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好點子,創新綠經濟

環保好點子,創新綠經濟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是一個為環境大小事發聲的獨立媒體,不隸屬任何黨派、企業或個人​。我們相信提供真實而全面的資訊、創新且富建設性的行動方案,人們必能運用天賦的理性,展現其具體作為。我們用文字、聲音、影像…等各種媒材和媒介,為環境發聲,只為喚起更多關懷,凝聚更多力量,共同為我們下一代留住這片美麗的風景,與安身立命的家園。網址:http://e-info.org.tw

專欄文章

240篇)
  • 首份遷徙物種報告:近 1/2 動物族群數量面臨下降危機,盼促成更多跨國間合作與行動

    首份遷徙物種報告:近 1/2 動物族群數量面臨下降危機,盼促成更多跨國間合作與行動

    環境資訊中心/編譯:陳文姿
    陸地、海洋和天空,每年上億隻的動物為了食物、繁衍而遷徙。旅途危機重重,有時因棲地消失而必須飛更遠,有時被漁網纏繞或遭獵殺。聯合國 12 日發布第一份全面性的遷徙動物報告指出,近一半的遷徙動物正面臨族群量下降的危機。
    保育遷徙動物無法靠單一國家,聯合國《遷徙物種保育公約》(Conservation of Migratory Species of Wild Animals, CMS)締約國大會 12-17 日在烏茲別克召開。這份重量級報告選在開幕時公布,盼促成更積極的跨國合作與行動。

    1/5 遷徙動物陷滅絕危機

    《遷徙物種保育公約》有 133 個締約國,約每 3 年召開一次締約國大會,共商合作事宜,以避免遷徙路線上各國的保育政策不同調。今年是第 14 屆會議,地點選在烏茲別克的絲路之城撒馬爾罕(Samarkand),這也是中亞國家第一次承辦全球環境公約的締約國大會。
    CMS 保育名錄涵蓋 1189 個物種。首份的《全球遷徙物種現況》(State of the World's Migratory Species)指出,近半(44%)遷徙物種的族群量正在下降,超過 1/5(22%)處在滅絕危機。最嚴重的是魚類,名錄上 97% 的魚類都面臨滅絕威脅。
    根據報告,遷徙物種族群量下降的主因是過度開發與棲地喪失,如狩獵、捕撈、森林砍伐等。加強保育遷徙線上的繁殖地、覓食和休息地點非常關鍵,但報告發現,過半(51%)的「關鍵生物多樣性區域」(Key Biodiversity Areas)都沒列入保護區。
    這份全面性的報告也涵蓋了不在名錄上的生物。報告指出,還有近 400 種受脅或接近受脅的遷徙物種不在名錄中。
    大部分的消息都不樂觀,但報告也分享了成功案例。例如,區域合作讓賽普勒斯的非法架網捕鳥少了 91%;哈薩克也將賽加羚羊(Saiga Antelope,又稱高鼻羚羊)從滅絕邊緣拉了回來。大翅鯨等 14 種保育名錄上的物種也有改善。

    自然界的跨境旅行家

    遷徙動物在各國遷徙,雖是過客,卻影響全球與地區生態系的平衡。《CNN》報導,蝙蝠稱不上美麗,但牠們能為 500 多種開花植物授粉。蝙蝠還能散播種子,有助森林健康;吃掉很多昆蟲,有助控制數量。
    報告的主要作者、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世界保育監測中心(UNEP-WCMC)物種計畫主持人麥爾許(Kelly Malsch)表示,物種的遷徙讓保育行動更加困難。他舉例,帝王蝶(學名:Danaus plexippus)能飛越數千英里、橫跨十幾個國家。
    《遷徙物種保育公約》於 1979 年生效,跨國合作超過 40 年,報告卻敲響了警鐘。公約的聯合國執行秘書弗蘭克爾(Amy Fraenkel)告訴《BBC》,這凸顯了執法不嚴、非法殺戮等問題。
    報告建議全球加強合作,減少非法與過量的獵捕或捕撈、保育更多關鍵生物多樣性區域、緊急保育瀕臨滅絕的物種等。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執行長英格安德森(Inger Andersen)表示,遷徙動物是環境變遷的指標,國際社會應將科學報告化為具體保育行動。
    參考資料
    全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標題:聯合國首份遷徙物種報告:五分之一有滅絕危險、最嚴重是魚類
    想讓社區變好、讓台灣更好嗎?參加社區一家提案,讓不分年齡、不限主題、不限國籍的你,實現夢想 >> 立即提案
    閱讀文章
  • 拒絕一次性塑膠!入選 Google 減塑挑戰賽的 5 項創意提案

