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同:企業沒做公益 應下市
人間福報(2013年8月11日)
【本報台北訊】台灣社會企業創業學會和星展銀行昨天在國父紀念館舉辦「社會企業嘉年華」,現場一千三百位員工及親友,認養社會企業攤位,協助介紹及銷售產品,以行動支持社會企業。學會理事長李家同表示,沒有做好公益回饋社會,政府應要求企業下市下櫃。
李家同說,瑞士政府規定,如果企業沒有做好公益,政府有權要求公司下市下櫃,他認為台灣企業應該也要比照辦理,不能只捐款贊助,而是要有實際作為,主動關心、回饋社會。
學會祕書長胡哲生教授則表示,大企業內部市場大、資源多、懂經營,要做社會企業其實很簡單;像星展銀行給予新興社企公司低利貸款、減低手續費等服務,分享行銷經驗,幫忙推廣社企產品,就是企業可以做的事情。
事實上,星展銀行開始推動社會企業是從新加坡總部開始,台灣分部營運長楊真理說,這次參與設攤的光原公司和黑暗對話工坊,就是與他們合作的社企公司,除了給予申請資金上的便利外,星展銀行也購買、使用他們的產品,並將社會企業觀念推薦給客戶。
胡哲生強調,公益團體和社會企業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公益團體是由上而下給予弱勢幫助,但社會企業是有經營能力,主動解決社會問題的公司。
他說,不只是弱勢,人人都有問題需要被解決,銀髮族的生涯規劃、飲食健康的控管,都是一般人常碰到的問題。
胡哲生舉例,台灣人現在很注重食品安全,為消費者把關食品品質的主婦聯盟合作社,就是可自主經營、不需靠捐款維持的社會企業;消費者也由被動避免問題改為主動解決問題。
他建議,民眾可以用消費代替捐款,支持社會企業、也讓自己買到好東西;向社企公司消費,就是種生活化的公民運動。
星展銀行合作的兩家社會企業,光原和黑暗對話公司,分別幫原住民和視障者找到一片天,讓台灣人過得更好。
光原公司帶領阿里山鄒族產銷班栽種並販售有機農作物,減少原住民的失業率及死亡率,也讓消費者和原民農夫更健康;黑暗對話公司則由視障者擔任老師,為企業做人力發展訓練,提升員工情緒管理能力、溝通能力,並加強團隊合作。
全文轉載自人間福報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