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有一種使命使人大步向前,有一種力量叫人義無反顧
文:郭又甄、卓筱涵
台東的比西比海岸邊,漂流木羊群正迎著大海;向陽薪傳木工坊的原木作品在黑暗中等待日出;2013年3月20日晚上在指南山麓的我們,透過嚴長壽先生的雙眼,看到這塊土地的更多可能。
原本,這場以「公益x管理」為題的演講,設定要介紹嚴長壽在台東的公益平台,另邀請政大商院司徒達賢教授以管理學角度探討其公益經營模式,但嚴長壽在開場前得知現場多數觀眾為學生後,立即調整內容比重,他表示要「在為土地種下希望前,先為台灣年輕人種下希望」,和年輕學子分享他多年來在專業與公益領域對台灣社會的觀察、及回應趨勢的建議,足見嚴長壽細心觀照別人需求的體貼。
他以「無可救藥的熱誠」形容自己寫下幾本著作的心路歷程:從「總裁獅子心」希望年輕人有願意吃苦實幹的態度;「御風而上」警惕台灣社會,世界正在改變、競爭開始沒有國界;「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勉勵青年自癒癒人,無論在什麼職位都該對社會付出貢獻;對教育的著急呼籲寫在「教育應該不一樣」中;直到甫出版的「為土地種下一份希望」一書,嚴長壽一直秉持著「要讓台灣更好」的心情書寫,他的擔憂在談到青年人的國際觀時,更顯迫切。

下一個李安在哪裡?

嚴長壽舉李安、龍應台及林懷民為例,這三位由台灣風土混和西方教育培育出的國際級人才,讓台灣在世界舞台上發光,但台灣因退出聯合國後失去與國際互動的正式管道,開始甘心於島上封閉內耗,雖明知島國發展與世界脈絡緊密相連,卻蒙上眼睛不願向外學習。嚴長壽問台下的聽眾「現在還有沒有人願意離鄉背井,在國外長年辛苦耕耘後回饋家鄉?」如果沒有,台灣不會有下一個李安或林懷民。

從你我開始做起的改變

他也認為,與其抱怨台灣的教育和種種政策,等待一個政治人物出現拯救整個社會,何不站出來大聲告訴沒有善盡職則的官員與民意代表「I’m NOT happy with you!」擔心媒體壟斷,則應該反思自己是否有判斷是非的能力,劣質媒體乃因觀眾「捧場」的高收視率才得以生存,從實際拒看的抵制行動開始,更能展現「起而行」的力量。改變唯有從小、從自身開始才能有長遠的效益。

公益不是口號

這也是為什麼退休後本可清閒享福的嚴長壽,反而投身比原本工作更勞累的公益平台。他認為台灣偏鄉資源的遞減,讓弱勢孩童的發展劣勢更加凸顯,看到一間間原來各有專精特色的學校為了迎合教育政策,逐漸變得平庸,他將想法實踐在強調全人教育的台東均一中小學,以原住民或偏鄉經濟弱勢學童為主要招生對象,學校提供獎學金,營造雙語學習環境並強化實務培訓。公益平台亦致力於串聯國內多個基金會共享資源,努力縮短東西部孩子的資源落差。
教育之外,對於自己最擅長的觀光事務,嚴長壽更毫無保留的貢獻專業,找來台灣各領域的頂尖好手,在台東舉辦包含木工、廚藝、民宿管理及藝文培訓營,為的是讓在地居民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展現文化特色,讓台東的美被更多人看見。

讓世界唱台灣的歌

在為小學合唱團尋找比賽歌曲的過程中,嚴長壽有感而發:我們總是唱著別人的歌,何時能換原住民歌謠在世界角落傳唱,讓世界唱台灣的歌?他認為唯有「過盡千帆、走遍世界還要走回家園」才能建立全新的文化價值觀。與其盲目追求以GDP堆砌的經濟目標,應該致力讓台灣做亞洲的瑞士,讓我們驕傲地用文化傳統特色向世界招手。
與會的司徒達賢教授進一步探討公益經營的模式、以及如何將管理帶入公益。現場聽眾提及社會企業的概念,嚴長壽認為台灣發展社會企業的優勢在「人」─台灣人的善心反映在各種國內外的募款援助上,展現高度人文素質。而對弱勢族群關懷的公益行為需要透過管理,將資源有效運用在真正有需求的地方,例如在偏鄉地區帶入人才並建立資源物流平台。各種管理的方法透過與公益的激盪,期望能真正改善社會問題。
有聽眾問到嚴長壽對年輕人在追尋個人興趣與符合社會期待之間該如何抉擇的看法,他認為體驗世界沒有藩籬,競爭沒有國界,應該透過用心觀看、用心了解自己的文化,並依此為基礎面對自己的人生,追求自己的方向。
演講最後,嚴長壽以「台灣沒有那麼悲觀,世界也沒有那麼可怕,找回文化自信,台灣年輕人一樣可以在世界舞台找到定位」對台下一千多名聽眾信心喊話,鼓勵每個人跨出讓自己驕傲的第一步。
  • 編輯室報告

    編輯室報告

    由社企流編輯搜羅整理台灣社會創新、永續相關的即時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