    拒絕一次性塑膠!入選 Google 減塑挑戰賽的 5 項創意提案

    環境資訊中心/編譯:謝明珊
    在這個塑膠充斥的時代,一群創新無限的人正努力減塑。2023 年 4 月,Google 發起一次性塑膠挑戰賽(Single-Use Plastic Challenge),獲獎者將有機會進駐 Google 在美國的咖啡館和微型廚房(microkitchens),吸引許多食品業者參與。12 項作品最後脫穎而出,《環境資訊中心》挑選了幾個有趣的案例與大家分享。

    一、解決剩食和塑膠問題的糖果

    全球食物浪費問題嚴重,一次性塑膠挑戰賽中也有看上「醜食物」魅力的廠商。《UpWorthy》報導,糖果公司 Climate Candy 由 Amy Keller 創立,出身糖果世家的他創立了環境友善品牌,收購外觀不完美但品質優良的農產品做成糖果,再用植物纖維製作環保包裝袋。不僅將剩食變成美味的糖果,又能減少一次性塑膠包裝。

    二、咖啡杯成為花園的養分

    新創公司 GaeaStar 從印度小吃攤的茶杯 Kulhars(指不上釉的陶杯)獲得靈感,開發出可分解的陶土杯。根據《VeryCompostable》,這種杯子的材料很簡單,只需黏土、鹽和少量的水,利用 3D 列印技術,每個茶杯花不到 30 秒就能製作完成。喝完可以直接丟在花園,一腳踩碎。

    三、酥脆可口的可食用餐具

    連湯匙都吃下肚?新創公司 IncrEdible Eats 推出的新型餐具不僅可以吃,還有多種口味。《Weekly Sparks》形容這些可食用的湯匙和叉子口感酥脆,有甜有鹹。它們的材料是小麥、燕麥、玉米、鷹嘴豆和糙米,不含乳製品,且非基因改造。除了原味,還提供巧克力、香草、牛至辣椒、胡椒等口味。

    四、農業廢棄物變成日用品

    據《Waste 360》報導,瑞典公司 PlasticFri 製造的吸管、杯子、食品郵寄包裝和水果袋,看起來和一般塑膠製品無異,卻是由農業廢棄物、野生植物、非食用植物和木纖維製成的。原料包括淘汰的馬鈴薯或玉米、玉米殼、小麥秸稈、甘蔗和稻草等。PlasticFri 的特殊之處在於使用農業廢棄物和非食用植物,不會影響糧食供應。

    五、楓樹水取代礦泉水

    極端氣候頻仍,未來世界的水資源越來越稀缺。新創公司Asarasi看上了楓糖製程中的副產品「楓樹水」,並將其做成楓樹氣泡水販售。
    根據《Organic Soda Pops》介紹,每年製造楓糖漿與楓樹產品時,從楓樹過濾出的純淨楓樹水多達 10 億加侖,足以取代現有瓶裝水市場。楓樹汁液的成分有 97% 是純水,其餘 3% 是楓糖,以往這些純淨水都會直接丟棄,Asarasi 創辦人看了覺得可惜,心想何不善用這個全植物來源的純淨有機水,於是,各種口味的楓樹氣泡水便誕生了。
    除了上述案例,其他獲獎者也在包裝下了不少功夫。根據《The Spoon》報導,食用油廠商 Eco Refill Systems 揮別了一次性的塑膠瓶,換上可重覆使用的不鏽鋼容器來承裝食用油。專門製作無麩質餅乾的食品廠商 Homefree,包裝紙使用了 53% 的食品級再生材料,連印製餅乾盒的能源也來自風力發電。

