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專長換宿 為老城鎮注入活水
生命力新聞╱記者李宜佳、盧冠雯(2015年1月14日)
南投縣竹山鎮,與其他老城鎮一樣,面臨著青年人口不斷流失與傳統產業無人傳承的問題,小鎮文創創辦人何培鈞,以招納年輕學子用專長打工換宿的方式來展現竹山的人文,致力於推廣及保留竹山的在地文化。他說,觀光必須是助力,從山上的民宿到山下的文創中心,都是為了讓文化能夠永續發展,這也是他創辦小鎮文創的緣由。

青年人口流失 以工換宿吸引學生進駐

竹山近五年中,青年人口已從八萬掉到五萬,有鑑於年輕人不願意留下來,何培鈞想到以「打工換宿」的方式吸引年輕人進入竹山。招募具有包裝設計、微電影、攝影、才藝表演等各式各樣專長的學生以不收費方式進行換宿。換宿的學生用自己自身的專長,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推廣竹山的文化,像是拍攝微電影、製作竹編作品。
竹編QR Code招牌便是學生與竹藝師傅,結合了數位與傳統所研發出來的商家智慧招牌,他希望將來每個合作店家都能擁有一組QR Code,擺在商家門口,未來遊客只要拿出手機掃描,便可以透過網路知道店家資訊及路線規劃,甚至還能擁有多國語言,讓外國人也能容融入竹山商家。
目前在小鎮文創處理行政事務的鄭靖嚴說,自己就是今年暑假來竹山打工換宿的,因為喜歡這裡的文化,也欣賞何培鈞的理念,所以決定留在竹山。在短短一年間,已經有超過六百位學生來小鎮文創換宿,甚至有來自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學生。

上山巧遇古厝 興起經營民宿念頭

何培鈞是南投水里人,台中二中畢業後就讀長榮大學醫務管理學系,大二那年,無意間經過竹山發現這座廢棄的三合院,便深深被它吸引,探訪了解後更為竹山的文化凋零感到惋惜。於是他開始跨系、跨校去修自己想要的課程,期望能夠將所學用來復興這一個文化。
畢業退伍之後,何培鈞決定直接創業,他跑了十幾家銀行,舉債上千萬,上山和表哥古孟偉兩個外行人親手修復這座百年老宅,由表哥取名為「天空的院子」,開始了民宿的經營。
蓋起民宿以後,何培均一直在想,可以再為這塊土地做些什麼?後來他們更加深入大鞍地區,陸續把當地閒置了七年的製茶工廠改造成餐廳,把從日治時期留下、閒置了四十幾年的古步道重新修建,在沒有增加新建築的狀況下,重新修整了老舊的空間,讓山上擁有吃、玩、住的設施可以整合,吸引遊客前來,十年下來,遊客數量從無到有,現在一年大概有十萬遊客來訪。

觀光是助力或阻力 小鎮文創助轉型

兩年半前,何培鈞認為山上的發展已到了讓他們自我反省的階段,因為大量的觀光會對當地產生影響,他開始想,要如何讓觀光成為當地的助力而非阻力?如何讓觀光可以更加永續發展?
何培鈞說竹山其實有很多好的傳統生活產業,像是打鐵、爆米香、棉被,但是這些產業必須有加值的包裝設計,他需要文字、為電影來包裝,才能變成產品讓遊客買回家,而不只是放置在民宿裡頭,這樣的方式才能有效率地循環,於是小鎮文創便這麼誕生了。
小鎮文創致力於保留與傳承竹山在地文化,更與傳統的產業合作,讓更多人知道竹山的人文風情。來發打鐵店是竹山打鐵街上現存的唯一一家打鐵店,至今已是第五代接棒,第四代的老闆郭慶順說,從前對面跟左邊鄰居都還是打鐵店,漸漸地就只剩他們這一家繼續堅持下來,與小鎮文化合作後,除了推出迷你版的菜刀鑰匙圈,來到店裡體驗打鐵文化與參觀的遊客也漸漸多了起來。

未來十年 傳承竹山文化

未來十年,何培鈞規劃民宿內部遊客會接觸到的三十幾種品項,包括桌子、椅子、棉被、肥皂等用品,會漸漸轉換成竹山當地出產的產品,也因此在地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變得更加重要,近期規劃一系列學習的課程,像是推廣竹編技藝,教導鎮上的婆婆阿姨們,讓換宿學生的竹編作品可以量產。
明年他要讓小鎮文創變成一個友善青年創業的中心,在這裡,他提供住宿、辦公的空間,也提供足夠的資金給創業者,更結合十年下來的經驗,提供市場資訊,希望結合更多人才,將竹山的文化推廣地更廣、更遠。
全文轉載自《生命力新聞
延伸閱讀

文章標籤

  • 生命力新聞:觸發社會創新

    生命力新聞:觸發社會創新

    《生命力新聞》創刊於1997年,是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的教學實驗媒體,致力於報導社會創新故事,也就是用新觀念、新策略、新組織、新科技來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範例。新聞網站:http://www.vita.tw。粉絲專頁:http://goo.gl/st2w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