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社會創新2.0:從「如果」到「如何」
PwC的企業責任部門負責人Shannon Schuyler最近參與了在聯合國總部所舉辦的社會創新高峰會年會(Social Innovation Summit),雖然這個論壇去年方才成立,但它儼然已經成為全球思想領導者分享社會創新洞見和趨勢的所在。
Shannon Schuyler在會議中訪問白宮社會創新辦公室(White House Office of Social Innovation)的總監Jonathan Greenblatt,該訪問也促使她為富比世雜誌(Forbes)撰文,文中提問道:社會創新究竟是個流行用語、短暫風潮或者別具意義?回應非常清楚:社會創新-從社會尋求創新並以創新解決社會問題-將一直存在。
今年的對談主軸不是關於「如果」,而是「如何」;我們如何藉由教育、科技和領導力來促成下一次世代改變。以下是討論摘要:
一、科技是改變的媒介
罹患肌肉萎縮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的紐奧良聖徒隊(編按:美式足球隊)防守後衛Steve Gleason,帶來一場以其個人痛苦經驗為主題的慷慨激昂演說。雖然行動受限,需要輪椅代步,但他表示,「科技會彌補肌肉萎縮症所帶走的一切」。他以語音合成工具為例,說明科技創新如何改變肌肉萎縮患者的生活方式。社會創業精神連結各種解決世界上重大社會、環境和健康問題(譬如肌肉萎縮症)的發展中技術,並將這些科技產品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上。以上兩項因素(連結和傳遞)也是推動新型經濟的力量。
二、持續創新的關鍵在於弭平教育落差
美國若希望持續創新,改善教育品質便是當前的重要課題。社會應該聆聽教師的意見,滿足教室現場的真正需求,以彌補教育落差。例如比爾蓋茲基金會(Bill and Melissa Gates Foundation)已在去年宣布投資2千萬美元,用於透過社交網絡平台提出、並推廣以遊戲和數位內容為主的學習應用程式。該計畫的目標在於將即時作業系統嵌入學習當中,從而了解數位平台能夠如何補強傳統教育環境之不足。PwC最近也推出PwC's Earn Your Future計畫,將以五年的時間在青少年教育領域投入1億6千萬美元,教導他們財務知識;這項計畫將影響250萬青少年和教育者。PwC發現青少年是創造未來經濟發展和工作機會成長的重要關鍵,但他們之間的財務知識落差極大。因此PwC訂下遠大的目標,積極投入解決問題。
三、領導者將來自建設性破壞(constructive disruption)和規模拓展之間的連結
在這個時代,成功的關鍵不僅倚靠一個好的構想,同時,還須思考如何將它的規模拓展、最大化、扎根與長期運作。當優秀又具破壞性的構想被成功地複製到不同環境或市場時,領導者於是誕生。此外,最佳成果往往是跨部門的合作結果,兼採商業、政府、非營利組織和社會企業的長處而成。最早完成人類基因定序的科學家J. Craig Venter便提到,雖然私部門動作快、能比政府更有效率地運用金錢,但政府卻能夠不受季度盈虧影響,提出長期願景。這兩者對創新來說都是不可或缺。
創新的未來是什麼?我們將如何整合對永續發展與社會改變的投資?商業在此扮演的角色又會如何進化?Shannon Schuyler 歡迎讀者與她一同討論。

文章標籤