    參考資料

    全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標題:一次性塑膠Out! Google減塑挑戰賽創意大比拚
    延伸閱讀
    閱讀文章
  • COP28 是什麼?有哪些必懂亮點?6 大重點認識第 28 屆氣候大會

    COP28 是什麼?有哪些必懂亮點?6 大重點認識第 28 屆氣候大會

    環境資訊中心/整理:吳奇諺
    2023 年幾乎可以確定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聯合國秘書長接連在 7 月、9 月,以全球沸騰時代(the era of global boiling)和氣候崩潰(Climate breakdown)疾呼問題的迫切性。此時,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災害,也讓世界上許多地方猝不及防,如 9 月利比亞洪災,造成逾 6 千人死亡;8 月夏威夷罕見野火,燒毀 878 公頃土地,近百人死亡。
    這一切都讓 11 月 30 日開幕的第 28 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更顯重要,今年更是《巴黎協定》後,首次「全球盤點」(Global Stocktake,GST)的關鍵時刻。本文整理 6 大重點,帶你快速了解 COP28。

    一、COP28 是什麼?

    自 1995 年起,《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簽署國家每年舉行一次締約方會議(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COP),簡稱聯合國氣候大會。在兩週的大會期間,匯聚全球領袖、專家、民間團體、企業,共同找出減緩氣候變遷的方法。目前共有 198 個國家簽署。
    今年的會議是第 28 屆,簡稱 COP28。今年氣候大會於 11 月 30 日至 12 月 12 日舉辦。

    二、COP28 在哪舉辦?

    COP28 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杜拜舉辦,世博城是會場所在地。會場分為「藍區」與「綠區」兩部分,前者是進行正式談判的地方,由聯合國管理,向經認可的締約方和觀察員代表開放。除了正式談判,也有各國主辦的展覽、文化活動;後者向所有人開放,希望促進政府與私部門的對話與合作。

    三、COP28 有什麼亮點?

    氣候與健康議題在以往的 COP 很少被討論,今年 COP28 首設「健康日」,並舉辦氣候與衛生部長級會議。今年也有別於以往的國家為主談判舞台,首見由大會方主辦地方領袖峰會(Local Climate Action Summit),囊括市長、地方政府、企業與 NGO 代表進入議程。此外,因應多年的少肉減碳倡議,COP28 創下首例,大會餐點將有 2/3 提供蔬食。(同場加映:蔬食的逆襲——為何越來越多人選擇坐上「永續餐桌」?
    有鑑於糧食系統與碳排的高度關聯,主辦國阿聯呼籲各國政府承諾把糧食轉型納入國家減碳與適應計畫,因此 COP28 也被期待是首屆「糧食的 COP」(the first “Food COP”)。

    四、COP28 有什麼爭議?

    COP28 最大的爭議,在於會議主席的諷刺身分——大會主席賈柏(Sultan Al Jaber),同時是阿布達比國家石油公司(Adnoc)的執行長。除了引起民間團體的抗議,歐洲和美國的 130 多名議員更致函給聯合國、歐盟委員會主席和美國總統,呼籲撤換主席。不過賈柏回應,他擁有歷任主席所沒有的企業與商管經驗,這一點有助於促成氣候談判。
    除了會議主席,另一個爭議點在於主辦國阿聯充滿人權不佳的紀錄。縱使官方聲稱允許氣候活動人士「和平」抗議,但非政府組織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警告,阿聯當局對異議零容忍,且目前至少監禁 60 多名人權捍衛者。

    五、今年會討論哪些重要議題?

