為國內團體與國際組織進行溝通的平台角色,本次座談會除讓國內團體瞭解國際發展趨勢外,也將涵納各界觀點與建議以做為我國推動社會企業政策的重要參據。

文章標籤

  • 行政院勞委會社會經濟推動辦公室

    行政院勞委會社會經濟推動辦公室

    職業訓練局為推動社會經濟政策,於100年12月5日成立「社會經濟推動辦公室」(Office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SED),除承續「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政策外,101年也增修「培力就業計畫」補助項目,包括:產業轉型或創新、社會性事業創業、特定族群之創業或就業支持系統、區域再生發展,或促成服務、產業之垂直或水平整合者。期以「社會企業」的方式為在地社群創造就業與社會衡平發展的新機,未來將透過跨政府部門溝通及與民間單位合作,一起為台灣這塊土地耕耘大愛,建造永續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