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小農的菜 請大哥來端 開餐廳愛台灣
聯合報/記者盧沛樺(2014年5月11日)
愛台灣有很多方式,開餐廳也成了新選擇。鄰近228紀念公園的呷米共食餐廳,運用小小店面,和全台20多位小農合作,化身台灣在地食材的另類守護神。位於淡水河畔的岸咖啡,從主廚到外場服務人員,全是頂著光頭的「大哥」,社團法人中華趕路的雁全人關懷協會創辦人林雲敏稱此為「中途職場」,開餐廳是為了更生人返還社會做準備。
26歲的邱馨慧和40歲的楊佩珍是呷米共食餐廳的主要經營者,兩人在綠黨結識,都對環境、農業有高度關懷。去年底餐廳開張,瞄準都會區的外食族,主打環境友善食材。邱馨慧說,他們直接拜訪產地,掌握農產品良窳。有人冷冰冰以「契作」來形容,但這種與農友建立信任關係,其實是餐廳對產地參與式有機認證。
但是呷米共食餐廳店面緊鄰連鎖餐廳,附近還有不少銅板美食,經營挑戰不小。兩人坦承、資金和人事,仍是開業半年來最大的問題。以廚師為例,餐廳講究食材原味,避免使用過多的調味料,就跟坊間餐廳主廚的烹調習慣有很大差別,「有廚師覺得在我們這裡做綁手綁腳。」
楊佩珍說,目前顧客以上班族為主,為了增加營收,也積極開拓外燴、便當、下午茶的服務。
(圖:趕路的雁庭園餐廳及岸咖啡-中華趕路的雁全人關懷協會社會企業主任陳俊呈。圖片來源
「趕路的雁」長期協助毒癮患者戒毒,不少是入監服刑後的更生人,隨近年社會企業夯,繼庭園餐廳後,在八里新開岸咖啡,提供更生人自立的途徑。悶熱的廚房裡,陳俊呈一手拿筷,熟練地為鴨胸翻面,另一手輕觸鴨胸,感受熟度。他吸毒長達20年,7年前到「趕路的雁」,開始學習烹調,如今不但取得廚師證照,拿手菜德國酸菜豬腳更成為餐廳熱賣料理。
林雲敏以弟兄稱呼這群更生人,她說,大部分的人要重回社會,就要學會職場職能和文化,不然很容易又走回頭路。開餐廳讓弟兄親自嘗試工作的挑戰,也創造機會與人接觸,透過服務他人,有助重建自信。林雲敏得意地說,去年已有4名弟兄拿到廚師、吧檯的專業證照,今年以10張證照為目標。
全文轉載自聯合報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