    一、回應「全球盤點」

    根據《巴黎協定》第 14 條,2023 年起,每 5 年需進行一次全球盤點,評估並檢視各國 2015 年簽署《巴黎協定》以來的減碳進展。而目前全球的減碳進度緩慢,根據今年 9 月出爐的全球盤點技術評估報告,若要達成限溫 1.5°C 的目標,需要在 2030 年減碳 43%(以 2019 年為基準)。(同場加映:個人行動能助減碳 7 成!即刻開始 1.5°C 低碳生活
    COP28 是全球首份減碳成績單「全球盤點」(Global Stocktake)做出結論的時刻,各國將據此訂定更積極的減碳目標。

    二、損失與損害基金

    在去年的氣候大會(COP27)上,各國協議將設立「損失與損害」(Loss and Damage)基金,用於援助受氣候災難衝擊的國家,落實環境正義。歷經多番談判,終於在今年 11 月初達成初步共識,包含基金暫時先由世界銀行託管,以及所有開發中國家皆能獲得援助,但捐助多少金額尚未明瞭。
    11 月中,歐盟表示,將於 COP28 宣布向新的氣候基金提供「大量」財務支持,是否能拋磚引玉,值得觀望。

    三、化石燃料淘汰

    化石燃料作為碳排最主要的根源,如何減量成為關鍵議題。今年 10 月,歐盟通過決議,將於 COP28 推動逐步淘汰「未用碳捕捉技術的」(unabated)化石燃料,盼能推動減碳進程。此舉也開了個例外,若國家使用碳捕集與封存(CCS)技術減少碳排,就能繼續燃燒化石燃料。

    六、台灣人如何關注 COP28?

    鎖定更多 COP28 資訊,除了觀看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直播,《環境資訊中心》「盤點COP28」系列也將不斷更新報導,邀你一同關心國際氣候動態。
    在 COP28 現場,除了各家媒體,關心氣候議題的台灣青年氣候聯盟,也會出席參與官方周邊會議,並在 12 月 3 日與杜拜現場連線,於台北舉辦分享會。
    走出國際談判議場外,《環境資訊中心》提前到訪阿聯,走過農場、高山、太陽能電廠跟低碳城市,推出《直擊阿聯氣候新時代》專題,在 COP28 即將正式展開的時刻,盼讀者看見另一種氣候變遷的樣貌。
    參考資料
    全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標題:全球沸騰時代的氣候大會 六個重點認識COP28
    沒有心理健康,就沒有真正的健康——迎接新年,社企流舉辦讀者小聚,以心理健康為主題,邀請大家一起來與我們聊療癒!>> 即刻報名
    閱讀文章
  • 雞越養越多,蛋卻依舊不足?動社直指產業 4 大困境,籲早日擺脫格子籠

    雞越養越多,蛋卻依舊不足?動社直指產業 4 大困境,籲早日擺脫格子籠

    環境資訊中心記/整理:鄒敏惠
    進口蛋問題引發社會紛擾之際,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25 日攜手友善飼養蛋農召開記者會,由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解析台灣蛋雞產業 4 大困境。其中最大關鍵,動社直指為占產業 8 成的傳統格子籠飼養,養不好,產能差,帶來雞糞污染與疾病抵抗力薄弱,成為無限循環的蛋荒問題。
    動社批評,我國農業部對於民間蛋雞產業轉型的倡議,完全沒有負起政策責任,回應千篇一律都是「請民間團體引導商業先行」。動社接著向執政黨及總統參選人喊話,呼籲正視台灣蛋雞產業長年落後、產能差、產銷失衡的問題,提出具有高度及遠景的產業轉型革新政策。

    困境一:產能差,雞越養越多,蛋依然不足!

    世界各國人、雞比,台灣遙遙領先,台灣人口約 2300 萬,2022 年底的母雞在養量卻高達 4500 萬。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產蛋率遠低於全球平均的殘酷現實。
    動社指出,台灣長期陷入「雞越養越多,蛋卻依舊不足」,甚至還要依賴進口的惡性循環。根據 2021 年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以同一隻人為育種的蛋雞來說,在台灣的飼養條件下,一年只會產 190 顆雞蛋,遠低於全球平均的 202 顆。台灣蛋雞產蛋率僅約 52%,人口同樣大於 2000 萬、GDP 與我國相近的西班牙和義大利,產蛋率都 在 80% 上下,遠高於台灣。
    另依據農業部農業統計年報,以 2022 年蛋雞在養量 4522 萬 5000 隻,對比 2016 年在養量 3927 萬隻來看,台灣人口並沒有增長,蛋雞卻越養越多,造成更多糞肥污染,卻還是缺蛋。

    困境二:傳統格子籠飼養占 8 成,無法因應各種疾病與氣候變遷威脅

    台灣近 8 成蛋雞場是傳統格子籠飼養,平均養 3 萬隻母雞。
    動社指出,台灣夏季炎熱難耐,A4 大小的鐵籠每籠飼養 2-4 隻母雞,上下至少 3 層,每棟雞舍至少二排,又多棟雞舍相鄰,蛋農通常只在禽舍上方或前後架設風扇,散熱效果有限,再加上雞隻本身的體熱,蛋雞常處於熱緊迫中,寒冬來臨時則同樣曝露在冷緊迫的威脅中。
    惡劣的飼養環境不只增加各種用藥風險,更讓體弱的動物成為人畜共通傳染病的載體。蛋雞長期處於各種緊迫狀態,疫病抵抗力差,加上禽舍老舊殘破、知識技術無法提升、蛋農人口老化等結構性問題,導致產業落後、產能低落,無法因應禽流感、極端氣候等威脅,一旦染疫母雞死亡率變高,便雪上加霜爆發蛋荒危機。(同場加映:全世界最嚴格的養雞標準——餵食有機飼料、定期戶外運動,對動物越友善補助越多

    困境三:「混蛋」、食安疑慮、疫情傳佈風險難解

    動社指出,現行包銷制度下,蛋商車穿梭在各牧場間,不分牧場管理良莠,不管雞蛋大小、品質好壞,均一價全收,這讓牧場根本不用在意飼養管理知識與技能的提升,只要將母雞關進格子籠後,餵食給水、撿蛋、巡死雞即可。這導致多數蛋農對母雞天性、行為、生理需求、疾病管理一知半解,一旦發現產蛋率下降、母雞看起來不正常、不進食,就幾乎都自行投藥。而穿梭各牧場間的收蛋車、人員及未充分消毒、四處流通的集蛋籃,更加劇禽流感疫情的快速散播。
    此外,蛋商在收集各農場各種狀況的蛋後,會自行分級篩選、包裝,很難避免「混蛋」。一旦雞蛋被驗出藥物殘留,也難以確切追查到真正違法用藥的牧場。

    困境四:雞糞污染、食安、疫病等社會成本外部化

    仍然是格子籠的問題。全台一年籠養雞糞約達 91 萬 8758 公噸,以載重 10 噸卡車估算,至少需要 9 萬多趟來回清運,對人畜共通疾病的散播是極大風險。
    動社指出,格子籠雞蛋生產系統將許多成本外部化由整體社會負擔,包含:雞糞、臭味的環境污染、預防性抗生素添加造成病菌抗藥性、藥物殘留的食安風險、人畜共通疾病(如禽流感)等,是政府長期失職所致。農業部 2023 年提出的禽舍升級計畫中,就編列 4.3 億專門補助雞糞處理設備,但如果採用非籠飼系統生產雞蛋,以乾燥粗糠、稻稈、木屑等做為墊料,在溫控且通風的畜舍裡,只需在淘汰雞群時全場清運一次即可,不僅減少污染,還節省了大筆公帑。
    全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標題:養更多母雞還是不夠! 動社直指產業四大困境 呼籲早日轉型擺脫格子籠
    歡迎至 School 28 社會創新人才學校官網註冊成為會員,了解更多永續職涯新可能!
    閱讀文章
  • iPhone 15 終於換 Type-C!除了使用更方便,對環境有哪些影響?

    iPhone 15 終於換 Type-C!除了使用更方便,對環境有哪些影響?

    環境資訊中心/文:陳昭宏
    蘋果公司 9 月 13 日晨宣布新的 iPhone 15 將改採 Type-C 充電傳輸系統,以符合歐盟環保規範。學者預期,若有大量 iPhone 使用者在近期換新機,仍可能有一定數量的 Lightning 廢棄舊線釋出;但長期而言仍能減少電子廢棄物,利大於弊。資源循環署也正在研擬國內法規,讓業者提供手機及配件的維修、回收、租借服務,但暫不考慮對業者收取回收基金。

    iPhone 15 改用 Type-C 減少線材浪費,學者:長期利大於弊

    蘋果公司在台灣時間 13 日凌晨 1 點舉辦 iPhone 15 發布會,亮點之一即因應歐盟規範,將 iPhone 15 4 款新機充電孔都換成 Type-C;同日推出的第 2 代 AirPods Pro 無線耳機以及 EarPods 有線耳機,也一併改採 Type-C 系統。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副署長王嶽斌表示,新規範「受惠於全球、受惠於台灣」,並提醒民眾,無論是二手交易、統一充電規格,或維修再用,都能讓線材重獲新生。若手機線真的壞掉,可以直接交給清潔隊回收車,或與手機一起回收,電信門市、手機門市、統一及全家超商都有手機回收點。
    成大環工系助理教授林心恬也肯定,歐盟規定有助於減少線材購買,避免資源浪費。而且除了 iPhone,蘋果近年已將筆電、平板接孔改為 Type-C,「家裡有手機、電腦、平板、相機,以前你可能需要多個不同的充電器,之後如果全是 Type-C,就可以不用那麼多線。」
    不過轉換難免會有陣痛期,林心恬表示,大量 iPhone 使用者若在近期換新機,還是可能閒置或丟棄一定數量的 Lightning 舊線;但長期而言仍能減少電子廢棄物,整體利大於弊。
    歐洲議會 2022 年 6 月通過《無線電設備指令》(Radio Equipment Directive,RED)修正案,從 2024 年 12 月起,所有在歐盟境內銷售的手機、平板,都必須能以 Type-C 充電;筆電則必須在 2026 年 4 月達成。新規上路後,消費者不必再因換手機而丟棄舊充電線,每年預計減少 1 千噸電子廢棄物、200 公斤溫室氣體排放。(同場加映:全球電子廢棄物的反思——荷蘭設計團隊回收廢電器,打造前衛的循環辦公傢俱

    手機線材回收不易,源頭減量與維修或可行

    許多人家裡都有閒置的充電線,記者致電 3 家收購線材的北部五金回收商,業者都表示沒有收手機線。手機線比一般電線還細,塑膠含量又高,要拆解出可變賣的銅,不符合成本。手機線材回收不易,近年提倡的生產者延伸責任(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EPR)概念,就是從源頭減量著手。
    王嶽斌透露,目前正與業者討論「手機分類回收標示相關規定遵行事項」(草案)初稿,未來可能要求製造及輸入業者提供手機及相關配件的妥善維修、以租代買、逆向回收等服務,建立資訊設備的循環生態系。
    至於我國常見的作法,訂費率、收費用,再補貼給回收端,王嶽斌認為,這並不是很經濟有效的操作方式。那是否會要求業者重新設計更環保的手機,例如易於自行拆解維修、使用一定比例再生料,或比照歐盟統一規格?王嶽斌表示,將持續研究可行性,若某些環境友善的手機設計已成熟可行,就不排除強制要求業者。
    全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標題:蘋果 iPhone 15 終於換 Type-C 環境部:將研究國內產業循環生態系
    即刻加入社企流網站贊助會員,擁有屬於你的永續資訊窗!
    閱讀文章
  • 停車竟成旅遊一大亮點?探訪全球 6 個吸睛的單車停車場

    停車竟成旅遊一大亮點?探訪全球 6 個吸睛的單車停車場

    環境資訊中心/編譯:曹可芝; 審校:許祖菱
    「我們會為了停放自行車,特地跑到這些地方度假,我說真的!」專業自行車雜誌《Bicycling》列出了一些讓單車族想一睹風采的夢幻停車場。這些美麗、有趣又新奇的設計玩出新高度,連非單車族都想排入景點。

    一、「水下」——荷蘭阿姆斯特丹

    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兩座「水下單車停車場」今年初陸續啟用。「車站廣場」(Stationsplein)停車場可容納 7 千台單車,是該市最大單車停車空間。寬敞坡道可以輕鬆騎車或牽車,清晰的位置指引也不用擔心忘記車子停在哪裡。另一座 IJboulevard 可容納 4 千台。停車場就在火車站附近,方便交通轉乘。

    二、「現代感」——荷蘭海牙

    單車之國荷蘭還有許多令人驚奇的停車場。鄰近海牙中央車站的朱莉安娜女王廣場(Koningin Julianaplein)地下藏著一個充滿設計感的摩登空間。挑高的空間、明亮的白色調,跟藝術設計的牆面,這座單車停車場既簡潔又魔幻。可容納 8 千台自行車,絕佳位置也提供轉運的通勤優勢。(同場加映:友善單車族!荷蘭致力減碳排,蓋全球最大自行車停車場

    三、「自動化」——日本

    道路平坦、單車族也很多的日本,在 2013 年就推出地下化單車停車場「ECO Cycle」,單車騎士只要把車子放進一台宛如電梯的機器,就能自動幫你停進地下的空位!節省找車位的時間又提高了收納效率,真不愧是高度自動化的日本出品。下次到日本,找一找這些隱藏在都市角落的 ECO Cycle 吧!

    四、「貼心」——德國卡斯陸

    除了空間大、好停車,你對停車場的要求還有什麼呢?德國卡斯陸(Karlsruhe)2019 年推出由建築公司 TAFKA L打造的腳踏車停車場,雖然僅能容納 670 台單車,但同時提供電動自行車充電樁、飲水機,以及讓通勤族換裝的更衣室,是不是非常照顧單車族的配套需求呢?

    五、「迷你」——英國

    動輒數百台或數千台的停車場令人目眩,不過佔地面積也十分驚人。在寸土寸金的英國大城市,Cyclehoop 或 Cycle Hangar 等品牌提供了「單車停車埠」,就放在大街小巷,隨時等著容納 6 台自行車,有型的外罩能避免碰撞,還能擋住烈日風雨。(同場加映:實踐 SDG 9 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讓人人皆能擁有便利生活

    六、「安全」——美國紐約

    美國「Oonee」公司 2017 年從紐約發家,提供安全且價格低廉的單車停車埠,只能靠手機 App 或會員卡打開,內部安裝監視器防止被偷,甚至提供竊盜險保障。Oonee 的大型停車埠約可容納 80 台單車,小型約容納 10 台,能夠符合各種城市空間。從公共建設角度而言,如果單車使用率還不夠高,想要說服政府興建單車停車場也不容易,模組化的停車埠可能是一種折衷好選擇。
    參考資料
    全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標題:六個酷炫設計 讓你愛上單車的停車場
    即刻加入社企流網站贊助會員,擁有屬於你的永續資訊窗!
    閱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